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献信息网络建设的对策_文献论文

我国文献信息网络建设的对策_文献论文

我国文献信息网络建设的发展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建设论文,对策论文,文献论文,我国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提出我国文献信息网络的组织模式应是复合集中统一型体系结构。复合集中,即是由若干个集中式网络(子系统)组成;统一,即复合不等于多元,而是一元化下的多元多层次建设。我国文献信息网络发展的战略应该是自上而下,即应该尽快组建国家文献信息网络中心。在其宏观调控下采取协调一致地进行各子系统建设的战术,使各子系统形成多元多层次的信息源支持系统,并对此模式的可靠性和兼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面对“信息高速公路”我们所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文献信息网络 模式 管理

一、文献信息网络模式: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抉择

文献信息网络模式,简单地说是以文献信息为主,包括协调、咨询、共享、网络通道等项内容的图书馆布局方式。

关于文献信息网络的组织模式, 历来有集中式和分布式之分。 OCLC及英国的BLAISE均是集中式的计算机网络,它们在资源共享中都发挥着很好的作用,但集中式网络系统中的信息呈单向流动,处于开环控制状态,不具备反馈过程,不能保证网络系统从初始状态以最小性能指标达到预期的最佳状态,特别是微型机、光盘和光导纤维等技术的大量应用,该形式的不足之处就日益明显了;分布式网络将综合、复杂的数据处理合理恰当地分为若干部分,分别安排给多个结点去执行,共同协作地完成整个任务,但在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该形式难以进行高质量的协作。目前我国图书馆基本上是按主管部门分为公共系统、高校系统、中科院系统、社科院系统等,每个系统大致又可分为三级,比如中科院系统,第一级为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干),担负全院的保障任务;第二级为下属的4个地区文献情报中心和2个分院图书馆(枝干),组成区域性的保障系统,第三级为122个研究所文献情报室和13个厂、校、 社文献情报部门(结点),主要为本单位、本地区服务。这三个层次的文献情报机构组织起来形成了中科院系统的网络体系。其它系统大致相同。就当前我国文献情报机构和文献资源的分布状况来看很难确定当然的中心,我们所需要的是和衷共济、平等协调、齐心协力建设网络,因此,基于现状和特点,吸取上述两种模式的优点,笔者认为我国应建立复合集中统一型的文献信息网络体系。所谓复合集中,是由若干个集中式网络组成,每个集中式网络为一个子系统(局域网络),每个子系统应该是三层递阶、纵向协作、横向相通的树型结构,即每个子系统都有自己的中心(主干),该中心具有网络中枢的作用和担负本网络的协调功能,这样才能既保障各入网机构(各枝干和结点)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又使其不会产生对网络的抗拒性。各子系统之间是平等互利互通的。所谓统一,即复合不等于多元,而是一元化下的多元多层次建设。具体地说,我国文献信息网络的战略应该是自上而下,即应该有一个国家文献信息网络中心(下简称“中心”),该“中心”是我国文献信息网络的中心点,又是国际信息网络的联络点。“中心”应作为政府职能机构对全国的网络建设实行宏观调控和整体布局负责网络事业的规划和协调工作,且具有一定的法规效力。“中心”的具体功能:(一)领导功能。依据我国的现状、规律和发展趋势,在对社会需求状况以及子系统乃至结点能达到的工作水平加以考察的基础上,制定、发布和实施行政命令以加速网络各结点的亲合力且提高协作水平;(二)规划功能。包括指导性的长远规划和具体性的近期目标以及实现这一计划所需的条件,不仅对各子系统的任务和网络工作条例作出具体规定,形成可操作的规则,还要对网络内各结点进行必要的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估和督导制度,使网络的实现得到切实保证;(三)指导功能。网络协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无论在网络建设阶段还是在网络运行过程中,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业务技术,依据科学对各结点进行实际指导,目的在于提高各结点的工作水平,及时消除影响网络畅通的障碍,促进网络工作自始就步入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保障各项工作的衔接和各结点工作内容及成果的兼容,实现资源共享。“中心”的设立必将打破目前的条块分隔、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求全发展的状况。每个子系统和每一个结点都应该服从“中心”的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承担某一方面的任务,进行专门化的建设,这种专门化的出发点不再以满足本结点的需要为目标,而是以对整个网络的专门化服务为满足,这样才能体现出高度的社会化和网络化。总之,网络是由众多的连线和结点纵横交织成的整体结构,仅仅有线有结还不是网,有纲有目才是网,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结点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子系统即“目”)是其上位总系统(“中心”即“纲”)的分支部分,纲举才能目张,这样才能体现出高度的集中而形成全国的有机整体。

这种组织模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兼容性,有助于走出小循环,排除自我封闭、相互隔阂等消极因素的影响,手拉手地遵循统一的目标和规则,形成统一调控、协调一致、分散加工、集中处理的基本框架,依靠网的凝聚力融通相互间的衔接、配合及互补。该网络成员应该是用电信联络和计算机进行通信的,像OCLC那样既是一个正式组织又是网络资源。

二、文献信息网络管理:面对“信息高速公路”我们的对策

1.战略原则

1.1整体化原则

这一点至关重要,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深刻的。美国的阿波罗登月活动的成功完全有益于良好的合作协调的整体设计思想; 而其在60年代末实施图书馆自动化网络时,由于没有总体目标和统筹安排,结果是数据库林立,网络纵横交错,重复浪费相当严重,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教训。目前我国各系统在体制、管理、组织、规划、协调等诸多方面较为复杂、分散,无疑大大增添了整体规划和协条的难度,因此,在网络建设之初就更需要强化整体化原则且作为强有力的宏观指导。在“中心”的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下,各子系统尽快地向“信息高速公路”所要求的信息开发水平进行管理和技术上的转变,按三层递阶的结构确定不同的、但有机相连的系统目标,集中优势、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各系统不仅要能自身产生效用作用于环境,而且还能不断通过反馈来自我控制和调节内部要素使其协条同步,形成全国性合作一致。不度过这一关,所走的路将更长更曲折。

1.2统一性原则

即业务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包括硬件、软件、数据、数据库以及通信设备、线路和接口等诸多具体技术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这种管理的统一性就没有全国的文献信息网络化。在通信线路和设备还不具备的情况下,采用交换带有自己文档的磁盘或磁带作为数据的合成、存储、套录及查询,即是最好的局域网络,今天是各部门独立地应用计算机,明天将大范围内建立规模庞大的文献信息网络,规范、一致和通用是联网的关键。建设数据库单有标准化是不够的,还需要统一的规划和布局,力求避免重复,防止走美国那些曲折的路。有关多结点数据库的发展计划,与其它系统的控制、管理、补充、交换、共享等问题均应制定统一的法令和政策。注意把图书馆工作的数据化、计算机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等技术标准、规则、规范同“信息高速公路”的有关技术标准、规则、规范协调统一起来,避免若干年以后“信息高速公路”开通时,现在的网络基础设施不能与之相连或没有扩展能力而必须重新做起的被动局面。

1.3适应性原则

网络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必须依据我国国情,不仅省时省力,有较强的适应和兼容能力,还应具有不断发展的余地,即系统的开放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及组网性能等均应充分体现,尽可能地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相配合,全面地安排我们的具体工作。

1.4效益性原则

在网络建设中始终将着力点放在技术与效益结合、促进网络发展上,使网络基础由以往的数量增值型逐步走向效益增值型,促使现有的网络基础向规模效益型转变。既要重视网络的实用性,力求对社会取得最大的效用,还要在充分利用和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基础上,注重网络结构的优化和网络基础的优化,少走弯路,少搞重复开发,以达到网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美统一。

1.5稳步前进原则

网络建设必须注意内、外影响因素、不能脱离客观的条件,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发展。

2.战略措施

2.1尽快组建国家文献信息网络中心

由该中心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在对美国克林顿政府的“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尽快拿出我国相应的建设文献信息网络的全面规划与系统设计,尽快增加对文献信息网络资源建设的投入,尽快加强对文献网络基础结构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尽快制定有关的法规以保障网络建设健康发展,加强网络的理论研究以推动网络工作顺利进行。

2.2积极制定倾斜政策

我国的文献信息网络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一系列倾斜性和保护性政策来扶持发展。“中心”应尽快做出具体规划报送中央,争取国家在财力、设备及行政等方面给予一系列的支持和优惠,同时应多渠道地筹集资金以扩大基金来源。

2.3完善各协作网,形成强有力的信息源支持系统

限于现有的国力,我们应该在发展战略的统一规划下,采取加强现有各协作网建设的战术,分别规定各结点信息源采集的范围和重点。加强自身信息源建设的宏观控制和微观收藏,做到各有侧重、互相补充,使整个网内主次有别、配套成龙,形成多元多层次的信息源支持系统,在此基础上从收集的信息载体中整理出二、三次文献,经数据处理后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网络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互通有无,而互通有无的条件在于存在着差异且具有特色。信息源建设是数据库建设的基础,数据库中具有一定结构和关系的数据无论多么复杂均源于信息源,可以说它体现了结点的特色和在整个网络中的地位。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我仍然各是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我们在合理地进行信息源及数据库建设的同时,谨防停留在“交流苹果”的水平上。

2.4稳步发展全文数据库

数字化图书馆的馆藏主要是电子出版物和全文数据库。电子出版物主要是由出版部门生产的机读形式著作,我国的出版界已着手出版,比如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共两党关系通史》等出版物。全文数据库系指将已出版的著作的全部文字或非全部文字但包含原著全部内容转换成计算机可读的形式。近年来我国已建立多个实用的全文数据库,且已提供检索服务,影响较大的有上海交通大学王永成教授主持的《法律条目全文数据库》以及武汉大学陈光祚教授主持的《湖北省地方志全文本数据库》;规模宏伟且准备长期搞下去的当属国家专利局的中国专利数据库;此外还有《红楼梦》、《二十五史》、《十三经》、《全唐诗》等古典文献方面的全文数据库均已完成且交付使用。

建立全文数据库是文献信息网络发展的整体需要,各结点有条件都应积极去做,只有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图书馆才能完全现代化,才能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其实目前我国出版社采用激光照排和轻印刷系统出版书刊,经排版软件加工的机读文本(中间产品)经加工处理后完全可以用来建全文数据库,所需要加工处理的是:删除排版符号,对文本进行格式化处理,配上相应的全文数据库建库与检索软件以建立各种索引,构造后控词表以提高自然语言检索的效率。这样,一个完整的全文数据库及其检索系统就建成了,但这种全文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出版部门的通力合作,对此,“中心”应予以考虑推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2.5加速文献队伍的建设

建设文献信息网络,队伍建设是较为关键的一环。如同我们买来一台高级音响对上面密密麻麻的按钮一片茫然,购置了一台电脑却弄不懂使用方法,我们应当承认,人员素质低、技术储备不足将是实现网络工程以至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一大障碍。队伍建设的途径一是增补关键的技术力量,主要着眼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同文献情报的接口;二是提高在职人员的水平,使其具备文献情报、计算机、语言学、数学、管理决策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收稿日期:1995年10月4日

标签:;  ;  ;  ;  

我国文献信息网络建设的对策_文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