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耳突发性聋与单耳突发性聋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预后评估论文_何矣然 汤四新

何矣然 汤四新

重庆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 重庆 400039

【摘要】 目的 分析评估双耳突发性聋与单耳突发性聋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8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双耳耳聋组(78例)和单耳耳聋组(106例),并对2组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2组患者合并高血脂、糖尿病的病例比较方面,双耳耳聋组的比例高于单耳耳聋组(P<0.05=,相比于双耳耳聋组,单耳耳聋组的治疗效率更高(P<0.05). 结论 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发病的原因方面,双耳突发性聋与单耳突发性聋患者存在差异,这也致使二者对应的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预后不同,应当在临床中予以重视.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双耳; 单耳; 生理机制Thepathophysiologicalmechanismandclinicaltreatmentofthepatientswithsuddendeafnessandsuddendeafness【Abstract】 Objective:Toevaluatethepathophysiologicalmechanismandclinicaltreatmentofthepatientswithsuddendeafnessandsingleearhearingloss.Methods:2012JanuaryinJanuaryof184casesofsuddendeafnesspatientsastheresearchobject,thepointsfordeafgroup(78cases)andmonauraldeafnessgroup(106cases),andpathophysiologyof2groupsofpatientsandclinicalprognosisofscoreanalysis.Results:intwogroupsofpatientswithhyperlipemiaanddiGabeteswerecompared,thedeafgroupratiohigherthanmonauraldeafnessgroup(P<0.05).Comparedtothedeafgroup,monauraldeafnessgrouptreatmentefGficiencyhigher(P <0.05).Conclusion:accordingtotheresults,inthecauseofthedisease,doubletofsuddendeafnessandsingleearsuddendeafnesspatientsdifferences,whichalsoresultedinpathophysiologyoftwocorrespondingtothepatientsandclinicalprognosisofdifferent,shouldbepaidmoreattentioninclinic.【Keywords】 Suddendeafness; Ears; Singleear; Physiological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R7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64-02

突发性聋也称突聋,表现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 患者的听力会下降到最低点,第Ⅷ脑神经外,一般不会出现其他脑神经受损症状,往往伴有眩晕或耳鸣,是当前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相比较而言,单耳耳聋的患者更多[1],针对此,我院对收治的18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了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84例,结合患者的患病特点将其分为78例的双耳耳聋组和106例的单耳耳聋组, 其中双耳耳聋组男48例,女3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3±13.8)岁,合并耳鸣症状者68例,眩晕症状者22例;单耳耳聋组男68例,女3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4±13.2)岁,合并耳鸣症状者90例,眩晕症状者26例,且2组在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对比方面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在患者的治疗方面,我院在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综合治疗,具体表现为给予其能量合剂、10mg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并确保在进行连续5d的给药后减量, 对于其中的合并高血脂、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我院结合其具体情况进行了针对性治疗,此次治疗的1个疗程为10d,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实验, 并确保其治疗多长时间为3个疗程[2-3]. 1.3 统计学分析我院在此次研究的数据统计分析方面运用了SPSS18.0软件,用均数加减标注差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则用P<0.05表示.

2 结果2.1 2组患者的全身疾病对比后续研究中,经我院统计分析得出,在单耳耳聋组,14例(13.2%)患者患有高血压病,12例(11.3%)患者患有糖尿病,对应的双耳耳聋族中,有14例(17.9%)患者患有高血压,有42例(53.8%)患者患有高血脂,有28例(36.9%) 患者患有糖尿病,在2组这些患病概率的对比方面,显然双耳耳聋组患者的患病概率更高(P<0.05). 2.2 2组患者治疗效果方面的对比结合我院的后续的统计分析情况看来.单耳耳聋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6.6%(60/106),而对应的双耳耳聋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35.9%(28/78),相比较之下,显然单耳耳聋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更高(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1 治疗前后2组患者平平均听阈情况对比

3 讨论综合以往的相关研究及临床治疗看来,就突发性聋的发病机制而言,仍处于尚未明确的阶段,其对应的病理生理机制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有研究指出,此病的临床症状一般由耳蜗受损后多种不同的病因共同作用所致,而不能将其当作独立的一种疾病看待.综合看来,圆窗膜破裂、病毒感染或心血管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是双耳突发性聋的主要诱因,也可能为心血管疾病导致患者发生末梢血循环障碍,从而让患者的耳蜗受损,最终导致患者双耳突发性聋[4-5]. 本次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18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及治疗过程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后续的统计分析结果得出,2组患者在耳鸣和眩晕症状、男女比例等方面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但同时也发现了2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的对比方面具备了统计学意义,显然相比于单耳组,双耳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更大(P<0.05).后续研究中,

我院对2组患者全身疾病情况进行了对比,发现在合并高血脂、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概率方面,显然双耳组高于单耳组(P<0.05),且单耳耳聋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6.6%(60/106),而对应的双耳耳聋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35.9%(28/78),相比较之下,显然单耳耳聋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更高(P<0.05),表明单双耳耳聋患者在发病机制方面存在的差异,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及老年患者等,在患双儿突发性耳聋方面的概率更高.由于影响末梢血循环的病因繁多,我们不能就此结论,周围血循环障碍是引起双耳突发性聋的主要病因,但是我们可以认为糖尿病引起的耳蜗损害和外周血循环障碍是双耳突发性聋的危险因素,是其病因之一.高血压亦是引起外周血循环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的研究结果中显示双耳组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单耳组,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我们的分析样本量有限有关,需要做进一步分析. 突发性聋患者的治疗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发病时间的长短、听力损失的程度以及伴随症状.有研究显示老年人、女性、就诊时间晚、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以及伴随眩晕等并发症的突发性聋患者,预后比较差.

综上,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发病的原因方面,双儿突发性聋与单耳突发性聋患者存在差异,这也致使二者对应的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预后不同,应当在临床中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1] 倪茂美,李德宏,彭维晖,等.双耳突聋与单耳突聋的临床比较[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2):74-76. [2] 刘跃明.对比双耳突发性聋与单耳突发性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的异同[J].中国医药指南,2013,(8):189-190. [3] 冯宁宇,马瑞霞,郑虹,等.听力康复比值在单侧突发性聋听力预后评估中的应用[C]//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2. [4] SAMIM E,KILICR,OZDEK A,etal.Combinedtreatmentofsudden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with steroid, dextran and piracetam:Experiencewith68cases [J].EurArchOtorhinolaryngol,2004,261:[ 187-190. 5] 刘芳利,孙敬武.229例突发性聋患者的治疗及疗效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13):613-614.

论文作者:何矣然 汤四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9

标签:;  ;  ;  ;  ;  ;  ;  ;  

双耳突发性聋与单耳突发性聋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预后评估论文_何矣然 汤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