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缘处的骨折,是小儿最常见的损伤。论文_吴志林

吴志林

【摘 要】 目的 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对足部外伤患者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足部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7例,患者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术进行修复治疗,评价在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时足部缺损修复区质地色泽、形态、排汗和感觉功能的恢复情况,随访时间定为术后的6至18个月。结果 数据分析可得术后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患者修复区的质地、排汗情况均良好;有1例患者皮瓣颜色与周围组织差异较大,其余较好;有3例患者在外形方面不满意,臃肿需要二次整形;所有的患者感觉功能恢复较好,都达到了S2水平,平均水平为S3。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临床上是修复足部外伤软组织缺损的吻合度较好游离皮瓣,术后不影响供区的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术; 足部外伤皮肤软组织损伤; 临床效果分析

本文通过观察评价接受了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术的足部外伤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在不同随访时间下的恢复情况,评价该手术的临床效果以期为其他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外科进行足部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4例,年龄在28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7.4±3.7)岁,损伤面积为5X5~18X20cm2,左足11例(64.7%),右足6例(35.3%)。患者之间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①足部外伤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患者;②从受伤到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不超过48H的患者;③均已告知患者本科研的目的、方法及参与意义,是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加本科研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者;②中途退出治疗计划者。

3.手术方法

3.1术前准备 术前选用敏感性抗菌药物避免创口处感染,清除足外部损伤处的创伤分泌物、坏死组织以及不健康的肉芽组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皮瓣受区与供区血管检查,判断血管走向的变异性和血管通畅性。

3.2手术过程 患者采取平卧位进行麻醉,取同侧受伤足部的股前外侧皮瓣进行手术移植,沿血管走向仔细弄清患者的血管束和其皮支走向,在股外侧及内侧缘找寻旋股外侧动脉,在深筋膜下进行完全游离。皮瓣切取,点:髂前上棘与髌外线中点上方作为股前外侧皮瓣第一肌皮动脉穿支浅出点;:股动脉搏动点与髌髂线所作直线的下2/3段定位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体表投影;面:以点为中心将皮瓣解剖平面位于肌筋膜下,在股直肌与股中间肌中心通过分离得到足够长度的血管蒂,最后对供区进行缝合和局部的打包包压[2]。

3.3术后处理 术后每隔2个小时对患者的皮瓣血循环进行观察,观察项目包括:皮肤温度、色泽、移植皮瓣弹性和肿胀状况。术后常规使用抗凝血药、抗血管痉挛类药物和抗菌类药物。抗血管痉挛药为罂粟碱,肌肉注射;抗凝血药为肝素,小剂量使用,定时进行皮下注射;根据创口处疼痛程度给予适量的镇静止疼类药物。

4.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并评价术后随访时患者足部修复区质地色泽、外形的恢复情况,检查是否有开裂、冻疮、脱屑等情况出现;使用强光照射皮瓣皮纹观察是否有汗水两点来了解足部修复区的排汗情况;以1954年英国医学研究会发布的感觉功能的分级为标准,检查患者修复区皮瓣中心处的感觉恢复如何。分级标准如下:S4感觉功能正常;S3+定位能力良好,位置分辨能力恢复完善;S3浅触觉、痛觉和保护性感觉恢复,且无感觉过敏现象;S2浅触觉、痛觉和保护性感觉部分恢复正常,有感觉过敏现象;S1深感觉恢复正常;S0感觉功能缺失,无起色[3]。

结 果

1.患者足部修复处的色泽、质地、外形以及排汗情况 所有患者修复区的质地恢复很好、排汗功能恢复很好;有1例患者皮瓣颜色与周围组织差异较大,其余较好;有3例外形方面不满意情况,修复区过于臃肿需要二次整形,见表1。

讨 论

随着医研技术的突飞猛进,通过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深入研究,已被广泛推广应用到创伤修复、感染、肿物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损伤上,具有以下优点:①供区皮瓣隐蔽性强可供选择的面积大;②皮瓣血管蒂恒定且管径粗、长度够,易于吻合;③对肢体的影响很小,无论是休息、运动下肢不会出现血液循环不畅的现象。股前外侧皮瓣(ALTF)主要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大腿前外侧部皮瓣,以旋股外侧的动脉系统的肌间隔穿支和肌皮穿支为供血动脉,ALTF属于穿支皮瓣的一种。穿支皮瓣是近些年来皮瓣移植技术的一新发展技术,通过切取直接或间接穿支血管所供应的皮瓣和皮下脂肪组织瓣,在外科医师精湛的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双重因素下,进行软组织的损伤修复[4]。

由数据分析可得术后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患者修复区的质地、排汗情况均良好;有1例患者皮瓣颜色与周围组织差异较大,其余较好;有3例患者在外形方面不满意,臃肿需要二次整形;本文研究的患者感觉功能恢复良好,都达到了S2水平,平均水平为S3,见表1,2。

综上说明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术在修复区皮肤质地色泽、外形、排汗恢复良好,感觉功能恢复也取得了较好的回馈,且供区局部畸形不明显。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术是一个安全可靠软组织损伤修复术,在修复区形态、功能恢复方面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5]。

参考文献

[1]刘彬, 鹿亮, 尚希福.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J]. 临床骨科杂志, 2013, 16(2):160-162.

[2]张滋洋, 施佳, 马建华,等. 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J]. 骨科, 2015.7(05):226-230.

[3]张瑞彬, 彭伟君. 探讨运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24):3753-3755.

[4]徐立明, 张建顺, 石法亮,等. 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踝足部胫骨前肌腱及皮肤缺损[J].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12(2):160- 163.

[5]韩俊, 刘仁甫.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8(13):1579-1579.

论文作者:吴志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缘处的骨折,是小儿最常见的损伤。论文_吴志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