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低收入老人群体状况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低收入论文,大城市论文,群体论文,老人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城市中的贫困问题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除了失业者和残疾人之外,城市的贫困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低收入的老人,因此研究城市中的贫困问题,离不开研究低收入老人群体,本文拟在这一方面作比较深入的探讨,期待对了解和缓和城市中的贫困问题,特别是城市中的老人问题有所帮助。
一、资料来源与概念的界定
广州市老龄委、广州市老年学会在1998年7—8月间,根据随机抽样,在广州市8个市属区中的4个区、4个县级市中的2个市区和农村的8个村庄,一共成功地对2000位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上门的问卷调查。其中居住在属于城市管辖范围的有1400位老人,居住在属于农村管辖范围的有600位老人。抽样时注意到样本在老城区、新城区、 城乡结合部、经济发达农村与经济落后农村之间的合理分布。与广州市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相比,样本的年龄与性别结构与1995 年资料相当接近,表明此次调查在年龄与性别方面的代表性比较理想。本文根据其中的城市管辖范围内的1400份问卷,着重对其中的相对低收入老人作深入分析。
虽然广州市是中国的高收入城市之一,其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全国领先,但是在广州同样存在一批低收入的人。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界定收入最低的20%市民为低收入群体。收入处在这一群体范围内的老人群体,称为低收入老人群体。低收入老人群体的规模相当可观。根据调查资料,将近40%的老人属于低收入老人群体,可见城市中的贫困群体有相当一部分是低收入的老人。
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将不属于低收入群体的其他老人统称为中高收入老人群体。
表1 被调查老人收入分布
广州市民收入等级人均月收入(元/人)被调查老人收入分布(%)
最低20% <58639.7
中下20%588—738 14.9
中间20%739—907 12.0
中上20%908—1098 7.8
最高20% >1100
25.6
资料来源:[1]调查资料。[2]《广州统计年鉴1998》,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二、低收入老人的群体特征
低收入老人的群体特征表现为年龄大,女性居多,文盲比重大,原来职业是蓝领职业的比重高,无配偶、无子女、独居的比重相对突出。
在低收入老人群体中,70岁以上的占49.9%,而在中高收入老人群体中这一比重只有35.2%,在低收入老人群体中,女性占65.5%,而在中高收入老人群体中这一比例是39.7%。在低收入老人群体中,文盲占49.3%,而在中高收入老人群体中,这一比重只有16.2%。如果把离退休前的职业划分为蓝领职业(农民、工人、服务人员、商业人员)和白领职业(干部、科教文卫)两类,在低收入老人群体中87.7%属于蓝领职业,而在中高收入老人群体中只有40.3%属于蓝领职业。显然,年龄、性别、教育和职业是影响老人收入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表2 不同收入老人的性别、年龄构成(%)
年龄 低收入老人
中高收入老人全体老人
(岁) 男女全部男
女
全部男女
全部
60—64 21.4 26.4
24.6 36.5 37.0 36.7
32.4 31.5 31.9
65—69 30.7 22.8
25.5 27.9 28.4 28.1
28.7 25.5 27.1
70—74 29.2 25.0
26.4 20.8 22.7 21.6
23.1 23.9 23.5
75—79 12.0 16.8
15.1 10.2
9.9 10.1
10.7 13.4 12.1
> = 80
6.8
9.18.3
4.5
2.1
3.65.1
5.7
5.4
合 计 34.5 65.5100 60.3 39.7
10050.1 49.9
100
资料来源:调查资料
在家庭方面,低收入老人群体中40.1%现在没有配偶,而在中高收入老人群体中只有23.1%现在没有配偶。在低收入老人群体中5.4 %的人没有子女,而在中高收入老人群体中这一比例是1.9%, 在低收入老人群体中10.6%的人是独居,而在中高收入老人群体中只有4.8 %的人是独居。从家庭这个角度看,低收入老人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从家庭得到帮助的可能性相对小。
表3 不同收入老人的基本情况
收入状况蓝领职业比重(%)文盲比重(%) 无配偶比重(%)
低收入
87.7 49.340.1
中高收入 40.3 16.223.1
全部 58.8 31.129.8
收入状况无子女比重(%) 独居比重(%)
低收入
5.4 10.6
中高收入 1.9
4.8
全部 3.8
7.1
资料来源:调查资料
三、低收入老人的经济活动
低收入老人的经济活动也有自己的特点,其收入过分依赖离退休金,其支出主要是食品开支。相当部分低收入老人没有固定收入、没有储蓄、感觉经济困难,低收入老人的再就业比重也相对低,医疗保障的程度也不高。
从表4中可以看出, 离退休金和子女提供的经济帮助基本上决定了老人的收入水平。低收入老人中,81.4%的收入来自离退休金,14.1%来自子女,而中高收入老人中,71.7%的收入来自离退休金,18.5%来自子女。要特别指出,子女对老人的态度与子女的经济能力直接影响着老人的收入。在有子女的老人中,低收入老人在调查的上一个月,平均从每个子女处得到17.52元,而中高收入老人在调查的上一个月, 平均从每个子女处得到71.00元,后者是前者的4.05倍。
没有固定收入是导致低收入老人收入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低收入老人中有离退休金或再就业收入这两类固定收入的比重是87.5%,而中高收入老人的这一比重是97.9%,前者比后者要低10.4个百分点。
在支出上低收入老人与中高收入老人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低收入老人收支相抵后平均每人每月盈余只有25元,26.4%的低收入老人收不抵出。在支出构成上,低收入老人与中高收入老人之间的差距主要在食品开支和人情开支上。低收入老人的61.2%开支是食品开支,而中高收入老人只有52.0%开支是食品。相反,低收入老人的人情开支比中高收入老人要低4个多百分点。
表4 不同收入老人的收支情况
收入状况 有固定收入比重(%) 人均收入(元/人) 人均支出(元/人)
低收入 87.5 439.20404.19
中高收入
97.9 1203.62902.41
全部
93.8 900.03704.54
收入状况收支盈余(元/人)收不抵出比重(%)
低收入 25.01
26.4
中高收入 301.21 15.9
全部 195.49 20.1
资料来源:调查资料
低收入老人的经济活动与中高收入老人差别也相当明显,低收入老人的经济活动能力明显差一些。在再就业的比重上,后者比前者高29.8%。在有储蓄的比重上,后者比前者高89.0%。在买股票的比重上,后者是前者的3.7倍。在住房产权属于自己的家庭的比重上, 后者比前者高35.8%。在广州市出现过一些租房的老人被房东逼迁的事情,由于没有自己家的房产,这种事可能会继续发生,如果低收入老人遇到这种情况,无疑是雪上加霜。低收入老人的医疗待遇也不尽人意,其医疗开支中自费的比重比中高收入老人高出62.5%。低收入老人中感觉经济困难的比重是中高收入老人中有同样感受比重的4.4倍。
表5 不同收入老人的收支构成(%)
收入来源 低收入 中高收入 全部 支出项目
离退休金 81.4 71.773.5
食品
再就业 2.3
7.6 6.5
衣服
子女 14.1 18.517.7房屋水电交通
政府资助
1.1
0.6 0.8 医疗保健
其他
1.1
1.6 1.5
人情
其他
合计
100
100 100
合计
收入来源 低收入 中高收入 全部
离退休金
61.2 52.054.1
再就业 2.0 3.6 3.3
子女
15.0 15.515.3
政府资助
14.7 14.614.6
其他4.1 8.3 7.4
3.0 6.0 5.3
合计100 100 100
资料来源:调查资料
表6 不同收入老人的经济活动基本情况
收入状况有再就业比重(%)有储蓄比重(%) 有买股票
比重(%)
低收入
9.4
40.81.4
中高收入12.2
77.15.2
全部11.1
62.13.7
收入状况住房产权属于上月医疗费中感到困难
自己家庭比重(%) 自费比重(%)比重(%)
低收入 53.9
46.0 21.6
中高收入73.2
28.3
4.9
全部65.6
32.2 11.8
资料来源:调查资料
四、低收入老人的部分生活状况
低收入导致一些老人生活受影响,一部分低收入老人不能及时看病,在生活方式上与中高收入的老人有明显的差距,低收入老人的生活质量不理想。
低收入老人中认为与家庭成员关系和睦的比重明显低于中高收入老人,前者为69.9%,后者为77.7%。值得注意的是,低收入老人认为经济因素影响自己与家人关系的比重也高于中高收入老人,前者为34.3%,后者为22.3%,据此可以推断,收入低给低收入老人家庭关系带来不良影响。
收入低同样对低收入老人的看病产生消极作用,低收入老人有45.3%的人认为医疗费高影响及时看病,而中高收入老人持同样观点的只有24.6%,两者的反差是显而易见的。
在生活方式上低收入老人与中高收入老人同样有差别,低收入老人在外出旅游和娱乐时间上不如中高收入老人,而在家务时间上低收入老人比中高收入要更加长一些。低收入老人比中高收入老人更加少参加老人团体,后者参加老人团体的比重是前者的3.3倍。相比而言, 低收入老人的生活质量不理想。
表7 不同收入老人的部分生活状况情况
收入状况与家庭成员关系
经济影响自 医疗费高影
和睦比重(%)
己与家人关系比重(%)
响及时看病
比重(%)
低收入 69.934.345.3
中高收入77.722.324.6
全部74.526.932.9
收入状况
近一年有外
平均每天作平均每天参加老人
出(市外)旅
家务时间 娱乐时间团体比重
游比重(%) (小时)(小时)(%)
低收入10.6
3.75 2.989.4
中高收入 19.9
3.18 3.2930.8
全部 16.2
3.41 3.1722.8
资料来源:调查资料
五、低收入老人的心态
有相当一部分低收入老人在心态上感觉不佳,甚至有点不满情绪。在低收入老人中心里感觉无事可干、无聊、没意思的比重比中高收入老人高5.5个百分点。在低收入老人中心里感觉不痛快、 憋气的比重比中高收入老人高7.6个百分点。 在低收入老人中对原单位离退休工作不满意的比重比中高收入老人高11.1个百分点。在低收入老人中认为老人权益没有保障的比重比中高收入老人高6.3个百分点。
导致一些老人心态不佳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过收入低肯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实际上要经济拮据、入不敷出的人保持一个良好心态是很困难的,因此也就可以理解低收入老人为什么心态不很好,要解决他们心态问题的关键是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医疗。
低收入老人有比较强的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的欲望,高达79.6%的人表达了这种愿望。相比之下,中高收入老人有这种愿望的比重是65.1%。如果能够发挥老人的潜力,让他们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对老人对社会都有益。
表8 老人的心态
收入状况
心里感觉无事心里感觉不 希望提高收
可干、无聊、没 痛快、憋气的入改善生活
意思比重(%) 比重(%)的比重(%)
低收入34.036.879.6
中高收入 28.529.265.1
全部 30.532.269.7
对原单位离认为老人权
退休工作不益没有保障
满意比重(%)比重(%)
低收入 20.811.6
中高收入9.7 5.3
全部
13.8 7.8
资料来源:调查资料
六、讨 论
前面所介绍的是调查的结果,在情况的描述基础上,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出来讨论。
首先要明确老人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其内部是高度分化的,其分化的程度与社会整体的分化程度是有过之无不及。例如1997年广州市城市居民当中收入最高的10%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4.1倍,根据此次老人生活调查,收入最高的10 %老人的收入是收入最低的10%老人收入的10.5倍。由此可见,在制定老人政策时,一定要有差异,适当照顾低收入老人。
其次要意识到低收入老人群体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低收入老人群体的形成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老人本人的自身条件造成的,例如高龄、女性、文化程度低、原来从事蓝领职业的老人,构成低收入老人的主体,这是历史的遗留,在现有的社会保障基础上不大可能有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对低收入老人应该采取确保低水平保障,在可能的条件下积极改善的政策。
第三要让子女与原工作单位多关心低收入老人。从原则上讲全社会都有责任关心低收入老人,但是责任范围太大往往形同虚设,应该具体化到子女与原工作单位。低收入老人的子女对老人的经济帮助明显不如中高收入老人的子女,这可能有子女自己经济也困难的原因,但也不能排除子女关心老人不够的因素在内。低收入老人对原工位单位离退休工作不满比重高,这也同样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原工作单位经济效益差,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更加可能的是确实对老人关心不够。在现有的社会保障水平低的情况下,单位把老人推向社会必然会导致老人反感。当然有部分老人是没有子女、没有工作单位或者单位破产倒闭的,对这些老人社会是责无旁贷的。
第四要缓解老人的心态问题。从前面的介绍可知,一些老人,特别是低收入老人的心态不佳,这种情况不能轻视,因为老人往往是用行动来争取自己利益的。在西方,政治家都比较注意老人选民的态度,争取老人的支持。因此,政府应该确实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基本医疗,让老人们有更多的安全感,让社会更少点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