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发展研究论文_杨冰瑶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发展研究论文_杨冰瑶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430070)

摘要:伴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图书馆应及时转换服务理念,更新自身的知识系统,才能在新的发展浪潮中站稳脚跟。本文从大数据的由来引入,分析了在大数据时代下,国内图书馆推进大数据的具体举措,包括角色重新定位、资源重新整合和馆员专业素质提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角色定位资源整合

馆员专业素养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从传统的纸质时代进入了网络时代,从电脑、手机等移动互联终端及时掌握各类最新资讯。2009年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肆虐,引起了全球公共卫生机构的担忧。而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司却在流感爆发的几周前已经对此作出了可以具体到特定地区的准确预测。这就是通过观察人们在网上的搜索记录完成这个预测,谷歌保存了多年来所有的搜索记录,而且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球超过30亿条的搜索指令,如此庞大的数据资源足以支撑和帮助它完成这项工作。这一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对“大数据”这一名词的高度关注。

1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化

1.1图书馆功能需重新定位

传统图书馆一般只有简单的数据查询、流量统计及较低层次的数据分析功能,图书馆用户只能简单地称为图书借阅者。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量的快速增加,图书馆的形态将从物理图书馆逐渐转变为虚拟、泛在图书馆,其功能也将重新定位,即由“文化传承中心”转向“学习交流中心”和“知识加工中心”。也就是说,人们可以进入图书馆获得纸质的书本知识,通过借阅的体验获取个人所需知识和资源,更能通过互联网获取存储在网络图书馆的数据资源,以及与其他图书馆用户交流、合作,甚至共享相关的数据资源。

1.2数字资源需再发现整合

大数据时代的作者,同时也是大数据研究专家舍恩伯格指出,人们在大数据时代对待数据的思维方式会发生三个变化:第一,人们处理的数据从样本数据变成全部数据;第二,由于是全样本数据,人们不得不接受数据的混杂性,而放弃对精确性的追求;第三,人类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转而关注相关关系。这将启发我们把大数据思维带入到图书馆管理中,即从自然思维转向智能思维,甚至智慧思维。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解读。第一,从传统图书馆的借阅发现、网络环境下的关键字检索发现转变为对图书馆用户和资源关联后的资源发现转变,并对这些资源之间的关联进行挖掘,相关数据包括图书馆用户的身份、学历甚至借阅习惯、借阅涉及领域等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第二,简单地根据图书馆用户的搜索习惯进行分析所提供的资源发现服务可能难以为用户提供最精准的文献推送服务,而是将其所有感兴趣的搜索内容统统囊括在内,例如健身、育儿等,需要用户另行筛选与校正;第三,图书馆资源发现的能力增强,用户得以更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和资源,从而增加了图书馆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源的压力和成本,如服务成本的增加、版权争议的风险、用户满意度的降低等。

2馆员的专业素养需再提升

2.1馆员的专业素养现状

首先,图书馆员的日常工作主要为图书管理与借阅,而馆藏图书欠缺时效性,因而馆员的信息意识普遍欠缺。大数据时代,信息意识的淡薄将影响人们利用信息的程度和效果。要增强信息意识,则需要对新信息怀有好奇心和灵敏度,随时关注各类有用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的图书馆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强馆内的数字资源建设,升级图书查询索引相关系统及设备,但馆员的信息意识欠缺,对获取和传播新信息缺乏主动性,对于知识产权等相关知识的了解有待提高。其次,大数据时代要求馆员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各类新信息获取和扩散,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馆员须具有馆内藏书所涉及的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目前多地图书馆内工作的馆员未达到专业性标准,具备综合技术能力的复合型馆员就更少了。馆内引入的先进数据资源管理维护系统及设备得不到有效利用,既浪费了资源,又降低了工作效率。再次,馆员信息意识的欠缺限制了其业务能力的提高。很多图书馆目前仍局限于借阅服务,馆员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专业分析能力不强,难以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专业性强的针对性服务。另外,图书馆员学历、年龄参差不齐,专业涉及多个方面,具备图书管理、档案专业水平的馆员为数不多。同时,图书馆管理馆员的方式陈旧,必要的培训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最后,不少图书馆员多为女性,且年龄偏大,对新知识的汲取缺乏兴趣,对图书馆用户缺乏服务的主动性,工作上更缺乏创新意识。

2.2提升馆员专业素养的策略

首先,图书馆需要提高馆员的信息意识,督促馆员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关注新信息,学习新技术,勇于运用新的办公工具处理新问题,根据图书馆用户的各类需求提供对应的信息服务,使图书馆变成新信息的集散地,发送、接收新信息,真正为用户着想,做学术科研的稳固支持者。其次,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馆内人员业务素质。馆员的专业知识及能力是图书馆能否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为用户提取有效信息。图书馆作为一个相对稳定、封闭的组织机构,馆员很少对外界交流学习,使图书馆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快专业人才的引进步伐,可以通过邀请一些专业人才来馆讲座、培训,为馆内人员提供紧缺的信息知识和技术支持。让馆员打开狭窄的视角,接触到外界新鲜的“知识血液”,从自身提升到技术学习都上新层次、新台阶。再次,图书馆可从现有的规章制度入手,为馆员提供积极向上、充满激励机制的工作环境,督促大家学习新知识,揣摩新技术,了解新系统,打开新局面。与此同时,增强馆员的危机感,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最后,馆员个人也要沿袭图书馆不断学习的优良风气,加强自身修养,懂得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对工作充满新想法和热情,从而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更优质有效的服务,促进图书馆的良性发展。非图书、档案类专业的馆员可充分利用馆内资源学习,提高对图书馆相关专业知识的认知,只有实现馆内每个个体的提升,才有希望实现整个图书馆发展的跨越。除此之外,图书馆要注意培养馆员良好的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整个信息交流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道德品质。

3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加快了社会的变革,知识信息型社会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方向。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作出及时的改变和提升。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海量资源汇集地,综合了新信息、新技术和新理念,工作其中的图书馆员更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先锋。因此,本文探讨了图书馆推进大数据的具体举措,包括角色重新定位、资源重新整合和馆员专业素质提升。而新的挑战是,馆员素养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愿望,在时代发展的催促下,图书馆应加强与社会各方专业人才的合作,共享优秀数据和技术应用平台,以取得更快速、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云.再论大数据在我国图书馆的应用及推进[J].2015(01):122-124.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高琳.大数据思维与图书馆知识资源发现[J].2015(02):122-124.

[4]范红梅.大数据时代的基层图书馆员的职业素质提升研究[J].2015(09):71-72.

[5]何美卿.大数据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员信息素养提升策略[J].2014(35):82-89.

[6]冉玫,张文,柳美兰.信息时代医学图书馆有的信息素养教育[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29(6):86-88.

论文作者:杨冰瑶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发展研究论文_杨冰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