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效果分析论文_夏菲1,徐文标2

湖南旺旺医院 泌尿外科 410016

【摘 要】目的:分析肾结石采取侧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我院就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肾结石患者260例,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130例,行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130例,行侧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对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肾结石的治疗,侧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效果较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且结石清除率高,值得推荐。

【关键词】肾结石;侧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开放性手术

肾结石是泌尿科常见疾病,随着近年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目前临床治疗肾结石的方法较多,如开放性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肾镜碎石术等,手术方案的选择需根据患者一般状况、结石大小、数目、部位等来决定。自1976年经皮肾镜碎石术的问世,该手术方法已逐步取代开放性手术,同时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相比,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安全性好的优点[1]。随着碎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出现了侧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效果较好。为进一步探讨侧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临床效果,笔者选取26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260例肾结石患者,入组标准[2]:术前均经B超、CT扫描以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确诊;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部胀痛症状,且伴有量少结石排出及血尿等;入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肾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者;恶性肿瘤者。随机将本组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130例,男性76例,女性54例,年龄(43.7±2.4)岁;疾病类型:鹿角形结石者111例,孤立肾结石者16例,马蹄肾结石者3例。对照组患者130例,男性78例,女性52例,年龄(43.9±2.5)岁;疾病类型:鹿角型结石者106例,孤立肾结石者19例,马蹄肾结石者5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疾病类型、年龄、性别等,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开放性手术治疗,帮助患者选取健侧卧位,全麻,于腰部第11肋骨下缘作切口,游离肾小极、肾背侧等,清除肾门周围脂肪组织,并切开肾盏外膜,钝性分离直至充分暴露肾盂、肾大盏,取出结石,最后缝合切口,常规留置引流管。

观察组:采取侧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帮助患者取膀胱结石位,全麻,在斑马导丝引导下,于患侧置入输尿管镜,并留置导尿感,随后将患者体位改为侧卧位,于患侧注入生理盐水,制造人工肾积水,于第12肋下缘腋中线、腋后线作穿刺点,穿刺针进入目的肾盏,拔出针芯,待有尿液流出则表示穿刺成功;建立皮肾通道,置入输尿管镜,观察结石部位、数目、大小等,应用气压弹道碎石系统进行碎石处理,经B超检查,确定有无残余结石;碎石成功后,在输尿管镜直视下,置入一根双J管,拔出肾镜,并置入肾造瘘管,持续引流[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术后随访1~3个月,行B超复查,明确是否存在结石残留,并统计其结石清除率(经CT检查未发现结石残留或结石直径≤3mm)。

1.4 统计学处理

选取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组计算机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经χ2检验,完成组间计数资料的分析比较,采取t检验,完成组间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以()表示,设P<0.05时为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确定为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效果分析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肾结石在泌尿科疾病中较为常见,主要类型有三类,包括鹿角形结石、孤立肾结石、马蹄形肾结石等,其中鹿角形结石所占比例较大,多位于肾盂、肾盏区域。该病虽属于良性疾病,但由于结石阻塞尿道通路,导致患者排尿困难,易引起尿潴留,最终发展成肾积水或全身病变。因此,及时排除结石,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手术作为现阶段临床治疗肾结石的重要措施,包括开放性手术、经皮肾镜碎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其中开放性手术对肾脏的伤害较大,术中出血量多,且术后易感染,对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影响。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飞跃性发展,经皮肾镜碎石术已逐步取代传统开放性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的优点。自1976年Fernstron学者报道首例经皮肾镜碎石术以来,对于行开放性手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效果欠佳的复杂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术已成为首选术式[4]。近年,有文献报道,侧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在治疗复杂性的肾结石如鹿角形结石、马蹄形肾结石等,对肾功能的损害较小[5]。肾结石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老年病人肾周围脂肪较少,结肠多位于肾后位,手术时取侧卧位,可减少结肠损伤。本研究也显示,采取侧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且缩短住院时间,这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相似[6]。但需注意是:侧卧位时,患者肾脏活动度较大,穿刺及扩张难度较大,此时应在导丝引导下逐级扩张,同时,在输尿管镜直视下,观察穿刺针是否达到目的肾盏,并观察结石情况。

综上所述,对肾结石疾病的治疗,采取侧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胡晓晖,陈洪波,江克华等.斜侧卧位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马蹄肾肾结石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7):91-93,100.

[2]罗建仕.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24):4538-4541.

[3]邓琳,胡雪飞.改良侧卧位与俯卧位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6):1184-1185.

[4]唐波.侧卧位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4):42-43.

[5]陈洪波,江克华,胡晓晖等.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马蹄肾肾结石疗效分析[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5,4(5):274-276.

[6]李明果,林芝,李成山等.侧卧位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183例报告[J].微创医学,2013,8(1):42-44.

论文作者:夏菲1,徐文标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4

标签:;  ;  ;  ;  ;  ;  ;  ;  

侧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效果分析论文_夏菲1,徐文标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