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技术准备计划”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_美国工作论文

从美国“技术准备计划”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_美国工作论文

从美国的“技术准备计划”看我国高职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看我论文,美国论文,高职论文,计划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以来,美国推出了“技术准备计划”(tech prep),它已被视为21世纪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美国政府和学术界对这种办学模式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

一、“技术准备计划”的由来

1983年,美国政府发表了《国家在危亡之中》报告。这一报告激起了美国各界对职业教育体系的重新评价,也揭开了美国教育改革的序幕。

“技术准备计划”“在1990年的《卡尔D·帕金斯职业与应用技术法》中被正式作为美国政府推行的一个职业教育计划,并被置于所有同类计划之首”。(注:Stewart,B.R.& Bristow,D.H.(1997)Tech prep programs:the role and essential elements,in Journal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Volume 13,Number 2.)1998年第三次修订的《卡尔D·帕金斯职业与应用技术法》,美国政府进一步阐发了“技术准备计划”的思想,并奠定了它在21世纪美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二、“技术准备计划”的理念

(一)“技术准备计划”的目标

“技术准备计划”既不是一种学校,也不是一类课程,它是美国联邦政府为发展经济而设计的一套宏观的职业教育发展指导方针,各州和地方教育部门需要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开发适合自己的实施方案。

在1998年第三次修订的《卡尔D·帕金斯职业与应用技术法》中,对“技术准备计划”目标作了如下解释:(1)在一套没有重复、排列有序的课程中,整合至少两年中等教育和两年中等后教育;(2)通过整合学术的和职业与技术的课程,加强职业与技术教育的应用学术课程内容;(3)为学生从事诸如工程技术、应用科学、农业、健康或应用经济中的某种职业提供技术准备;(4)使学生在一个内在一致的课程中,获得数学、科学和交际能力(包括通过应用学术课程来获得这些能力);(5)把学生导向某一特定职业领导的学位、证书,并通向高技能、高薪就业,或继续教育。从这一表述可以看出,美国政府期望通过“技术准备计划”,整合就业、升学、终身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和教育效率等多个目标。

“技术准备计划”在课程上的目标可概括为三个整合,即在学校内整合学校课程和职业课程,在学校与工作现场之间整合学校本位课程与工作本位课程;在综合中学、职业学校与社区学院之间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与中等后职业教育课程。

整合学校本位课程与工作本位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在工作环境中继续学习的需要;同时,通过在具体的实践环境中应用理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工作本位学习具有下列四个优点:(1)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2)利于在学校与工作场所之间建立一种机构上的联系;(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有助于发展作为合格雇员所必需的成熟与行为。(注:Bailey,T.(1995)Learning to Work:Employer Involvernent in School-to-Work Transition Program.Washington 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P4.)当然,这里的工作本位学习,不仅仅是指短暂的实习、参观或在做中学,而且是指一种更为深入的、广泛的、设计很好的工作本位学习,它是与学校本位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

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是随着美国科技的迅速发展,高技能岗位迅速增加,低技能岗位迅速减少,新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学术能力和工作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的需求而设计的,加强职业教育中的学术内容,可以使学生具有足够的理论基础以应对技术变化,为解决问题和革新技术作好准备。

整合中等教育课程与中等后教育课程,不仅是为了减少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课程重复,提高教育效率,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技术水平提高导致的职业教育高移化的需要。希望通过整合这两级职业教育课程,促使更多的,特别是优秀的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二)“技术准备计划”的实施理念

为了实现“技术准备计划”的目标,美国职业教育界对其具体实施的理念达成了下列共识。(注:Stewatr,B.R.& Bristow,D.H.(1997)Tech prep programs:the role and essential elements,in Journal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Volume 13,Number 2.)

1.“技术准备计划”应由下列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社区学院、地方职业技术学校、综合中学、四年制的学院或大学、各类学徒组织以及私立教育机构。政府要求这些机构相互签定实施“技术准备计划”的协议。

2.应当大幅度提高教育经费,用于实施“技术准备计划”。经费来源是多元的,主要有州政府、地方学区以及商业和企业。

3.要吸纳更多高素质的学生来接受“技术准备计划”的课程。

4.“技术准备计划”要逐渐从“2+2”模式,经过“2+2+2”等模式,最终发展到“4+4”模式。

5.工作本位学习必须成为“技术准备计划”的核心部分。

6.“技术准备计划”再次强调在K-8年级的课程中加强职业探索和职业指导。

7.“技术准备计划”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技能,而不是缩短时间,以迎接高技术的挑战。

8.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将由获得入门技能逐渐转变为获得相应学位作准备。

9.要加强应用物理、应用数学、应用交际等课程,并且课程要超越职业领域,要包括“乐业”等职业所需素质的所有方面。

10.通过企业的参与与合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对职业的和学术的教师来说,都应加强他们与企业的合作。他们之间要加强对话,共同规划与开发课程。

12.延长学期,通过各种形式,如合作学习、青年学徒制等,组织学生在暑期的工作本位学习。

13.删去那些对学生所选择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无甚帮助的课程。

14.通过这些改革,在中等后教育机构开设高质量的高技术课程,扩充在这些教育机构中接受继续教育的市场需求。

15.通过“技术准备计划”的成功实施,在综合中学中消除或模糊学术科与职业科之间的界限,并消除普通科,从而带来教育制度的根本变化。

(三)“技术准备计划”的特征

“技术准备计划”有两个重要特征:综合性和雄心勃勃。综合性,不仅是因为上文所阐述的其目标的综合性,而且是因为它的实施,要把政府、企业、学校等都包容在内;雄心勃勃,是因为美国政府和职业教育界对它充满了信心和期望,不仅希望通过这种模式,把更多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导向高等职业教育,从而提高美国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就业率,降低辍学率,而且能消除或模糊综合中学中学术科和职业科之间的界限,并消除普通科,进而促进美国教育体系的重构,以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技术准备计划”对我国高职发展的启示

“技术准备计划”与其说这一方针是美国政府、教育界其教育体系悲观的结果,不如说是面向21世纪,对其技术高度发达,知识经济来临,全球化经济竞争加剧的应对。尽管当前我国的技术水平还远不能和美国相比,但我们所处的经济、技术环境还是与其有许多相似之处的。我们应充分借鉴“技术准备计划”中的理念,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

1.美国实施“技术准备计划”,并不是仅仅狭隘地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职业教育发展项目,而是把它作为整个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来设计的,它要求大部分学生,特别是高素质学生接受这种教育。这反映了美国对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我们要立足技术高度发达和经济全球化这一国内、国际环境,打破传统的重学术教育的观念,充分认识到高职的重要意义,采取一系列倾斜政策。

2.美国“技术准备计划”的具体模式十分多样化,有“2+2”、“2+2+2”、“4+2”、“4+2+2”等,它们从低到高构成一个系列,反映了美国对这种模式的长远的规划。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多的模式。把高职发展只定在大专层次,则是与这种发展思路相违背的。

3.“技术准备计划”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普遍地展开中高职之间的课程对话,以整合中等和中等后职业教育,加强这两级教育之间的衔接,减少课程重复,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当前我国的高职课程与中职课程的重复现象十分严重,许多高职课程的难度甚至还不如中职。这不仅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入学高职的积极性。五专虽然在整合中高职课程之间效果很好,但由于学制过长,难以普遍推广。“3+3”虽然在形式上和美国的模式比较类似,但我们忽视了隐藏在这种模式下面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中高职之间深层的课程对话与合作。

4.和中职相比,高职必然要增加学术课程、学校本位课程的含量。但由此也更容易造成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学校本位课程与工作本位课程之间的割裂,从而严重影响到教育质量。美国在“技术准备计划”则希望通过加强学术课程教师与职业课程教师、学校教师与企业之间的课程对话等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5.高职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动态性。高职应从它所处的社区努力挖掘课程资源,而作为企业,也应积极地参与高职办学,包括给学生提供实践岗位,对高职课程提供意见,提供最新技术资料,与教师合作等等。而我国企业对教育的冷漠,使得高职与企业之间的割裂非常严重。作为政府,应采取有力的经济、行政措施,激发企业对高职办学的热情,并建设企业与高职相互对话的桥梁。

6.高职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的技术人才,因此,其理论课程应偏重应用,要具有职业性,与学生就业没有直接关系的课程则应坚决地“忍痛割爱”。“技术准备计划”中对这一点作了明确规定,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目前的高职课程中,存在许多与学生就业联系不大的课程,必须对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7.“技术准备计划”中十分重视职业探索和职业咨询。这不仅是民主的、人道的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职业教育效率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现代化高职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职业探索和职业咨询,应成为今后我国高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8.教师是高职办学的核心环节之一。高职需要既懂理论,又能实践,并熟悉企业真实工作情境的教师,且要求他们及时了解生产技术发生的变化。而我国目前的高职教师多从学术性大学毕业,他们很容易沿袭学术传统,“关起门来做学问”,不仅缺乏实践能力,而且对企业的生产状况并不了解,因而如何加强教师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问题应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标签:;  ;  ;  ;  ;  

从美国“技术准备计划”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_美国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