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色发展看土地整治论文_俞相阳

从绿色发展看土地整治论文_俞相阳

摘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创新理念,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坚持的根本原则。具有生态内涵的土地整治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也将具有新的时代价值和内涵。文章将重点对生态化在土地整治工程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提升土地整治工程的环保性。

关键词: 土地整治工程;土地利用;生态发展;土地整治技术

引言

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土地整理应把生态理念放在第一位。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农村特色和文化,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土地整理,不断创新实施模式,努力提高土地整理总体水平,向信息化方向迈进。只有结合绿色发展,土地整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土地整治工程概述

实施土地整治工作是解决我国土地问题,保障土地安全,协调人土关系;其核心内容是利用土地整治的科学理论,根据土地用途重组土壤结构、质量和环境,满足土地利用标准和建设标准,从而满足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新时代下土地整治的继承和革新

土地整理是指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集约用地、提高生产力,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理,开发未利用的土地,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修复某一区域受损土地的过程。有专家认为,我国的土地整理可分为四个阶段。从第一个阶段的增加耕地数量,到第二个阶段向农田建设与保护转变,再到第三个阶段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土地整治并注重生态保护,到现在的第四个阶段更加重视土地的综合整治,开始提倡保护乡村人文,打造生命共同体。上海等大都市已经率先迈入土地整治第四个阶段的新时期,但很多地区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土地整理的重点已由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产条件转向生态建设,其本身就具有生态的内涵,只不过在不同阶段对生态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效益得到不断提高,逐渐上升到与社会、经济效益相同的地位。在 2018 年 6 月蓝皮书总报告中写道,要在土地整理平台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调整和实施绿色生产模式,加快生态环境恢复和管理。我们不仅要解决历史上留下的问题,还要为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可见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土地整治的一个重要特征。此外,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人员被视为绿色职业,也是土地整治的这一特征在新时期的体现。

3、生态化土地整治原则探讨

3.1因地制宜原则

生态化土地整治需要根据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制定相应的生态化土地整治策略,根据区域生态景观布局和生态环境特征,制定符合当地生态化土地整治目标的土地整治方案,依据区域的经济技术条件和本土化技术方法,结合就地取材便利性,发挥区域的材料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从而解决区域土地整治问题维护生态布局,达到土地整治的改善目标。

3.2顺应自然原则

生态化土地整治应尊重自然,保证生态系统符合自然发展规律,依据区域的地貌地理水文特征和区域土地特点,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社会技术发展条件,进行土地整治及改良,优化土地生产布局,改善生态景观格局。

3.3整体性原则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应将具有一定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与周边自然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综合考虑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功能,保障具有生产功能的土地使用价值,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和土地使用效率。将林地、耕地、水体均纳入土地整治工程实施范围内。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修复与保护技术,做到整体规划,局部整治,形成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农业生态系统,协调经济、生态和社会的三方效益同步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减少干扰和破坏原则

土地整治时,依据区域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相应的经济技术条件,在土地上进行的人类农业提高生产活动,因此土地整治必然会对周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在区域的农业生态系统中,由于土地整治活动导致周边自然生态环境水平和自然生态稳定性均发生变化,如土地平整工程对耕地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甚至阻隔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因此在实施生态化土地整治工程中,应坚持减弱土地工程影响的原则,最大程度减小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以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发展为主要目标,建立符合自然生态环境的土地整治工程方法措施。

4、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分析

4.1 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

在土地整治中,为了更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需要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在土地整治工作中,施工方应当具有比较高的环保意识,在施工中对环保工作进行认真落实。施工方为了更好的提升员工环保意识,应当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相关知识,然后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保证土地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4.2 差异化土地管理方法

在土地整治中,为了更好的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可以实现差异化土地管理方法。所谓差异化土地管理方式,主要是根据区域具体发展情况,对土地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规划,然后设计出科学的土地整治方案。

4.3 科学规划城镇

在土地整治中,需要对城镇进行科学规划,从而更好的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在对城镇进行规划中,需要对城镇的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在城镇发展中,必须要与当地资源承受能力进行匹配,如果城镇的发展超过了资源承受能力,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对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4.4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

在土地整治中,需要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通过合理的土地整治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化,可以更好的减少水土流失。另外通过土地整治,可以对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进行保护, 减少对土壤环境污染。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在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从而更好的降低土地整治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5 集成先进技术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在土地整治中,需要加强对先进技术应用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比如工业污染处理技术、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等等,从而更好的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一是需要农村生态系统特点,对农业生产化肥和农药进行严格控制,更好的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保持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二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通过采用自然式,增加河道与周边植被的水气循环,为植物提供水补给,构建可以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从而更好的保证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

结束语

土地整治是搞农业生产活动,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必然方法。现代生态环境与土地整治观念要协调发展,保障土地整治工作可持续发展。现代土地工程技术应根据不同的土地生态改善情况制定适当的设计方案,同时根据科学理论基础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改进技术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生产、城市化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晶,白清俊.土地整治生态效应及效益评价研究进展[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9,4(06):25-30.

[2]余漫. 土地整治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2019.

[3]崔琳品.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9,31(04):201-202.

[4]汪俊莉,焦云腾,王见芳,杨靖一,朱靖文,程文仕.华池县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评价[J].中国集体经济,2019(13):66-68.

[5]林耀奔,叶艳妹,杨建辉,胡一鸣,施昊坤.土地整治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9,39(08):2644-2653.

[6]赵建强,汪林旺,朱秀鑫,李海生.重点生态功能区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方法研究——以浙江省开化县为例[J].上海国土资源,2019,40(01):55-58.

[7]黄晶晶.生态文明背景下土地整治模式探索——以福建省古田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06):206-210.

论文作者:俞相阳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  ;  ;  ;  ;  ;  ;  ;  

从绿色发展看土地整治论文_俞相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