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产业研究、科研支撑及发展演变分析-基于2001—2018年万方文献数据论文

广东农业产业研究、科研支撑及发展演变分析
——基于2001—2018年万方文献数据

周 烨,陈之瑶,廖巧霞,曾乐民

(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广东广州 510070)

摘要: 通过搜索和分析2001—2018年广东区域内研究机构发表的农业类核心期刊论文可以看到,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论文产出、项目来源、研究机构、研究重点以及高被引等情况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促使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项目管理要作出相应调整,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业论文;项目支撑;研究重点;发展演变;科技管理

1研究背景

农业科研产出和影响力不仅是科学评价农业科研机构科研能力水平的基本指标,也是农业科研管理部门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科技论文作为科研机构产出的重要载体,是科研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其整体科研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指标[1]。中央财政投入科技计划资金虽是科技创新关键来源,但在整体科技经费中所占比重不多,地方政府、企业资金、银行贷款等是我国科技创新更加主要的资金来源,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比重偏低但工作量偏大,如国家主体性科技计划项目中促进农林牧渔发展的资金比重一般为8%左右,但工作量所占比重却为近20%[2]。袁学国等人[3]研究认为,我国农业科技投入配置不合理,在农业科研内部的不同研究领域,经费分配差别较大,主要集中在粮食及农产品高产领域,私人投资农业研发严重不足,研究人员无法从研究成果中获取应有的收益,科技投入缺乏统筹协调机制,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华恩顺等人[4]通过对广东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得出了高校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密切相关、科研管理水平影响科技效益的结论。高等农业院校已成为农业科技研究的主力军、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高校科研人员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论文而轻成果转化的倾向依旧很明显[5]。广东在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排名仅为第27[6],农业科技投入强度由2001年的0.65%降至2014年的0.47%,低于全国平均0.6%(2009年)的水平[7];黄修杰等[8]研究发现,广东农业现代化投入滞后显著,位居全国第20位,但产出水平较高位,居第4,可持续发展水平滞后明显位,居第17。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为科技创新提出新的课题和技术要求,促使科研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形成新的技术层次和结构[9]。农业的转型和创新已成为广东“十三五”农业发展的主旋律。

我国标准制定的时间较长,特别是对于森林、草场、海域的测绘标准,需要对标准进行修订,以满足现在多样化的测绘需求。建议由专业机构对测绘的基础技术规程、不动产分类编号标准、测绘图纸绘制标准重新修订,建立完善的测绘体系及技术标准[1]。

本文通过对2001年以来广东省农业产业论文产出、论文的项目支持、发文机构、研究重点及其时间演变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农业产业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科技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中国自1979年参加首届世界气候大会起,积极关注全球气候治理议题,直至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为全球首个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文件),中国作为《公约》非附件一国家,就此置身于全球气候治理潮流,展开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建制、深化和推广。

2研究方法

本文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作为检索平台,以2001—2018年为时间段,数据搜集日期为2018年6月,分别搜索期刊论文的名称、年份、作者、单位、核心、基金项目、关键词、摘要和被引次数,将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选择的学科分类为农业科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安全科学、经济、自然科学总论,检索条件设定为作者单位含有广东,并按照相关度进行排序。搜集内容按照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分为三大类别:种植业包括了蔬菜、水稻、水果、薯、油料、花卉、茶叶7个产业;畜牧业包括了生猪、家禽、牛羊3个产业;渔业包含了水产品养殖中的鱼、虾、贝类。采用Python的Selenium和Phantom J S[10]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数据搜集,搜集策略为:search Word = 品种;作者单位 = 广东;subject_classcode_level = 学科分类;order = correlation(按照相关度排序)进行精确搜索。其中,蔬菜以黄瓜、西红柿、番茄、卷心菜、圆白菜、茄子、青椒、甜椒、萝卜作为搜集内容;水果以香蕉、菠萝、荔枝、龙眼为搜集内容;油料以花生油、茶油、花生、油茶作为搜集内容;家禽以鸡、鸭、鹅作为搜集内容;水产以鱼、虾、蟹、贝为搜集内容。同一品种内,若搜集结果出现相同的则只保留一个结果。

迟恒佩服于鹤轩,一是他笔头硬,二是沾他手上的都是肥肉。迟恒心中不快,主任知不知道这层关系,派他来这,搞得像抢别人地盘似的。不过既然来了,脸皮也就厚一次,干完这票再撤。

3结果与分析

3.1 论文产出分析

(1)广东农业产业科研论文产出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次之,水产业最低;但种植业发文逐渐减少,水产发文稳步增长。种植业中薯类研究很少,畜牧业的项目支持率较低,对牛羊等草食动物研究不足。

表 1三大类别各时期发文情况

注:1)合计1为各类别四个时期的发文数,占比为各类别发文数占该时期发文总数的比例;2)合计2为各时期的发文总数

(2)国家级科技部门、省级科技部门和农业部门的项目支持是论文产出的主要支撑;其中,省级科技部门的项目支持占了近一半,农业部门的项目支持发文量和质量增势十分明显,同时,来自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各大学和研究机构自有资金及人才支持计划、地市科技项目等多种项目支持下的高质量论文越来越多。

1.2.5 体育锻炼 对问题“周末或节假日,你主要安排什么活动?”,各年级有26%~40%的学生选择“健身、户外运动”;对问题“你每天用于锻炼身体、做有氧运动的时间约为多少”,约37%的回答“不足1 h”,约40%回答“1~2 h”。

表 2产业占农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发文量、

项目支持率及排序

注:1)数据根据2017年《广东统计年鉴》《2016广东现代农业发展报告》整理; 2)除产业比重数据外,其他数据为截至2018年6月获得的12 861篇核心期刊论文的总体情况分析

“十五”以来,广东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见表3),种植业比重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增长较大,种植结构特色化,主要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香蕉、荔枝、龙眼等特色效益农业迅速发展;广东畜牧业比重逐步下降,“十二五”期间减少较多,养殖向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养殖水平显著提高,产业化经营较快发展,生态与健康养殖取得成效;广东渔业比重变化不大,水产养殖向产业化发展,养殖产量比重逐渐增加,健康养殖全面推进,从研究发文也反映出各产业比重与研究产出的正相关和一致性。

为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对所获得的论文进行了人工筛选和分类,并对内容不相符的论文进行了转移和删除;为提高获取论文的质量,只保留了来源于北大核心、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TP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论文。通过对数据进行清洗后[11],最终获得核心期刊论文共12 861篇。高被引前10%论文是以搜集到的核心期刊论文为基数,对各产业论文按照被引频次降序排列,按10%比例选取,共计有1 281篇。本文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价。

表 3不同时期广东农业产业结构、良种覆盖率、

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 %

注:根据《广东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选编》(1986—2005)《2011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16广东现代农业发展报告》《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整理

3.2 论文的项目来源分析

水产、水稻来源于国家科技部门的项目支持较高,花卉受支持较低;水稻、蔬菜、水产、油料来源于省级科技部门的项目支持较高,牛羊受支持较低;水果、水稻、水产、薯类得到了较多的农业部门项目支持,生猪、茶叶、家禽受支持较低(见图2)。

表 4“三类”项目与其他项目支持情况 项

表 5“三类”项目构成

论文来源于国家级科技项目随时间演进越来越高,其中“十一五”产出是“十五”产出的近2倍,“十二五”较“十一五”略有增加;省级科技项目来源中,“十一五”是“十五”的2倍多,“十二五”比“十一五”产出有较大减少,省级科技项目支持发文在“十一五”之后有一定的减少;农业项目来源中,“十一五”是“十五”的近6倍,“十二五”又是“十一五”的2.3倍,“十二五”期间超过前两个时期的总和(图1),农业项目支持发文量随时间演变增长十分明显。

统计发现,项目主要来源于国家科技部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资金委)、省级科技部门(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自然科学资金委)、农业部门(国家农业部、广东省农业厅)这三类机构(下称“三类”),项目支持率超过总项目的半数。“三类”项目中,省级科技项目来源占比最高,省科技厅的项目支持率又占其中大部分;国家级科技项目来源中,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的支持几乎各占一半;农业项目来源中,以农业部的支持占绝对优势(见表4~5)。

图 1 “三类”项目来源 图 2各产业三类项目支持量占发文量比例

被引前10%论文总体来源于省级科技部门项目为多,但随时间演进减少较多,2016—2018年有增长;来源于国家级科技部门项目的论文比例逐渐减少;来源于农业部门的项目论文逐渐增加,说明其不但论文产出越来越高,研究质量也越来越高;来源于其他项目(如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的高质量的论文比例也越来越多,从“十五”期间略高于省级、国家级科技部门之后,至近年已远超两者总和,说明论文项目来源从单一化变为多元化和高质化(见图3、表6),同时也说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研究机构在组织和管理科研项目方面富有成效。

图 3被引前 10%论文在各时期的项目来源

表 6项目来源前 10排名

表6(续)

3.3 发文机构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图 4各时期研究机构发文

图 5各时期研究机构发文占比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总体发文量及被引前10%的发文量始终稳居前4且位次不变,说明其无论发文数量和质量都始终保持领先水平,研究领域也很全面;中山大学、广东省科学院、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发文数量多且被引位次提升,说明发文质量较好,在某些领域的研究较为深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发文量高,但在被引前10%位次中下降较多,说明发文质量和研究领域需进一步加强和充实;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唯一进入发文量前15的企业,说明其发文数量多但发文质量有待提高;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因发文质量高进入高被引前15(见表7)。

表 7发文机构排名

3.4 研究重点分析

以各产业被引前10%论文为样本,研究重点设定为品种资源、营养与产量、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控、环境与药残、储藏与加工6个类别,进行人工定性。统计发现,病虫害防控研究最多,储藏与加工研究最少;从时间演进来看:品种资源继“十五”“十一五”时期之后,“十二五”回落,近年与“十二五”持平(见图6);营养与产量的研究起伏不定;种养殖技术则逐渐升高;病虫害防控在“十一五”之后,基本保持同一水平;环境与药残逐渐升高,近年稍有减少;储藏与加工始终比例最低。

发展和健全资本市场,建立和完善配套的证券及金融监管机制。规范各种市场中介,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监督,定期调查执业情况和质量。

图 6各时期研究重点分布

花卉、油料和水稻产业在品种资源方面得到较多的研究,而牛羊、生猪和蔬菜产业则较少;水产、家禽和牛羊产业在营养与产量方面研究较多,而油料、蔬菜产业则较少;薯、水果产业在种养殖技术方面研究较多;生猪产业在病虫害防控方面得到了大量的研究;蔬菜产业在环境与药残方面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家禽产业却很少;茶叶和薯类在储藏加工方面研究较多(见图7)。

图 7各产业的研究重点分布

4结论及建议

论文产出机构从“十一五”开始由单一机构为主向合作机构为主,增势十分明显。发文机构以高校为主,占据了半壁江山,研究所其次,企业发文很少。研究所和高校发文比例随时期演进稳步增加,企业发文徘徊不前,其他机构发文则逐渐减少(见图4~5)。

按发文比例,种植业发文占半数,但发文比例在“十五”后有所减少;畜牧业发文量其次,发文比例变化不大;水产业发文虽然最少,但发文比例稳步增长,且近两年发文比例有较大增长。发文量“十一五”期间最多,“十二五”有少量减少,“十三五”过去一半时间,但发文量大幅减少,不及“十二五”的1/3(见表1)。三大类别的研究发文比例与廖巧霞等人对广东区域优势现代农业的技术需求研究的技术需求比例相吻合[12]

11个产业(见表2)发文情况:蔬菜比重最高,但发文排序不高,说明对蔬菜的研究不多或不深入,水稻、家禽比重排序居中,但发文量排序较高,说明对水稻和家禽的研究较多且较深入,薯类比重排序居中,发文比例排名降到末位,说明广东对薯类的研究甚少;从论文的项目支持来看:薯类、油料、蔬菜的项目支持率较高,家禽、牛羊、生猪等畜牧业的项目支持率较低;水果、花卉、茶叶、牛羊、水产4产业的发文量、项目支持率排序基本都与其产业比重排序持平。

会议首先进行了项目层面的集中论证,三个项目负责人分别重点介绍了项目目标和任务、总体集成要求、关键节点里程碑,以及项目组织管理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等内容。然后各项目分别开展了课题实施方案论证,各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实施方案分别进行了报告。与会代表就项目/课题技术路线以及实施过程中关键节点控制等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3)发文研究机构由单一机构为主向合作机构为主,高校、研究所是科研论文产出的主力军,企业的研究产出很低。

(4)环境与药残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种养殖技术的研究增长较快,储藏与加工研究较少。

建议:

(1)调整科技资源投入结构。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在数量上有较快增长,但在比重上增长缓慢甚至下降。种植业聚集了众多的农业科技资源,而畜牧业、水产业及特色经济作物的农业科技资源相对较少,要加强对动植物育种、环境与药物残留、农业产后环节等的科技投入力度。

(2)改革和完善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加强高校、研究所、企业多部门联合研究,围绕共同的产业发展目标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实行部分项目“下放管理”[13],将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方向中部分业务类型的科技资金资源下放给符合条件、管理有序的主管部门或单位,由相关部门或单位自主遴选和管理项目、自主分配和监管资金、自主组织验收结题,提高主管部门的自主权与积极性,提高项目建设效率。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提高技术创新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婷,颜蕴,续玉红,等.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论文产出及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2):54-63.

[2]旷宗仁,章瑾,左停.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2(7):12-136.

[3]袁学国,郑纪业,李敬锁.中国农业科技投入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14(3)11-15.

[4]华恩顺,吕建秋,蒋艳萍,等.广东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基于2006—2013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数据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11):63-66.

[5]杨运东,杨征.农业高校的科技投入与产出情况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16):70-73,78.

[6]邓敏慧,杨传喜.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动态演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11(38):61-66.

[7]广东省农业科学院.2016年广东现代农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136-140.

[8]黄修杰,张辉玲.广东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9]宋德军.中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科技创新耦合性评价[J].科学学研究,2013,2(31)191-200.

[10]胡松涛. Python网络爬虫实战[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277-285.

[11]KAZIL J, JARMUL K. Python数据处理[M].张亮,吕家明,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121-150.

[12]廖巧霞,罗广宁,肖田野.广东区域优势现代农业技术需求及产业科技发展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13]周宏虹,蔡桂兰,邹倩瑜.广东省项目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7(9):93-98.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Research ,Scientific Research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in Guangdong :Based on Literature Data of Wan fang from 2001to 2018

Zhou Ye,Chen Zhiyao, Liao Qiaoxia, Zeng Lemin

(Guangdong Techno-econom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Guangzhou 510070,China)

Abstract :By searching and analyzing papers on agricultural core journals published by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Guangdong from 2001 to 2018, we find that a series of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erm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paper output, project 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research priorities, and high citations, etc. These changes have led to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s and proposed relevant suggestions in allo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projec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apers; project support; research focus;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G3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7695( 2019) 20-0064-06

收稿日期: 2018-12-19,修回日期: 2019-03-07

基金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十三五”科技支撑“三农”发展重大问题研究(2015A080801001)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9.20.009

作者简介: 周烨(1980—),男,广东广州人,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情报;陈之瑶(1988—),女,湖北武汉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评估;廖巧霞(1966—),通信作者,女,云南开远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管理;曾乐民(1963—),男,广东广州人,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

标签:;  ;  ;  ;  ;  ;  

广东农业产业研究、科研支撑及发展演变分析-基于2001—2018年万方文献数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