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语文教学的魅力论文_刘伟

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语文教学的魅力论文_刘伟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刘 伟

论文摘要:

活是习作的源泉,阅读是习作的积淀,体验是习作的蓝本,运用教师的教育智慧,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语文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

关键词:语文写作 技巧 阅读

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选材构思、思维逻辑等的综合训练。因此,它最能集中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水平。可以说,写作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可是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写作一直是老师头疼的大事,尽管花费了大力气,然而总是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习作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生活即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习作靠生活的积累,习作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习作的不竭源泉,远离生活的习作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因此,只有让我们的习作教学走进生活,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一、同伴互相欣赏的写作方式

1.同学的习作,最能读懂

范例引路教师通过博客浏览学生习作,从中选出具有典型优、缺点的习作,投影到大屏幕,不同段落、词句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显示,精彩之处可显红色,不妥之处可以闪烁。学生围绕习作要求,字、词、句、标点等部分集体评议,方便地实现增、删、变、换等修改。通过集体评改,学生对本次习作的要求更加明确,能从范例中取长补短,对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参照范例进行自主修改、小组互改。网络为学生创造相互启发、疏导与帮助、取长补短的良机,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的能力和作文能力。

2.同学的进步,最能推动

很多学生看“优秀作文选”的时候,只是注意分析和学习写法,理性的成分多,情感的成分少。而在读班级同学的作文时,则往往自发地进行纵向比较。如果一个原来和自己差不多水平的同学,写出了令大家刮目相看的文章,甚至得到了老师的佳评,这对学生的心理震撼是很大的。可以这么说,老师的再多鼓励,也不如同学的进步更能够激励人。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同学队写作产生了兴趣,或者文章被范读推荐,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带动周围的学生一起发奋,从而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局面。

二、遵行先做后写,倡导真实表达。

新体验作文属于生活作文范畴,遵行先体验后写作的教学模式。简言之,“为生活而作文”。而我们国内的不少作文教学却是“为作文而生活”,比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组织他们在作文课上进行跳绳,引导学生观察动作,而后再写,这就是“为作文而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生活而作文”“为作文而生活”两者只是语序发生了变化,体现的却是不同的作文观和价值观,达到的育人效果也截然不同。前者关注的是人,追求的是真实性,原原本本地体现生活,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的过程即是育人的过程,说真话做真人的过程。后者关注的是文,追求的是功利性,为了作文而创造虚假生活,虚假生活为作文服务,学生说大话、假话也无妨,只要文章能得高分。

显而易见,要真正让作文发挥积极育人的功能,就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生活和写作,倡导真实表达,潜移默化地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不教而教的目的。而要做一这些,就得在作前体验活动的指导上花功夫。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各个体验活动的指导步骤,在学生体验前进行细致的指导。对于这,没有一个学生是不喜欢的,没有一个学生是不把老师的指导牢记心头的,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随后真实有趣的体验活动的顺利进行。此时的聆听与交流便呈现出“我要学”“我要做”的状态,是最有效的。

三、激活主体意识,让习作由“心”开始。

习作表达是学生的心灵活动,因为“每句话里都有一颗心。”而这颗“心”指的就是习作主体。每一篇习作都是从学生的心灵打开的一扇面向生活的窗口。可见,习作是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展示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活动。

言语智慧的生成,必须尊重言语主体(学生),激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关注、热爱、观察与思考。

习作智慧也无法来自“鹦鹉学舌”,它只源自习作表达主体的内生力量。激活内隐体验,可以吸引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内部语言迅速思考,组织好要表达的内容,迅速而有条理地书写出来,这对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促进。让学生成为自己言语的主人,是习作智慧生成的起点。

四、写作呼唤情感,班本写作课程获得体温

情动而辞发,写作的动因,大部分都是因为情感的需要。倾诉、交流,使写作成为精神成长的途径。

1.班本写作课程,心与心的纽带

2.情感是写作的内驱力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时,孩子们的情感如泉水般汩汩流出来,连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同学此时也乐于去写了。我也拿着本子到后排找个空位坐下来,书写《分班风波》。“情动而辞发”,孩子们非常专注,只听见笔尖的“沙沙”声。这时教室是最安静的,孩子们的思维却是最活跃的。一节课后,大家都洋洋洒洒写了不少。

3.每颗心都在课程中跳动

尊重学生的作品很重要,有了尊重的土壤,才有可能长出茁壮的幼苗。如“你的想象好丰富哦!”“写得真的好棒!”“很耐人寻味的结尾!”“这个题材选得很好,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用心感受,是不可能发现的。老师为你骄傲!”“你的习作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了焰火那绮丽的色彩、多变的姿态。可爱的小作家,你的加入会使我们班的博客更加精彩的。”“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老师期待你精彩的下一篇!”“虽然语句还不够通顺,但老师看出了你的努力,感受到了你的进步。相信自己,你能行!”……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博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个贴切的词语,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都以充满激情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学生自然就喜欢在博客上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师要增强主体探索意识,不断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来指导作文,只要我们从不同渠道激励学生,他们就会感受到习作是一件令人感到愉快的事。

参考文献:

[1]许小锋, 何冬梅.论小学语文低段写作指导策略[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2008( 07): 144.

[2]黄先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模式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 11): 103-107.

论文作者:刘伟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7月总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  ;  ;  ;  ;  ;  ;  ;  

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语文教学的魅力论文_刘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