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胜利:成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宝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文化胜利:成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宝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文化制胜——成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宝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文化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功能以其“隐性的整合优势”支撑企业的长足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有其独特的个性内涵,以有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这其中主要是文化上的差异。社会或民族共同体由其一整套共有的理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构成其文化特征,成为纷繁复杂的各个阶层、社会群体所接受的共同特征。企业作为共同体,其文化特质不但与其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相交叉、融迭,又表现出自身独有的特征;同时,也与处于同一层次的群众文化有别。企业文化既不像机关文化那样严肃,也不似校园文化那样浪漫,亦不像文娱团体文化那样轻松、随意。一方面,企业文化理念中包含着中、长期的目标,顾及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底蕴又必须追求务实高效,在不断追求短期利益中谋求长远的发展。与某些团体组织的追求社会效益为己任(如学校、慈善机构等)所不同的是:企业文化中也包含着造福社会的精神价值,但其表现方式则是以产品和服务,以广开就业门路、创造就业机会,以过硬的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以创造物质为基础,来服务于社会和大众。与那种宁静的乡村文化相比,企业显得不那么自封和安宁,更提倡创新、竞争和张扬。即使在企业共同体内部,也强调相互配合和协调,对消费群体或社会强调良好的信誉,提倡在公正平等的基础上超越自己的竞争对手,以不断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不难看出企业文化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一种务实追求经济效益的文化,一种讲求集体力量的团体文化,一种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包容文化,一种不断竞争更新的学习文化。

企业文化的诸种特征,是以间接性或呈软性的诉求方式,对企业长足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尤其对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绵延的影响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内部凝聚力之魂,企业所有员工的精神、理想及欲求等价值追求,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旦培育出具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就能激励员工积极向上,同时规范企业的员工行为,使其统一企业长远愿景及目标的实现。企业形象则是企业文化的外在显现,通过一定的识别系统展现于社会,让社会对企业有一定的认知度。企业形象是通过多种方式的整合,塑造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本质是企业的信誉和品牌,包括产品、服务、环境、队伍、人际关系、社会公德、公益事业等,是企业精神的全面外展。企业形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可以说是企业文化品牌,是由内到外获得公信力的关键。透过企业形象的识别表项,可以充分彰显企业内在的文化内涵,以期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接受,为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拓展空间。企业文化的内涵也是多环节多层次的,既有战略文化规划又有经营管理文化还有市场营销文化。在具体层面上既有公关造势文化又有广告宣传文化,还有生态绿色文化,所有这一切均可用来塑造企业形象,塑造企业品牌。成功的企业总是依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充分发挥文化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辐射力等因素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来推动企业的成长发展,实现其长远目标。

“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的价值核心,既是企业持续竞争力之源,也是企业发展的终极归宿。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一个显著亮点,是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到了攻竖的关键关口,要保持我国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的持续性,就要树立全面、协调、健康的科学发展观,一方面关注我国GDP的发展指标,另一方面更注意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平衡,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人文关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键在人,经济社会发展靠人才,国际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国家是如此,作为社会组成细胞的企业也是如此。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于光远先生曾说:国家的繁荣在于经济,经济的发展在于企业,企业的兴衰在于企业家,那么企业家的活力来自于他创造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实际上价值观的核心是人。“人的因素”既包含企业的股东也有企业服务的客户,而主要是指员工,如海尔集团始终坚守这样一个信条:要让员工心里有企业,企业必须时时惦记着员工;要让员工爱企业,企业首先爱员工。“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人才价值观,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关怀。企业员工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得到的满足越充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越强;越是满足员工实现自我的高层需求,员工越是从心灵深处产生对企业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接近程度就越快;员工感到受重视程度越高,越是有一种主人翁的地位认同,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越能最大程度的发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人才成为企业间争夺的关键因素,特别是一些紧缺行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离心力有增大的趋势,企业只有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稳定人才队伍,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力,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美国GE前总裁韦尔奇指出:思想和人是至关重要的,通用电器应该借思想来获胜;通用电器核心能力是人的发展,伟大的人最终可以使任何事情成为现实。韦尔奇又强调:文化是通用电器最无法替代的一个资本。具体体现为:同样善于掌握自己的命运,善于掌握企业的情况和潜能,善于聘用和选拔优秀的管理者,而其核心则是通过领导者的言行将所确立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传达给公众,争取全体员工的合并作,并形成影响力,使相信远景目标和战略的人们形成联盟,得到他们的支持。韦尔奇每两周就去一趟GE的培训中心,讲述通用电器的管理和文化价值观,并且一直坚持不断。正式由于韦尔奇对公司文化建设的重视和改造,创立了快速适应市场的动态和团队合作的文化机制,才使GE成为全球企业界的奇迹。

“以人为本”不仅是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的价值核心,也是企业发展的终极归宿。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体,体现着社会发展的价值,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说“我想无论哪个企业的目标应该都是一样的,都要追求长期利益的最大化。但这一目标并不是目的。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和社会融为一体,推动社会的进步。”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完美注脚。企业发展只有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才体现出存在的价值,企业发展的规模与发展方向只有与社会发展目的同步,才是企业存在的基础,而其关键点,实际上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一切工作最高衡量标准,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改革和工作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实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求,维护人民的利益;要权为民所用,情为人民所动,利为人民所谋,顺民意、得民心,群众利益无小事。党和政府始终把“民本”思想贯彻在一切工作中,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和崇高使命,得到人民的拥护。企业文化本身也是“以人为本”的高层次管理,“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存在的价值,也是企业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和进步的终极目标。

构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企业文化

我国致力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处于由传统的以物为中心向现代新型工业企业过渡的转型期。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企业模式和制度管理,已经不能胜任千姿百态、飞速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现代企业管理,更需要员工个人创造性的发挥,更有赖于员工个人素质的提高和员工积极性的发挥,也更注重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个人价值实现与企业理想的一致性。现今以企业改制而建立的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必须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制度与文化二者之间有一个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制度再造必须辅以文化的再造。在企业改制中,与资产重组同步的还有文化重组,要以文化纽带加固资产纽带,使成员企业和员工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经营宗旨、管理思想、市场营销理念及人才观达成认同与共识,以形式一致和趋同的价值观,最终达到文化管理。

一是创新企业内部优秀的文化氛围。美国埃维加·沙因曾说过:领导者所要做的惟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造和管理,领导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文化的能力。这就需要以企业领导为核心,把企业自上而下地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形成意志统一、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力量,把企业精神、价值企业观转化为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自觉行动,凝聚成创造的力量,成为重组改制、推动企业创新和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持续内在驱动力。这种文化管理,不是太多的管理制度,不靠人来监督管制,而依靠员工自觉履行职责的责任,营造出一个非常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共同奋斗的愿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使员工忠于企业和企业所从事的事业。纵观中外成功的企业,文化虽不是最直接的因素,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如日本松下电器进入美国,其常胜不衰的秘诀不仅在于其优质的产品质量,精明的销售策略,更在于其植入美国的文化底蕴。世界性的大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时,实施的是“本土化的文化战略”。中国的海尔在进军国际市场后所建立的美国海尔、非洲海尔、中东海尔,其扩张策略实质是文化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文化。说到底,是文化的渗透与融合。张瑞敏在分析海尔经验时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文化,而企业文化的最核心内容是价值观。

二是文化建设要不断优化企业外部的生存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任何一个企业是社会组成的一个细胞,离不开社会共同体。首先企业存在的价值,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取决于社会是否需要,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其次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在追求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追求适合社会大众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特别是精神层次和文化需求,社会物质越丰富,人们对物质产品的文化附加值需求越高,增强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品味和附加值;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使社会大众感受到企业的使命感和品质个性的巨大认同感,无异于拓展和延伸企业外部的巨大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企业与自然也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当今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企业利用自然资源而造福人类,更应具备绿色环保意识,追求保护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文化,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楷模,保持与社会协调、健康的同步发展。“天人合一”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思想,在当今世界已引起各国相当大的关注和深刻反思。因而,有远见的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意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天人合一的美好生活,从另一角度体现了对社会的回报和贡献,弘扬了“以人为本”的崇高理念,更利于树立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社会的关注认同,特别是加入WTO背景下的中国企业,人文精神会受到国外社会的普遍关注、认同和赞誉,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具有长久的持续竞争力。

标签:;  ;  

文化胜利:成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宝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