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限技术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_利率风险论文

久期技术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我国论文,风险管理论文,商业论文,银行利率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10月29日,央行加息了,并首次允许商业银行将存款利率下浮,这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最具有里程碑的举措,预示着中国将不断积极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也随之逐渐增加,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加大了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并使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得更为复杂,从而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增加的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的难度,进而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价值上的损失。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际银行先进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加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和规避利率风险。

一、久期的概念及特性

久期这一概念最早由弗里德里克·麦考莱于1938年提出来的,因而被称为麦考莱久期(Macaulay Duration)。麦考莱定义久期为:

其中:D=(麦考莱)久期;=在时间t偿付的利息和(或)本金;t=距偿付的利息和(或)本金的时间长度;N=距最后到期日的时间长度;R=到期收益率;P表示债券现价。

从麦考莱久期公式可以看出:久期是根据债券的每次息票利息和最终的本金对支付时间的加权平均。这样每次的支付时间就与那次支付对整个债券价值的重要性联系起来了。久期从形式上看是一个时间概念,以时间(通常是年)为单位,但是将久期仅仅理解为一个时间概念是肤浅的,甚至从某个角度说是不恰当的。实际上,从这一概念的功能和作用上理解更为准确和恰当。久期反映了债券对利率风险的敏感度,即反映未来利率水平变动对债券价格的影响程度。下面对久期这一特性进行分析。

两边求导,则得到债券价格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的表达式:

由(4)式可得债券的价格弹性e为:

由(4)和(5)可以看出,久期实际上是债券价格对利率敏感性的线形测量,或是一阶测量。如果更精确些,可以考虑收益对久期的修正,修正久期为:

其中,D*为修正久期。

从(6)可以看出,债券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恰好等于修正久期与债券收益率变化的之积。表明修正久期与债券价格收益率的导数成比例,即修正久期绝对值越大,债券价格对利率波动的敏感性也就越大。

修正久期的准确性取决于收益率曲线的小幅度、连续和平行移动的情况。如果在收益率作较大变动时,债券价格变动与收益率变动之关系式呈现凸性(Convexity)的现象,若(3)及(6)微分符号改为变量符号,并利用Taylor展开式,则可得:

其中CX表示凸度。

然而,修正久期和凸度对衡量具有隐含期权性质的金融工具的利率风险都具有很大局限性。所谓“隐含期权”是指客户在合约到期之间有权选择提前归还贷款或提前支取存款。为弥补这一缺陷,主要采用有效久期和有效凸性。其公式为:

鉴于久期代表债券价格对利率的弹性和衡量债券的利率风险的性质,以及久期具有可加性的特点,久期不仅成为债券组合管理者衡量和管理利率风险的重要工具,而且使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更能有效地管理利率风险,这主要表现在可以利用久期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组合进行所谓利率风险免疫管理。利率风险免疫是指通过某种管理方法使得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分别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能相互抵销,使资产组合的久期与负债组合的久期差额为零,即久期缺口为零,进而对整个资产和负债的组合的价值不产生影响。利用久期的特性,如果使得资产和负债的久期相等,就可以达到利率风险免疫的目的。当然,商业银行也可以在准确地预测利率走势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即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获得利率变动带来的收益。

二、久期技术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应用的局限性

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久期技术的运用可以成功地预测和防范银行利率风险。然而,从现阶段看,在我国商业银行系统内引入这种先进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还面临着一定条件约束。

第一,难以确定贴现率和利率期限结构。计算久期所需要的一个重要数据就是在用贴现法计算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时所使用的利率水平。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般规律来看,有资格成为这一利率的只能是结构合理、信誉高、流通性好的国债收益率,即以政府债券到期收益率曲线表示的收益率曲线。尽管我国的国债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结构问题,如利率水平问题以及债券品种少、规模小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使用。同时,我国目前利率还没有市场化,因此,要确定一个合理的贴现率水平来计算久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二,缺乏灵敏高效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利率变动越来越频繁和复杂,而有效的利率风险度量和管理离不开全面、准确和及时的基础数据和信息。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尚未建立完整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科技信息处理能力和反馈水平较低,难以充分收集和积累有关基础数据,建立起数据库。

第三,难以确定各期现金流量。准确的久期计算要求各期的现金流应该有准确的估计。由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中的隐含期权存在,其未来各期现金流的确定要比债券组合复杂得多。尤其在我国目前的信用体制下,信贷风险非常突出,各商业银行的呆坏帐比率平均都是美国银行的十倍左右,借款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现象出现概率很大,这更加了久期计算的困难程度。

第四,难以以合理的手段和成本对久期进行调整。在合理地计算了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久期以后,要根据利率风险管理策略对两方面的久期进行调整,进而达到利率风险免疫的目的或获得利率变动带来的收益。然而,从存款和贷款两方面调节久期的大小往往都要受到各自客户的需求和意愿的限制,因而调整起来远不如纯粹的债券组合那样方便。理论上的一个办法是通过债券市场的操作来调节,即在银行的资产组合的久期大于其负债组合的久期时,通过出售债券来降低资产组合的久期;而在相反的情况出现时则应购进债券以适当增加资产的久期。然而,这种操作是以拥有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为前提条件的,而我国目前债券市场并不发达,品种非常有限,难以满足银行调节资产组合的需求。

三、久期技术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尽管久期技术现阶段在我国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但从发展方向上看,引入久期技术将来对预测和控制利率风险是有益的,也是必然的。但鉴于久期技术在我国应用的条件仍不完全成熟,建议采用“两阶段”战略来引入和应用它。

第一阶段,建立以“敏感性缺口为主,久期缺口为辅”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尚属于起步阶段,资产负债表的复杂程度尚低,又囿于现有的会计、统计体系,商业银行很难掌握各项记息资产的期限结构。因此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法来衡量利率风险更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利率风险管理现状。因为,一方面,缺口法是以原始成本会计为基础来计算资产负债价值的,这和我国银行自身的会计核算原则是一致的;另一方面,缺口法主要反映利率变动对利息收入的影响,这与银行在日常管理中把赢利作为首要控制目标是一致的。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的调整越发频繁,商业银行各种资产负债的风险——收益状况对利率的敏感性越来越高,这对利率风险衡量的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久期来衡量利率风险将是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控制的发展趋势,但囿于以上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不具备推行全面的久期缺口管理的条件,但这两种方法并不矛盾,也不是截然分开的,银行可以利用久期分析来完善敏感性缺口管理。

第二阶段,建立以“久期缺口为主,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为辅”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体系。

经过第一阶段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将会发生很大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利率基本或完全实现市场化;债券市场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债券品种众多、期限结构合理,从而国债收益率成为基准利率,形成了有效的国债收益率曲线;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初具规模,形成了有效的利率风险控制手段和足够的保值工具。内部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起了久期管理方法所需要的庞大的数据库以及灵敏、高效的现代化信息系统;储备了大量掌握先进金融知识和先进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的人才。随着这些环境的变迁,全面引入和应用久期技术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条件已经成熟。在该阶段应用久期技术管理利率风险,建议商业银行采纳以下思路。一是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经济能力,建立适合自己的久期缺口风险管理模型。二是商业银行主要采用保守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使净资产或资本项目的久期缺口为零,从而实现利率风险“免疫”;有条件的少许银行可以在准确预测利率走势的基础上,采用积极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获得利率变动带来的收益。三是由于久期缺口管理调整的频繁性与复杂性,商业银行难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利率风险“免疫”;或者,在利率发生较大波动时,商业银行应用久期缺口模型衡量利率风险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单纯地应用久期缺口管理利率风险,无法消除利率波动对商业银行资本价值的影响,或获得利率波动带来的收益。鉴于如此,商业银行在应用久期技术的同时,应结合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来对冲利率风险,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和期权,利率互换等。

标签:;  ;  ;  ;  ;  ;  ;  ;  ;  ;  ;  ;  

期限技术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_利率风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