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金融理论的发展与借鉴_投资论文

西方金融理论的发展与借鉴_投资论文

西方财务理论的发展与借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财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有了相当自主的理财权,这就迫切需要构造新的财务理论体系对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进行指导。就目前来看,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理论体系尚处于空白阶段。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研究西方当代财务理论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要结合我国企业具体的财务环境,对西方财务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分析,合理扬弃,发展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相匹配的财务理论和方法,以指导企业财务管理实践。

一、当代西方财务理论的主要成果

西方当代财务理论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公司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两个方面。在筹资决策方面,主要由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等人发展的资本结构理论,对公司的筹资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投资决策方面,由罗伯茨等人创立的有效市场理论和马克威茨的投资组合理论,对公司投资决策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上述理论构成了西方当代财务理论的主要框架,了解这些理论的要点对于我们来说是有益的。

1.资本结构理论(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资本结构是研究企业在筹资过程中自有(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其中债务是指长期负债。公司(企业)在筹资决策中,要求通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直至达到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即最佳资本结构,方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目标。资本结构处于什么状态能使公司财富最大化呢?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资本结构理论焦点。

其中由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创立的“MM”定理,被认为是当代财务理论的精典。MM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最初MM理论、修正的MM理论以及米勒模型这样三个发展阶段。最初的MM理论认为,公司(企业)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情况下,当风险一定时,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市场价值无关,即表明当债务比率由0增至100%时,企业的资本总成本及总价值不会发生任何变动,也就是说,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问题;修正的MM理论认为,在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由于负债利息可作费用处理,因而减轻公司所得税,从而降低综合成本,增加企业价值,因此公司只要通过增加债务资本,使债务资本在资本结构中趋近100%,达到综合资本为最低,才是最佳资本结构,这意味着公司采用100%的负债,对公司才是最有利的,能使公司价值最大化;最初的MM理论和修正的MM理论是资本结构中关于债务资本配置的两个极端看法;在随后的米勒模型中用个人所得税对修正的MM理论进行了校正,认为修正的MM理论高估了负债的好处,实际上个人所得税会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个人从投资中所得的利息收入,他们所交个人所得税的损失与公司追求负债减少公司所得税所得优惠扯平,于是米勒模型的论证又回到最初的MM理论中去了。在以后的研究中,由于对财务拮据成本、代理成本的引入,认为在负债减税利益和负债产生的财务拮据成本及代理成本之间保持平衡时,能够确定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这就是资本结构权衡模型。上述理论的演变告诉我们,MM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是否存在最佳资本结构”这一财务命题,而在以后的实证分析中,使得人们对资本结构有了更明晰的认识:(1)公司在减税情况下,通过负债可以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增加公司收益;(2)由于代理成本和财务拮据成本的作用和影响,负债过度会抵消负债减税增加的收益;(3)资本结构客观上存在最优组合,保持负债资本和自有(权益)资本合适比例,形成最佳资本结构,能够增加公司价值。

2.有效市场理论(Ffficient Market Theory)

有效市场理论是研究投资过程中如何进行证券交易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证券市场上交易者如果根据获得的一组信息而无法获得额外盈利(即经济利润),那么就可以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换句话说,也就是认为证券市场的现行市场价格已经完全同步反映和消化了全部信息。但是对于这一理论的实证检验却是异常困难的。在检验过程中设定弱式有效市场、中强式有效市场、强式有效市场三种类型。弱式有效市场认为,现行的证券价格已经包含了历史价格和交易量的全部信息了,任何一个证券投资者根据历史价格信息和交易量信息,将无法获得经济利润;中强式有效市场则认为,现行的证券价格已经包含了现在(t时)全部的公开信息,如公司年度报告、证券市场行情,任何证券投资者无法根据迄今为止的全部公开信息获得经济利润;强式有效市场认为,现行证券价格已经包含了迄今为止(t时)全部公开及非公开(内部)信息,证券交易者根据上述信息交易无法获得经济利润。在实证研究过程中,还没有证明证券市场价格究竟符合哪一类型有效市场,实际上就是说没有事实支持证券市场是完全有效的这一假说。但是从有效市场理论所形成的思路及实证分析的效果来看,它对我们投资决策的启蕿是非常重要的,它告诉我们:(1)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都是高效市场(与商品市场相比更有效率),任何信息都会及时反映到证券市场及证券价格之中去;(2)证券市场价格几乎内含了公司各种可用的信息,公司对财务报告的窗饰不会持久影响证券市场价格;(3)资本市场上所有的证券都是等价的,每个证券的净现值都等于0,因而各种证券可以互相替代,这样可以通过购买各种证券进行组合投资,以减少投资风险;(4)上市公司按照市场价格发行新股满足有效市场理论的要求。

3.投资组合理论(protfolio Theory)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ital Asset Pricing Theory)

传统的投资决策分析舍象了风险存在这一前提,但客观实际却是肯定风险存在的前提下进行投资,因此需要经过投资组合以期在风险——收益之间得到权衡,这就是投资组合理论的中心思想。马克威茨通过“预期报酬——方差分析”方法,得出在各种证券组合情况下的一般规则:在给定的预期报酬下,期望组合风险最小;在给定的组合风险下,期望投资收益最大。上述要求体现了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目标。投资组合理论还强调:(1)在证券投资中要重视个别证券的特性,认真分析该证券外在和潜在的价值及风险性;(2)在投资组合中,要重视若干证券之间的相关性,尽量把那些相关系数小、相关程度低的证券组合在一起,使证券的高风险与低风险相互抵消,以取得市场平均报酬率。如果把相关系数高的证券组合在一起,要么导致风险更大,要么导致收益更低。在以后夏普所创立的资本资产订价理论,简化了投资组合理论中关于相关系数与协方差的繁杂计算,增进了组合投资方法的实用性,进一步完善了投资组合理论。

在资本资产订价理论中提出投资总风险由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构成一说,它认为,系统风险对所有个别证券的影响同时存在,是无法消除的,而非系统风险则可以通过相关系数较低的个别证券组合,使非系统风险减小,由于各种证券的相关系数不可能为0,即完全不相关,那么非系统风险则不能完全消除。并作为风险系数计算证券收益率,使得组合投资理论在投资决策中有了推广价值和实用性。

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订价理论告诉我们,企业在进行重大投资决策中应充分认识到:(1)企业进行任何投资都存在一定风险,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一要避免过度集中某一个投资项目,或在寻求另外投资项目中避免与其它投资主体集中在某一领域,引起过度危机,增加投资风险;(2)企业通过组合投资,可以减少风险,促进市场均衡,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3)投资者冒较大风险的投资为了获取高收益时,应当有低风险稳收益的投资为基础和保障,以保证最低限度也能获得市场平均收益率。

上述分析可见,由市场有效理论中关于资本市场证券都是等价并可以互替的这一假说,导出证券组合理论,在投资组合理论中关于风险存在这一前提,导出资本资产订价理论关于风险系数B的计算这一结果,这三个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构成了投资决策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财务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而每一种理论所提供的启示对发展我国的财务理论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对西方财务理论的借鉴

西方当代财务理论是在近三十年的公司财务实践探索中逐渐成熟起来的,它既经过了理论上的反复摔打,也历受了实践的折磨,才达到今天这一水平,这是需要我们正视的一面。但是我们不得不遗憾地看到,它对我国大多数尚末公司化的企业来说,有哪些实实在在的理论指导意义呢,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一面。我们不能对西方财务理论全盘接受,简单移植,我们要面对市场进程中大多数企业面临的实际财务问题,指出切实可行的借鉴,形成更贴近企业财务管理实践需要的方法。其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在不同市场环境和企业运行机制下的财务管理背景的研究。

1.西方当代财务理论的框架是建立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发达的金融资本市场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这样一个前提下的。而从我国整体环境来看,则存在相当大的距离。从宏观上看,我国刚从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中来,计划经济在企业的市场行为中仍存在一定影响,二元经济造成的摩擦还经常发生;从微观来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还在探索之中,公司制还未普遍推广,多数企业还未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无法自主地进行筹资多元化和投资多元化,即便那些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上市公司也尚未摆脱旧的管理模式;从金融证券市场来看,经过几年来的苦心经营,达到了一定规模,但由于市场规范还需进一步完善,投机违规现象干扰了股票市场运行,股市几起大涨大落,从整体上看,投机重于投资,股价还不能完全体现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这样来看,西方当代财务理论所依据的金融资本市场和公司制这样的基本前提在我国尚不完全具备,使得西方筹资和投资理论与方法在实际运用就受到很大的局限。

2.西方财务理论,即使在西方也是被认为是一种理论假说,要完全被证实和验证是十分困难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实证分析方法对其理论模型的验证反而使理论本身成了难解之谜。例如在资本结构理论中,有关最初MM理论——修正MM理论——米勒模型——最初MM理论之间的网结至今还未解开;关于市场证券价格符合弱式有效市场、中强式有效市场、强式有效市场中的哪一类型,也未予以澄清;另外对资本资产订价模型的检验也是财务理论中的“黑洞”。这些都说明了西方财务理论自身也有一定局限性。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西方财务理论和西方财务实践之间尚有一定背离。由于筹资过程和投资过程是经济变量的综合,而西方财务理论在抽象为理论模型时,是舍象了很多客观存在的经济变量,而在引进的经济变量中也做了约束性的基本假定,因而造成理论模型的简化,也使得理论模型在实践运用中受到了局限。尽管现代财务理论引进了市场均衡论、代理理论、行为学说,促进了这些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但是西方财务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和对实践指导的局限性在短期内还不可能完全克服。

3.上述对我国财务环境与西方财务环境的比较分析,表明在客观实践中我们不能照搬照套西方财务理论;对西方财务理论自身局限性分析,表明西方财务理论有自我完善的需要,不能盲目崇拜。但是这一切并不是表明我们要对西方财务理论的完全拒绝和借鉴,而是要我们对西方财务理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西方财务理论一是要认真研究、认真分析,找出一切可值得借鉴之处,为我所用。我想这种借鉴侧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西方财务理论所给以的启示,二是实证分析方法在财务理论研究中的引进。

在以上对西方各种财务理论介绍的同时,最后对每种理论所引出的有关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的启示做了说明,而这些启示对我们今天的财务实践指导则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如要重视资本结构中负债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关系,要强调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与经营业绩同市场价值的关联,相关关系低的投资项目进行组合可以降低风险等,这些启示对指导眼下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来说,肯定是有效可行的。可以认为由理论引出的种种启示比理论本身更容易被实践所接受。

其次指出,西方财务理论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引进了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遵循了由实践问题——理论假说——实践验证这一程序,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去的哲学思辨方法,避免了理论和实践的背离。在重塑我国的财务理论体系过程中,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上述我们对西方财务理论体系介绍目的就在于,一定要从我国的财务实践问题出发,抽象为一定的理论体系并在其中消化借鉴西方财务理论,并能在实践中予以验证以达到指导企业财务管理这一最终结果,这也是实证分析方法提出的基本要求。如果不加考虑和分析,对西方财务理论进行简单移植,恰恰违背了实证分析方法的宗旨。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还要结合规范分析方法,使理论本身更具有普遍性和指导性。

尽管目前我国的财务环境较西方市场体系的财务环境来说尚有一定距离,但是我们的财务理论研究不应该有距离,因为我们有了西方财务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借鉴,在这一基础上,探讨实用的和一些超前性的财务理论是可行的,也是急需的。相信经过财务理论工作者和财务管理实践者的共同努力,积极探索,使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理论体系早日问世,以期对日益深入改革的企业财务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标签:;  ;  ;  ;  ;  ;  ;  ;  ;  

西方金融理论的发展与借鉴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