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竞争力评价与结果分析_大学论文

中国与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竞争力评价与结果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研机构论文,中国论文,一流大学论文,竞争力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3)05-0105-06

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高等院校在世界上的学术地位,由此产生了多种世界大学排行榜。目前世界上备受关注的大学排名版本有上海交通大学版、武汉大学版、泰晤士报版、英国QS公司版、荷兰莱顿大学版等[1]。本文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竞争力评价报告(2013—2014)》的排名及得分结果[2],对中国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300名的14所高校的科研竞争力在世界大学中的地位进行深入分析。这对于我们清楚认识国内大学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从而提高我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评价的研究方法

(一)评价对象和数据来源

本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的大学为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中近11年来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列在前1%的1 738所大学。对于《世界一流学科科研竞争力排行榜》而言,ESI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等因素设置了22个学科,评价时将大学和科研机构按近11年来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列,只有排在前1%的学科方可进入ESI学科排行。2013年共2 90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进入ESI学科排行榜,包括1 738所大学和1 162所科研机构。

本次评价中,有关论文指标的数据是来自ESI数据库中2003年1月1日—2013年2月28日时段的数据,有关专利的数据则是美国德温特(DII)数据库2008—2012近5年的数据。需要解释的是:(1)高被引论文:ESI根据论文在相应学科领域和年代中的被引频次排在前1%以内的论文。(2)热门论文:某学科领域发表在最近两年间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内被引次数排在0.1%以内的论文。(3)高被引论文占有率:高被引论文总数与总被引频次的比值。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体系是评价任务的基石,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竞争力评价的重点在于评价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竞争力,因此要突出科研能力的指标,如发表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等,据此构建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2所示。可以看出,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指标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网络影响力和二级指标国内外网络排名为2012年世界大学新增的评价指标;学科评价则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6个二级指标。需要说明的是,专利的申请有学科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只在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学三个学科设置了专利指标,因此这三个学科在指标权重上会与其他学科不同。

(三)世界大学与学科的层次界定

在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将1 738所大学中的前600名定义为世界高水平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又分为三个层次:前100名为世界顶尖大学;101—300名为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学;301—600名为世界高水平知名大学,其中世界顶尖大学和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学合称为“世界一流大学”。另外,世界前17名大学是指1 738所大学中排名前1%的高校。

由于每个学科参评科研机构个数的不同,因此我们将某学科排名前10%的科研机构视为世界一流学科,其中,前1%(含1%)的科研机构的学科为世界顶尖学科;1%~5%(含5%)为世界高水平著名学科;5%~10%(含10%)为世界高水平知名学科。

二、评价结果与分析

(一)国家地区排名分析

本次的国家(地区)科研竞争力评价以所有大学作为统计样本,得出国家(地区)科研竞争力排行榜。科研竞争力方面,美国牢牢占据了榜首位置,几乎各个指标的得分都位居首位,显示了绝对领先的科研水平,其他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是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中国内地、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荷兰。中国内地位于第5位,中国台湾列第13位,中国香港列第26位。与2012年排名结果相比,中国内地的科研竞争力总排名再次上升。

在上榜大学中,美国有334所,日本有149所,中国内地有140所,位居第三,英国有112所,德国有80所,法国和意大利各有66所。上述7个国家所进入ESI科研竞争力排行榜的大学数目约占总数的55%,说明世界上比较优秀的大学都集中分布在少数国家,特别是美、日、中、英四国在进入ESI科研效力排行榜大学总数方面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而2012年中国内地进入的大学数目为110所,约占总数的7%,说明中国内地进入的大学数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从各个具体指标来看,中国内地大学的发表论文得分和专利得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论文被引得分、高被引论文得分、高被引占有率得分和热门论文得分依然相对偏低。说明中国大学的科研生产力和科研影响力发展不均衡,科研生产力迅速提高,但科研影响力的进步不是特别显著。因此,中国大学未来努力的重点和方向是在保持科研产出数量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偏重于质量,以求得科研生产力和科研影响力的同步发展。

(二)学科评价排名分析

从进入ESI学科排行的排名来看,中国内地大学学科的总体实力不是很强,虽然我国很多大学在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领域有不俗的表现,但是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少数高校,没有形成一个较大的一流学科建设群。

从进入ESI学科个数的排名来看,北京大学有18个学科,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均有15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位列前五名。与2012年的数据相比较,各大学进入排名的学科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些学校的新进入ESI排名的学科数相当令人瞩目,例如:中山大学新增5个学科,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均新增4个学科,进步明显;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11所大学新增3个学科;另外还有28个学校为2013年新加入ESI学科排行的学校。总体而言,中国内地大学进入ESI学科排行的学科数呈乐观态势。

从进入ESI学科排行的覆盖面来看,中国大学所有进入ESI学科排行的学科共计19个,与2012年世界大学评价的结果相同,说明中国内地大学的学科建设在这一年并无明显突破。而ESI学科排行进行统计的学科共有22个,也就是说中国的大学尚有3个学科没有进入ESI排行,这3个学科分别是:免疫学、综合交叉学科和空间科学。这说明中国内地大学在这3个学科上的建设非常薄弱,需要大力加强。

(三)世界一流大学排名分析

中国大学取得的进步令人欣喜,但是世界大学都在前进,不进则退,进步速度慢了也等于是在退步。从表3可以看出,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五个国家囊括了近3/4的排名前100的世界顶尖大学,61%的排名前200和55%的排名前300的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学。由此可见,这五个国家拥有全世界绝大多数的优秀的科研机构,也有着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强大的科研影响力。与2012年的评价结果相比,中国内地进入100名的顶尖大学由原来的1所变为了现在的4所,除了原来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外,上海交通大学也在这次评价中进入了前100名。前200名有7所,分别是浙江大学(59)、北京大学(69)、清华大学(70)、上海交通大学(88)、复旦大学(1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69)、南京大学(176);前300名有14所,除去前七所外,还有中山大学(204)、山东大学(245)、四川大学(268)、哈尔滨工业大学(275)、华中科技大学(282)、吉林大学(296)、武汉大学(297);前600名的大学有34所。与2012年的评价结果相比,中国内地进入各个分类段的高校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进入前300名的高校的排名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位居前300名的中国高校还是少之又少,多数高校的排名都在600名之后,甚至800名之后,也就是说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优秀科研团队和创新体系的建设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科研水平,特别是建设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仍然具有强大的推进作用。

另外,我们还对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中的前10强和所有中国大学的分指标排名情况做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如表4所示)。中国的一流大学和世界顶尖大学之间在整体上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总被引、高被引和热引这些质量指标上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不过,与同档次的世界大学相比,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利指标还是名列前茅的;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大学、北京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发文数量,清华大学的热门论文数量也值得肯定。但是,总体来看,这些优势还很微弱,而且不够稳定,在能够真正充分体现科研竞争力的主体指标实力方面仍有很大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世界一流大学分指标排名分析

进入前300名的中国内地14所高校与世界顶尖大学平均水平(即前17名大学的平均得分)和世界一流大学平均水平(即前300名大学的平均得分)各指标的得分情况如图1、2、3所示。可以看出,世界顶尖大学平均得分在七项指标中都处于绝对的优势,仅在专利指标上稍显弱势。图1显示的是专利数和发表论文数2个指标的得分柱状图,这2个指标反映的情况一致是:中国前14名的大学大部分都超过世界一流大学平均水平,尤其是专利数表现得尤为突出。

图1 世界顶尖、一流大学平均水平与中国国内前14名大学的指标对比图

图2 世界顶尖、一流大学平均水平与中国国内前14名大学的指标对比图

图3 世界顶尖、一流大学平均水平与中国国内前14名大学的指标对比图

专利数反映了一个单位是否科技先进,是否具有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3]。从图中看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依托其理工科强势的能力在专利数指标上大幅领先,浙江大学的得分已经进入专利数世界顶尖级水平,这是中国高校提高知识产权意识的表现。

发表论文数只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略微超过世界一流大学平均水平,离世界顶尖大学的发表论文数还有很大差距。比如ESI科研竞争力前15名的大学发文量均在50 000篇以上,北京大学仅有3万余篇,其他学校更是未达到世界一流大学平均水平。发表论文数指标反映了一个单位为世界学术界做出的贡献程度,能进入ESI的论文均是高质量论文,中国一流大学的发文数相对较少,说明中国高校的科研论文质量还需大幅提高。

图2显示的是进入ESI的学科数、热门论文数和高被引论文数3个指标的得分柱状图,这3个指标反映的情况一致是:只有极少数大学的得分勉强超过世界一流大学平均水平,其他14所高校得分均较低,尤其是高被引论文数的得分。

进入ESI的学科数越多说明该单位的影响面越大,学术辐射范围越广泛,引起的关注就越多[4]。从图2中看,中国大学进入ESI的学科数过少,除北京大学外,其他大学的得分均不超过世界一流大学平均水平,这与很多大学的综合竞争力排名是不相符的,更不用说中国一般大学,从而导致中国大学的学科影响力很小。这与各校学科建设方向与办学方针的实施的成果有紧密关系。

热门论文适应学科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能够反映一个单位或学科是否富有朝气。总体来看,除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外,其他大学均低于世界一流大学平均水平,这反映了我国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单位和个人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国家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才能有助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高被引论文数反映了科研质量的高低。中国前14名大学的高被引论文数几乎均低于世界一流大学平均水平,且远低于世界顶尖大学水平,说明中国大学的科研质量还有待提高。这与中国高校目前建设情况相符,多数学校急切地要求做到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可忽视质量是仍然不能提高影响力的,有些时候“量的积累”并不足以带来“质的飞越”。

图3显示的是论文被引总数、高被引占有率和网络排名3个指标的得分柱状图,这3个指标反映的情况一致是:没有一所中国高校的得分超过世界一流大学平均水平。论文被引总数同样反映了论文质量的好坏[5],中国一流大学的论文被引总数不及世界一流大学平均水平,在极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大学在世界上的科研影响力不足。

高被引占有率反映的是单位的可持续创新能力和领先能力。中国大学没有一所超过世界前300强平均水平,甚至多数学校得分低于60分,意味着中国大学的可持续创新能力和领先能力尚未达到及格水平。中国大学目前追求的“快速发展”只能看到一时的进步,在能体现关键问题的数据面前,现实依然残酷,这与前述分析一致。

网络影响力可以反映一个单位的国际交流情况,无论是国际科研合作还是人才交流,都有利于提高高校在世界范围内的声誉。中国前14名大学的网络影响力不仅均低于世界一流大学平均水平,而且远远低于世界顶尖大学平均水平,说明这些大学急需加强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提高自身影响力。

三、结论与启示

从上述评价结果和各项分析来看,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中国内地高校的本科、研究生教育都存在着问题,比如招生规模扩大太快,超过了学校和导师的承受能力;专业设置和行业需求不对口;部分学科结构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过程不严格等,这些问题都可以从大学评价和与世界顶尖强校的比较中看出。解决这些问题是政府和高校今后长期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提出三点建议和意见:

首先,要有效研究教育发展规律。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如果培养的人才超过了社会的需要,肯定会带来问题,所以要搞好宏观调控,控制规模。同时,要建立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质量保障的责任制,要求负责到单位,比如质量不高谁来负责,培养标准是什么,如何达到标准,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名师出高徒,如果导师水平不高,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可想象的。一方面,目前招生规模扩大太快,教师数量却增长较慢,导致教师不能全力进行科学研究和指导学生。另一方面,教师的国际化水平不够和“近亲繁殖”的现象加剧,不利于学术争鸣、不利于体现“杂交”的优势。

最后,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与国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的高水平科研合作是提升科技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国内学生向海外专家学习,优秀教师访问高水平大学交流,加入国际优秀科研组织,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等。我国高校一方面要为留学人才回国服务提供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格外注重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标签:;  ;  ;  ;  ;  ;  ;  ;  

中国与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竞争力评价与结果分析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