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之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同富裕论文,思想论文,邓小平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富强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和首要目标。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为实现现代化的强国之梦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作为第一代领导核心的毛泽东,建国前夕就初步提出了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1953年第一次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重点关注的是农民的共同富裕问题,并与“社会主义”道路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理论的基本框架。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具体途径。毛泽东的这种探索对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提出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邓小平深刻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先富共富理论,将富裕速度和富裕程度区别开来,丰富和完善了共同富裕理论。不过,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时代主题的变化和客观实践的差异,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有明显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解决社会基础矛盾问题上,毛泽东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力图通过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促进生产的发展,而邓小平牢牢抓住发展生产力不动摇,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二,在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问题上,毛泽东选择了“抓革命、促生产”和“大跃进”的方式,而邓小平则选择了改革与开放这一基本点。第三,在实现共富地区的战略选择问题上,毛泽东选择了沿海与内地平衡发展的战略,而邓小平选择了允许先富的不平衡发展战略。第四,在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侧重于选择了公平,忽视甚至舍弃效率,而邓小平提出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