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演奏版本比较论文_黄雯倩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这部作品有着精湛、绚丽多彩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音乐内涵,具有极高的音乐艺术研究价值和深刻的思想性。乐曲的曲调和小提琴形成最佳共鸣,可以实现最开放的曲调和清晰的声音。国内外诸多小提琴大师都演奏过这首曲子并录制成各种视频音频,我听取了他们每个人的版本,从各种角度来进行分析。从专业的角度上讲,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小提琴曲目中难度比较高的一首协奏曲。该曲对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有着一定的要求,要求演奏者的基本功必须要十分的扎实、娴熟。

国内外知名的小提琴大师和小提琴音乐的爱好者纷纷对这首乐曲情有独钟,所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演奏版本,对于这首作品,每个演奏者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与感受,因此演奏出的音乐风格各有各的特点。通过查阅网上视频资料,我将从中抽出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版本进行比较:

Ⅰ.第一乐章 谱例

第一乐章的引子部分,海菲兹的演奏比较理性,很少用到揉弦,帕尔曼的演奏则完全的采用饱满有弹性的揉弦,他在力度方面没有特别的强调某个音。从大体上看,亚沙•海菲兹在此部分的演奏速度比较快,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紧密的连接了乐句。而帕尔曼的速度较慢,演奏过程较为平稳,尤其是引子部分的最后一个小节的A采用了明显地延长来突出结束性。

第三乐章的引子部分,海菲兹营造出紧张的情绪,速度较快,35小节有明显的减弱,37小节开始渐强。帕尔曼第一句以很强的力度演奏,第二句则用很弱的力度,形成了明显地对比,37小节,以较慢的速度演奏,逐渐加快,充分体现了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戏剧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两位演奏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海菲兹整体的速度较快,乐句处理更细腻。帕尔曼则音色甜美,使用密集的揉弦,充满戏剧性的冲突。不管是什么样的演奏风格和方法,这两位演奏家都在尝试完全诠释出柴可夫斯基的创作风格特征和情感表达。

论文作者:黄雯倩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柴可夫斯基演奏版本比较论文_黄雯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