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张中喜,邹平(通迅作者),李岚

长沙医学院 湖南长沙 410219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诊断中对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所具有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各类脑血管病患者共53例设为A组,并随机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53例设为B组,两组成员均接受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成员经检查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效果。结果:经诊断后,A组患者两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大于B组健康者,P<0.05。A组患者经检查后共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6例,检出率为67.92%,B组共检出20例,检出率为37.74%,P<0.05。其中A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混合斑及软斑为主,B组以硬斑为主。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对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进行有效反映,为脑血管病患者的有效诊疗提供有效诊断信息,诊断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价值

脑血管病是由于颅内血管梗塞使患者部分脑组织血运、供氧不足出现坏死而造成的疾病,对患者生理机能及生命健康均具有严重威胁。相关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一项主要诱因,对此就需要在临床中采取有效诊断方法,便于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1]。因此,为观察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诊断中对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所具有的诊断价值,故选取本院患者与健康者各53例展开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各类脑血管病患者共53例设为A组,并随机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53例设为B组。A组53例患者,男32例,女21例,年龄区间49~72岁,平均(60.37±4.58)岁,病程2~5年,平均(3.84±1.41)年,所有患者均为本院脑血管病既往患者,并具有本院6个月以上诊疗史。B组53例患者,男33例,女20例,年龄区间43~68岁,平均(55.47±4.26)岁。对比两组成员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诊断指标可比。

1.2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为Antares)进行检测。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呈45度对角偏斜,其后使用超声探头对患者颈部开展纵切、横切检查,加强对颈部内、外动脉起始段落及分叉段的检查。当检出粥样硬化斑块时,需对其数量、分布情况进行进一步检查,并对各组人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测算[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成员经检查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效果。(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诊断指标:厚度超出1.2mm即为存在硬化斑块,厚度低于1mm则为正常,1.1~1.2mm区间内则表明内膜中层已出现增厚迹象。(2)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效果,包括检出率、斑块类型判别(软斑:斑块回声呈较弱等频率回声;硬斑:声影明显、内部回声大;混合斑:回声频率不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得数据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检出效果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检验,经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统计对比后,若组间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IMT厚度及粥样硬化检出率

经诊断后,A组患者两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大于对B组健康者,P<0.05。A组患者经检查后共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6例,检出率为67.92%,B组共检出20例,检出率为37.74%,P<0.05。见表1。

表1 IMT厚度及粥样硬化检出率对比(;n,%)

2.2斑块类型判别对比

A组36例检出患者中,共检出软斑16例(44.44),混合斑19例(52.78%),硬斑1例(2.78%);B组20例检出患者中,共检出软斑2例(10.00),混合斑1例(5.00%),硬斑17例(85.00%)。A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混合斑及软斑为主,B组以硬斑为主。但两组检出人数对比差异明显,故斑块类型判别结果不具备对比意义。

3讨论

临床中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诊断手段是血管造影法,但仅能够对患者血管内部各段的狭窄情况进行有效反映,无法对其血管内壁情况实施观测,诊断中需对患者动脉高压注射造影剂,具有有一定创伤性,且费用较高,诊断局限性大,故需采用具有更高诊断效果的方式开展诊断[3]。

本次研究中发现: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脑血管疾病患者两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大于健康者,且对健康者及患者所存在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亲狂均具有较好检出率和判别效果P<0.05。分析原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通过超声对颈动脉各段落的血流情况进行反映,从而实现对IMT数值变化的有效评估;另一方面,彩超检查中由于各类粥样硬化斑块对回声均具有不同的回声反应,可进一步加强对斑块类别的有效诊断。与此同时,本次研究结果还表明,相较于健康者,彩超诊断结果中IMT数值范围、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的判别均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对脑血管疾病进行准确诊断的有效标准[4]。

综上所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对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进行有效反映,为脑血管病患者的有效诊疗提供有效诊断信息,诊断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红,冯连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2018,39(09):1754-1755.

[2]殷韵.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3):90-91.

[3]李剑凤,宁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17,45(09):963-965.

[4]卢山.颈动脉粥样硬化31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6,33(05):617-618.

论文作者:张中喜,邹平(通迅作者),李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张中喜,邹平(通迅作者),李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