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对策与思考论文

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对策与思考论文

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对策与思考

王美玲

(青海省黄南州委党校,青海 黄南 811300)

摘 要: 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黄南作为青海省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致贫原因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突出,脱贫成本高、难度大。近年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黄南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发展的第一要务,以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办法,合力推进、集中攻坚,全州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 贫困地区 脱贫 对策 思考

一、黄南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1.脱贫攻坚形势严峻

全州3个贫困县和剩下的60个贫困村、3.07万贫困人口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尤其是剩余的这部分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困难特征交织叠加的19个高寒牧区乡镇中,连片贫困状况十分突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繁重。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全州近60%的人饮工程年久失修,同时尚有17.72万农牧民人口急需实施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电网等级低,牧区输电线路建设投资力度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全州尚有8000多户农牧民未实现大电网延伸通电。境内公路等级低,断头路多,全州79个行政村通村道路为砂石路面,254个自然村不通公路。

3.服务保障水平较低

学校标准化程度低,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加之优势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贫困地区极度缺乏专业精、素质强的教师,成为制约实现教育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困难。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高,村级医疗卫生条件差,无法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并且各级医院医务人员匮乏,平均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5.3人,比全省平均水平少1.07人。贫困群众中相当一部分人口因患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吃药,而这些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增加了贫困群众负担。

4.产业选择培育困难

黄南州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全州宜居及可进行耕作面积占全州总面积不到1%,耕地中71%为旱山地,人均耕地面积0.89亩,亩产粮食不到250公斤;牧区人均草场面积198.76亩,畜均草场10.81亩,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少129亩和4.53亩。由于受自然条件、基础条件、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制约,贫困地区大部分贫困村难以形成主导产业,传统农牧业仍占主导地位,扶贫产业选择空间小、风险高、见效慢,大多数产业扶贫项目同质化现象突出,经济效益低下,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缺乏有效的产业基础支撑。

5.整体脱贫任务艰巨

由于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本业就不明显,随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投入到全州深度贫困地区各类资金将大幅增加,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发展的条件和面貌,反过来与非贫困地区发展拉开一定距离,造成新的发展不平衡,整体提升的难度大。

6.环保发展矛盾突出

另一方面,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于水能电离出Na+和阴离子基团,其中Na+能够通过煤中原生孔裂隙进入煤体,发生离子交换,置换出煤中Ca2+、 Mg2+,另外,煤表面虽然带负电荷,但由于煤表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使得煤表面电荷分布不对称,仍存在正电荷,因此煤需要将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基团吸附到没有被反离子所占的位点,以使煤表面能趋于稳定,吸附过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从煤样的SEM图谱(图2)可以看出,原煤样结构较为均匀致密,而浸泡后的煤样矿物颗粒的连接处有明显的孔隙产生,表明煤体与有机/酸复合溶液之间不断进行着离子交换、颗粒运移等化学反应。

4)抗干扰和插件绝缘问题在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故障中,主要表现为系统运行过程中微机保护会受到干扰。在设备保护屏附近使用无线通信设备会使微机保护装置出现元件误动作的情况。这主要是因微机保护装置本身特性所致。此类故障会使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性能受到影响,使其运行效率出现下滑。

二、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路径

1.补齐一个短板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草原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确保贫困群众生产不缺水、喝上安全、方便饮用水。加强清洁能源和电网建设,做好新一轮电网升级改造,确保有条件的地区都能够实现大电网覆盖。推广实施一批光伏发电项目,解决好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用电问题。加快推进宽带进村、通讯信号全覆盖,让贫困群众迈入信息时代。

目前,全州60%的天然草场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重度退化区(黑土滩)454.43万亩,中度退化区489.03万亩,轻度退化区804.79万亩,水土流失面积7994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43%,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虽然境内水电、矿产资源丰富,农牧业资源有特色,但因属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优势资源难以开发利用,加之禁牧减畜任务重,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

2.抓好两个关键

一是抓好产业培育的关键。深入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山水木田湖草生态板块系统性修复保护,培育发展扶贫林业(生态)苗木栽培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通过植树造林、国土绿化提升劳务脱贫的覆盖面,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群众脱贫。依托文化资源丰厚、民俗风情独特、自然风光怡人的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产业。加快推进荒地、林地以及土地整理的开发创收,激活北部两县浅脑山地区可利用草场285万亩,推广优质牧草种植3万亩,实现对闲置集体资产、存量土地资源的经营增值。二是抓好就业培训。结合市场需求,分类制定和实施教育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贫困群众,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培训,提升培训质量,力争每个有条件的贫困家庭劳动力能都掌握1项以上就业创业技能。增强就地发展产业、进城进园就业、自我发展创业的能力,并根据贫困群众自身实际,持续加大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使其通过自身努力光荣脱贫。

要想解开这个谜团,就要用到物理知识了。物体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时候,会遇到空气的阻力,阻力会随着物体下落速度的加快而变得越来越大,当阻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平衡的时候,物体就不再加速了,这时候物体下落的速度称为“终极速度”。又轻又小的蚂蚁下落的终极速度大约为6公里/小时,基本上和我们步行的速度差不多。蚂蚁以这个速度慢悠悠地飘落到地面上,当然不会受伤啦!

3.坚持三个结合

一是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大力推进教育布局优化调整,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落实好15年免费教育等各项减免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全部得到资助,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各类人才素质,争取增加教师编制,切实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改善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等教育基础设施条件。二是坚持扶贫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实现稳定脱贫。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健全医保、临时救助等政策体系,持续推进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全面落实好“一免六减”“十覆盖”帮扶措施和“双签约”服务模式,让贫困群众能够就近看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加快推进基层乡村卫生院(室)提档升级工作,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落实好贫困群众看病住院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的要求。加快构建以农村牧区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养老保险等制度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严格落实按户施保和分类施保政策。三是坚持扶贫与协作相结合,形成强大的攻坚合力。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传、帮、带”作用,激发村“两委”扶贫工作的战斗能力。积极推进社会扶贫,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组织开展好“百企帮百村、百企联百户”“百僧联百户”精准帮扶行动,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中图分类号: D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9082(2019)11-0247-01

标签:;  ;  ;  ;  ;  

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对策与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