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爱国主义的培养_爱国主义论文

高中地理课堂爱国主义的培养_爱国主义论文

高中地理课中爱国主义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论文,课中论文,高中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培养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关键还是在青少年。从小教育他们树立爱国的情感和志向,长大了为国尽责,这是十分重要的。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它包括爱国认知、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因此在爱国主义的教育中必须遵循爱国认知、情感和行为形成的发展规律,而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核心,行为是归宿。作为学校教育,担负着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极重要的责任,而高中地理必须充分发挥其主渠道的作用。几年的实践,自己在这方面有了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在爱国主义认知上,贯彻“求实”、“动态”、“渐进”的原则,达到正确认识我国地理国情的目的。

“求实”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评价地理国情中的爱国主义内容。根据此原则,注意一些地理国情内容中本身就渗透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并用此观点剖析、认识每一项地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我的具体做法,第一,坚持两点论。每一具体内容往往有两方面构成。如我国的海陆位置一方面东临太平洋,东部受海洋影响,降水充沛,另一方面,内陆距海较远,气候干燥;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方面比较迅速,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的增长速度,另一面总体经济水平不高。这样,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问题的两个方面。第二,坚持分析和比较的原则。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搞清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外因,才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地理国情。作纵横比较,以揭示其规律性的内容。以我国生态环境恶化中的问题之一——水土流失严重为例,造成流失严重的原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冬季风力强劲,影响时间长,干旱面积广,季风气候降水集中等自然因素导致了自然灾害对森林的破坏,造成土质疏松、荒山荒坡增多等后果。人为因素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森林被过度砍伐、土地利用不当、落后的放牧方式等。在人为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通过这样分析归纳,搞清规律性的东西,要解决这些问题也能迎刃而解,从而提高地理国情教育的实效。

“动态”是指在地理国情教育中,要不断更新补充地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地理国情教育内容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如我国的人口数量与质量变化、我国新资源的开发、工农业、交通、基本建设的成就等,教材是相对落后于这些发展的,不补充就缺乏生机。因此,作为一个高中地理教师就要善于不断发现、收集、整理有关新的信息,建立行之有效的“资料库”,及时修改和补充教学中的有关内容。在收集中一定要注意“相关”、“新颖”、“精确”、“可靠”,否则会引起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在讲授我国海洋石油开发时,课文只有几个地名。为了加深印象以便掌握,我就找了一些资料与新信息;目前沿海大陆架盆地中探明39个含油气构造,15个给予正式评价,2个已投产,8个正在开发。

“渐进”是指地理国情教育中一个由低到高、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进过程。因为这类教育不只是认识一些新知识,而是通过认识增强情感,落实在行动上为目的,这应该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另外,学生正确的情感的形成,并转化为行动时会有反复。这一教育与地理课的其他教育任务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不能急于求成。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总要求与各章节的互相关系,除了横向理清,还要纵向理顺。某一内容的掌握要达到分级目标,由低到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何处激发、何处巩固、何处深化、何处形成稳定等等。

二、在爱国主义情感上,贯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及树立正确观点。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内心体验。“爱国主义情感,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列宁语)要培养起这样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以增强他们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首先要“晓之以理”,即指热爱祖国就必须先了解祖国。“理”就是我国的国情。知国是爱国的前提和基础,爱国是知国的深化和发展。如我国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原因及对策,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原因及对策,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产生一种忧患意识,懂得了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素材,以科学的态度、严密的论证、信服的事例、赞许的语言使学生认识基本国情,从而为激起爱国之情打下扎实的基础。

“动之以情”。情感具有传感性。有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双向共鸣的。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爱国主义素材既有显性又有隐性,教师要善于挖掘。用充满自豪的语言讲述我国国情优势,同时不要回避不足之处,以情激情,感染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动之以情”,在情感教育中还可以设置一定的情景,这是因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绪中产生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配以相应的情景,制造有关的气氛,激发情感。可运用教学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幻灯、图片等教学手段。如讲述我国新能源时,可展示大亚湾、秦山核电站的图片,再配以文字说明,向学生介绍我国这些重大新能源开发利用情况,了解在开发利用上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扬知难而上的求索精神,报效祖国。

三、在爱国主义行为上,贯彻“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逐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导之以行”其中“导”是指教师榜样和表率作用。“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本人的人格力量是强大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又是重要条件。所以,教师要十分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在教学中表现出对祖国无比的热爱,以情感培养情感,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持之以恒”这是指在教学中使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情感意识、行为更为有自觉性、持久性。其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尤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基础教育,应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特点,持久地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必须与其它教育相配套,坚持不懈地发挥其自身教育功能,为学生的整体成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是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的过程。其中,知为基础、行为关键,而情和意是调节剂。几年的实践证明,以上做法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也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所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高中地理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很多要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颇感责任与压力。在这一双向教育过程中,首先是提高实施这一教育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其价值所在,把地理教学放在整个大教育中来认识。其次,培养自身对工作、家乡、祖国的热爱,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激起学生的爱。再次,不断地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提高实施教育教学的艺术,刻苦学习,钻研技能,尽快适应工作上的各项新要求,继续探讨高中地理课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方面的新经验、新方法。

标签:;  ;  ;  ;  ;  ;  

高中地理课堂爱国主义的培养_爱国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