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教育四十年论文_高启浩

我的乡村教育四十年论文_高启浩

(湖北省监利县新沟镇杨林关小学,433304)

退休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回首从教四十年来的心路历程,几多辛苦、几多收获,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一切又显得如此匆忙。梳理纷乱的思绪,流淌于笔端。

6岁那年,我上了村里的民办小学。虽然年龄偏小,但老师对我呵护有加,把我的位置放在讲台旁上课,因此也使我的成绩不亚于那些大孩子。从那时起,便觉得老师不仅是最伟大的人,更是最可亲、最可敬的人。于是,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愿望,便在我心里萌芽。

初中毕业时,通过严格的升学考试,我以优异的成绩被新沟高中录取。之后,我努力学习,朝着梦想奋力拼搏,可惜梦想与现实总会存在落差,高二时由于家境贫寒,为生活窘迫,我被迫放弃学业,只拿到了肄业证,这无疑摧毁了我的美梦,也使我的雄心壮志灰飞烟灭。后来,看到同龄人纷纷考上大学,那种心酸,无以言表。无奈的我常常在乡间小路独自徘徊,河畔成了我最好的去处。在那无人的河畔,我重新拿起了书本靠自学完成了高中的课程,同时也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那段时光的自学为后来从教积攒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储备。

十六岁那一年,我的窘况得到了一位好心人的帮助,把我推荐到村小试教,年轻的我二话不说便欣然答应,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心中那颗早已埋下的教育种子生根成长,我告诉自己,以后要像李老师、王老师一样,教授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

经历了几年的试教,也经历了多次民办教师队伍的整顿,让我意识到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永远不能停下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脚步。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我勉强成为了一位“正规军”队伍中的一员——民办教师。当第一次领到民办教师的9元津贴时,我欣喜若狂,第一次体会到了当教师的荣光与“奢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那时改革开放才刚起步,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更是一穷二白、举步维艰。我们的学校也只有几栋破房子,冬天北风呼啸,学生们在教室里冻的瑟瑟发抖,我和老师们一起动手,修理门窗,翻盖教室,常常在家里找些不完整的旧塑料纸、塑料袋,拿来为学生挡风避寒。年轻的我主动承担了大量的教研教学工作,不断提升自己普通话水平规范教学的同时,也努力提高文化水平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回首往事,感谢执着的我,为梦想而坚守。

1996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年,沐浴党的关怀,我幸运地通过了招考,成为了令人羡慕的公办教师,命运从此改变,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中,总有一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快意。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日益强劲,越来越多的教师毅然放下粉笔,南下北上,风生水起。看到他们返乡的得意劲儿,每每这时心中亦有所动,但总觉得走到今天这一步,是那么的不容易,想起自己的初心,想起恩师的教诲,看着乡里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回忆自己求学地艰辛,我总是告诉友人,我最大的价值就是尽我的绵薄之力,为农家人多培养几个能考上大学的孩子,让他们走出这个偏僻又穷苦的乡村。

从教近40年来,一路风雨兼程,不言桃李满天下,也是春华秋实;40年来,有多少不谙世事的孩子成为各条战线上的工作者,每当想起他们的成长的点点滴滴,我心中就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有些学生成为了最普通的蓝领工人,但他们自食其力,不畏艰难;有些学生成为了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成为党的一部分;还有些学生成为了企业家,他们不忘回报社会……想想他们,我就像一个辛勤的农人,站在丰收的田野,望着金色的麦浪,心中充满无比的欣慰。

从教以来的心路历程,也是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过程,在余下不多的任教时间里,我的打算是争取为一生热爱的事业尽最后的一份力,站好最后一班岗。

一路走来,承受爱、传播爱、弘扬爱,太多的酸甜苦辣、太多的坎坷跌宕,太多的美好记忆……终将化作满天的星光,点燃初心,照亮前程。

论文作者:高启浩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7

标签:;  ;  ;  ;  ;  ;  ;  ;  

我的乡村教育四十年论文_高启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