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马建春1, 刘丽2, 董新红3, 欧阳华忠通讯作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71例,均应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观察单纯轴位像诊断结果(对照组),之后多平面重建(MPR)CT扫描结果,再次观察诊断结果(观察组),对比两种结果的诊断准确率及诊断可信度。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急性阑尾炎65例,正常阑尾5例。观察组诊断准确率、诊断可信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诊断中,MSCT与MPR技术相结合可提升诊断准确率,促使患者尽早接受对症治疗。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急性阑尾炎;诊断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67-01

急性阑尾炎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属于急腹症一种,需要准确诊断后及时给予患者手术治疗。临床诊断过程中,部分患者由于缺乏明显的临床表征,增加了诊断难度,较易发生误诊、漏诊。近年来,临床上开始应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有效的提升了诊断准确性,而且与多平面重建(MPR)技术结合后,能够对阑尾形态全方位观察,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准确率。本院在诊断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时,即采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取得满意的诊断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71例,男42例,女29例;年龄18~67岁,平均(39.7±2.6)岁;临床表现:恶心、呕吐15例,腹泻13例,发热24例,白细胞总数升高39例[(10.8~19.0)×109/L,平均(13.2±0.9)×109/L],右下腹包块6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MSCT检查。检查方法:CT扫描时采用美国GE Discorvery CT750 HD,电流和电压分别为160mA,120kV,层厚5mm。患者取仰卧位,给予患者平扫全腹,一次闭气,多层扫描连续进行,无需使用对比剂。部分患者接受增强扫描,扫描前12h,患者禁食,欧苏造影剂经上肢静脉注射,剂量为80~100ml,速度3~4ml/s,开始扫描后,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在25~30s、60s、180s进行。

扫描完成后,利用MPR技术重建扫描结果,多平面重建时,采用GE图像工作站Advantage Workstation 4.6进行,层厚1.2mm,间隔0.6mm,观察面包含矢状位、冠状位及斜位,阑尾病变大小、形态、位置等穿插时,窗宽及窗位适当。阅片医生分为2组,每组2名,对照组医生阅读单纯轴位像,观察组医生阅读轴位像结合MPR重建的图像。

检查后,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进行病理组织检查,以确诊患者是否为急性阑尾炎。

1.3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医生阅片结果,对比两组医生诊断准确率。观察两组诊断的可信度,采用5分制,准确诊断为急性阑尾炎5分,疑似急性阑尾炎4分,无法确定3分,可能无阑尾炎2分,确诊无阑尾炎1分,诊断可信度=(4分患者例数+5分患者例数)/总例数。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病理检查及CT检查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71例疑似患者中,确诊为急性阑尾炎65例,正常阑尾5例(其中,盲肠憩室炎3例,右附件炎2例)。

对照组医生阅片后诊断结果:诊断为急性阑尾炎58例,诊断准确率81.7%。观察组医生阅片后诊断结果:诊断为急性阑尾炎67例,诊断准确率94.4%。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诊断可信度比较

观察组诊断可信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与多种右下腹、盆腔疾病比较相似,如盲肠憩室炎、右侧输尿管结石、盆腔附件炎、盲肠炎等,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较易混淆,提升误诊率及漏诊率[1]。急性阑尾炎诊断过程中,关键在于准确诊断阑尾,但有时较难在横轴位找到阑尾,不易诊断。正常情况下,阑尾直径通常在6mm以内,与阑尾相比,阑尾系膜较短,给予CT横断面扫描时,阑尾呈蚯蚓状蜷曲,较易混淆为血管,在炎症刺激下,阑尾发生肿胀后,阑尾会增粗,此时与回肠肠管比较相似,同样易混淆,因此,常规CT诊断效果并不理想[2]。

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的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此种扫描属于容积扫描,具有较高的图像分辨率,可较为清晰的观看阑尾的情况。利用MSCT检查时,急性阑尾炎的直接征象有三个方面:(1)阑尾直径在6mm以上,甚至在10mm以上;(2)管壁增厚超过3mm,增强扫描后,管壁强化明显,腔内积液未发生强化,环形轴位;(3)阑尾炎伴有狭窄,或伴有扩张,液体、气体及结石可能存在于腔内[3]。除了直接征象外,还包含间接征象,如阑尾周围炎、阑尾周围脓肿、阑尾穿孔、炎症累及盲肠与小肠、阑尾结石等。MSCT常规轴位像中,阑尾增粗、管壁增厚、阑尾周围病理改变均可观察到,多数患者可明确诊断,但阑尾全貌无法显示,整体感缺乏。此外,患者入院时的原因多为急性腹痛,不能及时的处理肠道,肠内容物比较多,加之受到阑尾异位等影响因素的影响,常规轴位像中阑尾无法显示或难以辨识,降低诊断准确率[4]。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患者时,结合MPR及技术后,可将阑尾轮廓、管壁等相关部位的情况全方位、全角度的显示出来,对阑尾的走向及位置做出判断,同时,对窗位及窗宽适当的调整后,将阑尾周围脂肪、系膜等结构的情况更好的显示出来,也可将阑尾曲线长度、最大外径等测量出来,增加判断的依据,进一步的提升诊断准确性[5]。研究显示,利用MSCT的MPR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时,准确率可达到96.52%。在本研究中,观察组诊断准确率及诊断可信度均高于对照组,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有效了减少了漏诊及误诊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患者诊断时应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可提升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准确确诊,促使患者尽早的接受手术治疗,降低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进一步的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崇豹,邹娜,徐安.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5,23(01):30-31.

[2]侯启龙.阑尾炎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价值探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7(04):501-502.

[3]孔庆卫.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不典型阑尾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5,21(05):70-71.

[4]胡细白,吴劲松.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5,28(07):182+184.

[5]李焯洪,冯庆瑜.急性阑尾炎应用多层螺旋CT非增强扫描的诊断[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3(19):69-70.

论文作者:马建春1, 刘丽2, 董新红3, 欧阳华忠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8

标签:;  ;  ;  ;  ;  ;  ;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马建春1, 刘丽2, 董新红3, 欧阳华忠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