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沃土_文化论文

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沃土_文化论文

东西文化相融的沃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沃土论文,东西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很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这样的偏见,认为香港是一片“文化沙漠”。但是当我们置身于这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会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赞叹这里文化艺术生活的丰富多彩、资讯传媒的包罗万象、社会教育的完美发达……

文化,并不一定要有浓厚的历史凝重感,也不一定要有深沉的社会责任感。文化,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内涵。如同具有深厚历史遗韵的北京和浓郁艺术情调的巴黎一样,香港也是一方具有她自己特色的文化沃土。

在绚烂迷人的都市风景线下,一种轻松、活泼、迎合市民心理而又具有时代特色的,东西文化相融合的香港文化,正日益投射出色彩斑澜的魅力。

历史悠久的报业文化

今天,历史的魔术师已把香港这昔日小岛一举变成热闹非凡的信息集散中心。70种日报,60多种期刊,3家政府及商用电台,3家私营电视台,200多家出版社,构筑了繁荣的香港文化市场和生活。

如果按人口比例来计算,香港是世界上中文报刊最多的一个地区。在每1000个港人中,平均就有300份报纸,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稳居全球第一。

1858年,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报纸《中外新报》在香港诞生。1864年,香港第二份中文报纸《华字日报》创刊。1873年由黄胜和王韬创办了《循环日报》,这是香港第一份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中文报纸。

以后,随着香港社会的发展,各种大报小报层出不穷,尤其是中文报纸更是迅速地发展。目前,香港共有注册报纸约70种,杂志610种。一些在国际上影响很大的英文报刊,如《新闻周刊》、《时代周刊》、《国际先驱论坛报》等也以香港为总部,或以香港为基地向外辐射。中文报纸中,家喻户晓的有《大公报》、《文汇报》、《商报》、《星岛日报》、《成报》、《快报》等。

报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一个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香港报业是香港社会变迁的忠实记录和反映,同时也是香港文化滋生和成长的强有力的催化剂。

发达的经济和广阔的市场,促进和保障了香港报业的稳定和繁荣。香港报纸,无不洋溢着一种浓厚的商业文化气息,是香港商业社会对外的一扇窗口。

广告,是香港报业文化的一大特色,体现出不同的办报精神和思想。《星岛日报》以房地产广告为主,《文汇报》和《大公报》是航运船务广告的权威,而其他报的广告则包罗万象。股票、赌马、体育等专业性评论文章,也是香港报纸上的主要内容,它能左右港人的普通生活。

香港报纸素有办专栏的传统,专栏一般三、四百字,是名副其实的“豆腐块”。这些形形色色的“豆腐块”是港报的特色。在车站、码头、候机楼的旅客,都离不开以报纸作消遣。“豆腐块”是大多数港人每天的必读内容,许多人翻开报纸,往往只看一下金价、股市、汇价,再扫一眼“马经”、天气等。

娱乐新闻的走俏,也是香港报纸的一大特色,它反映了香港社会的本质。商业社会里的文化放下了清高的架子,走一条雅俗共赏的路。殖民统治给香港报业打下了西方文明的烙印。600多家期刊,品种繁多,为香港多元化的文化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整个香港社会包括文化的形态和层面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更加健全的文化,将以更加绚烂的面目出现在香港大大小小的报刊上。

朝气蓬勃的广播电视文化

电台,在快节奏的香港人的文化生活中,依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全港的电台共有4个,其中一个是1991年才批准开通的私营电台。但是处于垄断地位的,则是香港电台和香港商业广播有限公司。

香港电台共有7套节目,每周广播在1000小时以上。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香港电台逐步扩大与大陆广播电视台的合作,合办节目,现场直播,接听和回答内地听众的问题。商业台则日益成为香港电台的竞争对手,它十分注重听众的对象和兴趣,提供休闲节目、戏剧、问答游戏以及流行歌曲等,并积极参与各种慈善团体的活动,树立了良好的自身新形象。据港府统计,香港电台的听众约占全港9岁以上人口总数的85%,而商业台的听众近年来也不断增加。这反映了电台作为文化媒体在香港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

在香港,电视如同水一样重要。目前,香港拥有98%的电视普及率和62%的录像普及率。看电视,成为香港民众最主要的消遣方式,而电视,正日益取代报纸而成为香港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

和报纸一样,香港的电视节目政治性很淡,却特别注重娱乐性,两家主要的电视台,无线台和亚视,黄金时间都以“搞笑”节目为主。

据说无线电视台坚持连播了20多年的黄金节目“欢乐今宵”,主持人和演员虽然换了很多茬,但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却始终以谐趣夸张的动作和类似于相声一样的语言,博得观众的开怀大笑和深深喜爱。但吃得多了总要倒胃口,“欢乐今宵”终因收视率下降而宣告收档。

连续剧,是香港电视文化的又一大特色。两家电视台播出连续剧,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半载,往往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竞相谈论的话题。

1991年底,香港又开播了一家卫星电视中文台,通过“亚洲一号”通讯卫星接收美、英及东南亚各国和内地的电视节目,并向亚洲地区传送卫视台的节目,影响正日益扩大,形成与无线和亚视三足鼎立的竞争局面。

发达现代的出版文化

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上,书店不少。一排排新的书籍,还在散发着油墨的芳香。由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在1948年合并成立的三联书店,在中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香港三联书店作为香港出版业的代表和旗帜,以香港为基地,以大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积极向外拓展业务,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公司或门市部,表现出香港出版界在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的进程中所担当的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由于香港地理位置的特殊,通讯与信息业发达,又可以凭藉自由港的有利条件输入现代化的印刷科技、设备和纸张原样,香港目前正迅速发展成为亚洲的印刷与出版中心。

同时,由于香港有着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受到国际书店的普遍信任,各种出版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目前香港共有出版社200多家,其中许多是国际著名出版机构的分支。它们利用相对低廉的印刷成本以及印刷品自由进出的便利,促进了香港出版业的发展和繁荣。

发达的出版业,给香港披上了绿意融融的文化新装。

香港人读报多是为了消闲,而读书却多半属于“功利型”,以实际和直接效益为目的,而不是以个人知识与修养为追求。1996年在市场上走红的20种中文畅销书中,几乎全是实用型的工具书。另外,在香港书市上,从如何发财到如何讨好上司,从如何梳妆打扮到如何博取恋人的欢心……各种书籍应有尽有,充分表现出香港“市民文化”的特点和趋势。

香港活跃的“市民文化”的重要表现,是市民积极而明智地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随着香港经济的起飞和战后新一代人的成长,香港的传播媒介开始更多地注重本地事务,从而促进了香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的成长。

如今的香港,已不再是所谓的“文化沙漠”了,而是一块融东西文化于一体的文化沃土。

标签:;  ;  

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沃土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