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意象的若干思考论文_陈永臻

关于诗歌意象的若干思考论文_陈永臻

云南省南涧县民族中学 675700

摘 要:本文针对现时高中古诗词教学的一些流弊,提出古诗词的意象教学理论。正文先从对古诗词意象特点的分析出发,再结合意象理论提出意象教学的现实意义,最后针对具体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有效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解读能力,提升整体文化素质。

关键词:意象 意义 教学

古诗词的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在现时的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不少流弊。在教学理念上,考试中心主义的问题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思想意义、轻视审美过程的问题普遍存在;在教学方法上,程式化与肢解化现象严重。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对古诗词审美规律缺乏清晰的认识,为此,我力图以意象解读为核心建构起既符合诗歌特质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期作为高中阶段古诗词教学的借鉴。

一、古诗词的意象

什么是意象?简单地理解:就是喻意之象,是借用客观物象来寄托主观情思的一种创作手段。意,即:立意,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象,即:取象,是作者特意选取的用来“煽情”的“道具”。意源于内心并借助象为依托来表达。意在象中若隐若现,又仿佛呼之欲出,象却似有心似无意的一勾一画一点一染,却为意而增彩而绽放。“象”是客观之“象”,即景象、物象、事象,原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是具体可感的客观事物。那么“物象”便是”象”的一个重要成份。

二、意象教学的意义

1.理解寄情于物,赏心悦目。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如果诗意对于人生是一种精神的维生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诗人想要把某种维生素提供给读者,他不必提供维生素的纯各类补品药剂,而可以用提供含有维生素的苹果、橘子等水果这一方式。因后者色香味形俱佳,口感更好,使阅读过程成为一个充满愉悦的过程,让读者更好地吸收。

2.认识意同象异,各见其趣。借助各自的独创性的意象,使相同或相似的情思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如果诗人要把同一种维生素提供给读者,他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水果及其不同的组合方式提供,而不至于有雷同之感。譬如爱情诗,其实古今中外所有的爱情诗都是同一个主题,无非是“我爱你”,“真的好想你”一类的中心内容,同样的主题,爱情诗却永远也写不完。这正是因为意象选取的不同,使得不同的爱情诗,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气质、艺术魅力。

3.领悟朦胧主题,意绪无穷。使难抒之情、难言之理,由意象婉转的代抒代言。所谓的“言不尽意,立象尽之”就是这个意思。达到许多繁琐的逻辑语言所无法达成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采用意象这种教学手法,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使诗的主题多义和不确定,读来更回味无穷。这就好比诗人要把维生素提供给读者,而由于维生素多种多样,除了已知的,可能还有若干未知的,难以逐一辨析,于是诗人索性把一篮多维的水果奉献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

三、古诗词的意象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寻找古诗词中所出现的具体意象,因为对作者的“意”的深切体悟是通过诗词中的“象”的理解来实现的。因而对诗词中的“象”的特征的分析,便成为意象分析的切入点。

1.“意象”法初探。

2.运用“意象”法解读诗情。

3.“意象”之极致。《天净沙·秋思》该文被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评定为“极妙,秋思之祖也。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至少在意象运用方面,到达了极致。

在听元曲唱和孩子们朗读之后,我问道: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不约而同不用想就知道:思乡之情。哪里看出来?说到最重点意象:断肠人。然后聊到关于“断肠人”的典故。出示王国维评语“极妙,秋思之祖也。”问:好在哪里?

提示:我们来找找期间的意象。大家发现,除了三个字以外,全都是意象。也就是,全诗(曲)是完全的意象缀连起来的。“枯藤老树昏鸦”,一看“枯”、“老”、“昏”,冷色调,描绘诗人所处悲凉氛围。二看“昏鸦”意象,为归巢之鸟,与诗人对比鲜明。

“小桥流水人家”,可以描绘一下这幅画面。与前画面鲜明对比,这是暖色调,很温馨。与朱自清的《春》的“傍晚,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相类。可以两方面思维:一、这种温馨与自己流落在外的处境对比。从反向对比的思维角度,产生越发孤寂落寞之情。二、真的有这么温馨吗?比照《观沧海》一文所探讨的,眼中所见即心中所想。这温馨画面,可能就是诗人自己加上了理想色彩在内的,甚至可能只是幻想所得。也许想成了自己的温馨的家,在等待诗人回来。这是从正向类比的思维角度来解构的。总之,这幅画面越是温馨,越是让诗人伤悲落寞。

对意象的解读,应特别提醒学生,使他们在正确把握诗词意象的基础上,调动自己所有的人生体验、思想情感去融入诗人的情感,进行自我审美体验。而只有不断地感受与体验,才能逐步培养起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品位和人格修养。

论文作者:陈永臻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月总第1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

标签:;  ;  ;  ;  ;  ;  ;  ;  

关于诗歌意象的若干思考论文_陈永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