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炎临床观察论文_孙晓红

利巴韦林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炎临床观察论文_孙晓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会发镇卫生院 150812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疱疹性咽炎患者采用利巴韦林合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120例小儿疱疹性咽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退热时间及治疗总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利巴韦林;阿奇霉素;小儿疱疹性咽炎

疱疹性咽炎是临床小儿科常见病之一,一般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并属流行性疾病[1]。其一般是由柯萨基病毒A组引起,严重影响着小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为了促进患者的健康成长,改善其生活质量,我院对收治的小儿疱疹性咽炎患者采用利巴韦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取得显著成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小儿疱疹性咽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年龄2~7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45±10)岁;住院前体温≥39℃患者34例,38~39℃患者26例;患者发热的持续天数为05~25d,平均为(15±05)d。试验组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65岁,平均年龄(50±05)岁;住院前体温≥39℃患者36例,38~39℃患者24例;患者发热的持续天数为02~25d,平均为(15±03)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热情况及体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确诊的疱疹性咽炎患儿依据《儿科学》诊断标准[3]。患者出现畏寒和发热等症状;咽部感觉灼痛,在病变广泛时,疼痛非常严重;患者在发病时出现哭闹和拒食等情况[2]。对患者的咽和扁桃体以及口腔粘膜或者口角进行检查,发现存在针头大的疱疹,散在或者聚集在一块;疱疹破裂形成溃疡,其上面出现浅黄色假膜,在溃疡的周围黏膜出现充血,表现为鲜红色。同时还会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和压痛等情况。

13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在2~15岁之间;患者突然发生咽痛和发热以及拒咽、流涎。患者的咽部充血,软腭和咽弓以及悬雍垂处的粘膜出现2~10个灰白色疱疹,直径在1~3mm,并且周围出现红晕。病变局限在咽峡部,但没有到口腔前部,齿龈和颊粘膜部则没有出现。局部淋巴结没有出现肿大。末梢血白细胞的计数表现正常或者偏低,没有出现异常的淋巴细胞。

14排除标准年龄<2岁或者>15岁;患者伴有原发性肝肾和心血管以及造血系统等疾病;患者患有精神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或者语言功能障碍;患者对利巴韦林和阿奇霉素或者其他药物过敏。

15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生素C进行静脉滴注,并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此外,给患者采用利巴韦林150mg进行雾化治疗,150mg/kg/次,2次/d。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3285)10 mg/kg+50%葡萄糖200ml,1次/d,疗程为7d,治疗2个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6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患者的体温恢复到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溃疡完全愈合,疱疹消失,颌下淋巴结肿大和压痛等情况消失,患儿精神食欲正常。显效:患者的体温恢复到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溃疡与治疗前相比,缩小面积>700%;颌下淋巴结肿大和压痛等情况明显减轻,患儿精神食欲好转。有效:患者的体温恢复到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溃疡与治疗前相比,缩小面积>500%;颌下淋巴结肿大和压痛等情况明显减轻,患儿精神食欲好转。无效:患者的体温没有变化,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善或者更加严重,溃疡与治疗前相比,缩小面积<300%;颌下淋巴结肿大和压痛等情况没有改变,患儿精神食欲没有得到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不良反应试验组中1例患者出现呕吐,1例患者发生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中2例患者发生腹泻,1例患者发生恶心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性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疱疹性咽炎是小儿科常见病之一,一般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并且还表现为流行性特征,主要由柯萨基病毒A组引起。患者的白细胞表现为不上升或者下降,同时还会伴有咽痛和疱疹以及发热等症状[4]。疱疹一般发生在患者的扁桃腺和软腭以及口腔等部位[5]。当患者发生疱疹时,患病部位会出现灰白色,且其周围出现红晕,之后会表现为发亮。在疱疹破烂之后就会形成小溃疡。由于患者的年龄比较小,通常主述不清,很难表达,通常会出现拒食和流涎等情况,主要表现为哭闹、不睡觉。

引起患者患病的柯萨基病毒A组是呼吸道中常见的病毒[6]。本次研究给患者使用的利巴韦林是一种抗病毒药物,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对RNA和DNA病毒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7]。但是通常给患者口服此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佳,因为患者常会出现拒食的情况。因此,采用口服的效果不理想[8]。但是对患者采用静脉滴注治疗,会对患者的肝脏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其血液,基于此两点临床对患儿大多数采用雾化方式给药。这样能够让患者的口咽和鼻咽等病变部位受到药物的直接作用,对病毒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利巴韦林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小,但是对患者采用静脉滴注治疗,仍会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于儿童患者,长期使用此药物会导致患者发生贫血等症状。阿奇霉素则主要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半合成红霉素的一种衍生物,具有独特的药物动力学,并且组织渗透性好,能够通过细胞壁进行直接吸收而达到感染的部位,在炎症部位的血药浓度要明显高于其他正常组织。对小儿疱疹性咽炎患者采用二药联合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率,比单一给药疗效更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疱疹平均消退时间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性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小儿疱疹性咽炎患者采用利巴韦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朝晖,张萍.小儿疱疹性咽炎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4.

[2]张萍.护理干预在治疗疱疹性咽炎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6:283.

论文作者:孙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

标签:;  ;  ;  ;  ;  ;  ;  ;  

利巴韦林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炎临床观察论文_孙晓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