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钢铁工业的现状与展望_钢铁工业论文

俄罗斯钢铁工业的现状与展望_钢铁工业论文

俄罗斯钢铁工业:现状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钢铁工业论文,前景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资本主义诞生以来,人们就普遍持有这样一个信条:一个国家在工业、军事乃至整体经 济方面的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冶金工业的发展水平。虽然世界目前已经步入了高科技和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了新经济的主导产业,但是,冶金工业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是信息技术产业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相关产业得以发展的支柱。冶金工业 的发展水平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本文试图通过对俄罗斯钢铁工 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而从中管窥俄罗斯经济之一斑。

一、格局与现状

经过苏联时代70多年的建设,俄罗斯作为一个钢铁大国,其钢铁工业拥有了一个相当雄厚 的基础。俄罗斯现有1435家冶金企业,其中1400家从事钢铁生产。俄罗斯的钢铁生产主要集 中在4个地区:乌拉尔地区(占43%),西北地区(占22%),中部地区(占19%),西伯利亚西部地 区(占13%)。但是,90%的型材成品生产集中在9家最大的冶金企业,它们是北方钢铁公司、 马格尼托戈尔斯克冶金公司、新利佩茨克冶金公司、库兹涅克冶金公司、西西伯利亚冶金 公司、奥尔斯克-哈里洛夫冶金公司、车里亚宾斯克冶金公司、下塔吉尔冶金公司和奥斯科 尔电力冶金公司。同其他的生产厂家引比,这九家企业不仅产销量大,而且拥有从生铁生产 到型材生产的全套工艺技术和设备,是俄罗斯钢铁工业的巨头。除了生产钢铁的冶金公司之 外,俄罗斯还有大约25家采矿企业,50家二次加工企业以及相关的延伸行业(如主要满足国 内需求的钢管生产企业等)。

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国民经济陷入了全面混乱和倒退的状态,尤其是几次金融 危机更是把国民经济推至了崩溃的悬崖边上。俄罗斯的钢铁工业在解体后的五、六年中也未 能幸免,步履维艰,停滞不前。在这期间,俄罗斯钢铁工业采取的是生存战略,钢铁产量不 仅没有提高,而且还有下降,所幸的是仍保留着世界第四名的位置(前三名分别是中国、日 本和美国)。近两、三年来,在普京担任总理和总统以后,俄罗斯的国民经济有所好转,钢 铁工业也有了复苏的趋势,许多钢铁企业开始由过去的生存战略转向发展战略。据统计,20 00年全世界的钢铁产量为8亿5000万吨,其中约5900万吨是俄罗斯生产的(注:[俄]《星火》杂志2001年7月号。)(中国为1亿2500 万吨,日本为1亿600万吨,美国为1亿300万吨,居第五位的德国为4700万吨)。值得注意的 是,俄罗斯的钢铁有一半以上是出口创汇的。1999年俄罗斯出口钢铁70亿美元,2000年为55 亿美元,2001年估计可维持在60亿美元左右。而在1985年这个数字仅为36亿美元。可见,作 为出口外向型的俄罗斯钢铁工业不仅支撑着国内其他工业的发展,而且还是国家重要的外汇 来源。上面提到的九家冶金企业是俄罗斯钢铁出口的主力军,根据其产品出口量它们可以分 成两个梯队:前三家为第一梯队,后六家为第二梯队。前三家冶金企业占了整个俄罗斯钢铁 产品出口量的90%,而钢板出口量更是占到了95-97%。

二、发展的原因

最近三年对俄罗斯钢铁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发展时期。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复苏都是不 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但是,对钢铁行业来说,最重要的刺激因素和最直接的动因还是俄罗斯 的货币贬值。1998年8月的金融危机自然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灾害性影响,但同时 也使俄罗斯的钢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了很大的价格优势,给俄罗斯钢铁企业的出口带来了高 额利润的机会。从1998年8月至1999年12月,俄罗斯国内钢铁原料价格几乎上涨了50%-200% ,而同期的钢铁出口价格按卢布计算的话则上涨了350%。此外,在钢铁卢布价格上涨的同时 , 俄罗斯钢铁出口的数量也在微幅的上扬,1997年为2500万吨,1999年上升为2800万吨。许多 出口钢铁的企业都赚得钵满盆溢,整个钢铁行业的经济状况也大为好转。据统计,1999年俄 罗斯的钢铁行业的利润为14亿美元,钢铁行业一跃成为高利润的行业。有些公司的利润高达 30-40%。例如,北方钢铁公司2000年的钢铁销售额为590亿卢布,利润为240亿卢布,超过了 40%。资料分析表明,热轧钢板的利润最高,为50-70%,其次是初轧钢坯,为40-60%,型材 的利润是20-30%。到了2000年情况略微发生了变化,货币贬值带来的高额利润时期很快就接 近了尾声。但是俄罗斯的钢铁生产仍保持着上升势头,据俄罗斯冶金专家分析,2000年的钢 铁生产量比1999年提高了15%。(注:[俄]《冶金年鉴》2000年,莫斯科。)同时,亏损企业也减少到22%,而1998年有48%的企业亏损 。促使钢铁产量提高的因素主要有:(1)俄罗斯的钢铁工业是出口外向型行业。国内需求的 锐减迫使许多生产厂家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以致于目前俄罗斯的钢铁出口量占到了 生产总量的60%以上(注:[俄]《消息报》2001年7月17日。 ),达到甚至超过了一些欧盟国家的水平。俄罗斯的型材和钢管的出口 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欧盟),2000年为2790万吨(欧盟为9000吨,日本不足2500万吨)。(2 )国内对金属产品的需求的增加。2000年国内钢铁的销售比1999年提高了45%,其中机器制造 业对钢铁的需求就比前年提高了15%。由于前几年俄罗斯钢铁企业都注重出口创汇,导致国 内钢铁产品供不应求。2000年钢铁企业开始注意开拓国内市场,供货量大幅增加,超过了需 求量的20%。仅从钢管和型材的销售就可以看到,1999年的销售量为1940万吨,2000年则猛 增至2610万吨。

钢铁企业的高利润也为员工带来了较大的实惠,使该行业成为俄罗斯目前收入较高的行业 之 一。仅以北方钢铁公司为例,该公司员工的平均月工资达到了7000卢布(俄罗斯的教授工资 也只有3000-4000卢布),公司的各项福利和基金也得到了较有力的保障。

同时,钢铁企业的高利润也提升了这些企业在金融市场的地位。许多钢铁公司的股票市值 在近几年中翻了一番甚至更多。

三、面临的问题

虽然俄罗斯的钢铁行业在最近几年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是,它同国民经济其它行业一样, 仍面临着许多难题。这些难题主要来自于市场方面和企业本身。

俄罗斯经济分析人士注意到,今后几年俄罗斯的钢铁出口将会呈削减态势,俄罗斯的钢铁 工 业仍没有真正走出困境,仍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对俄罗斯钢铁出口形成制约的因素有以下 几个:(1)世界各大钢铁生产国纷纷针对俄罗斯采取反倾销措施,迫使俄罗斯钢铁的国际市 场在逐步缩小;(2)国际钢铁市场格局已定,销售总量停滞不前;(3)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WTO)的谈判受阻,何时入世尚未可期;(4)出口关税翻番,这对俄罗斯钢铁企业是影响最 大、最致命的制约因素。为了摆脱西方国家的束缚与限制,俄罗斯钢铁企业想退出1999年同 美国签定的《钢铁一揽子协议》。

俄罗斯钢铁行业与其他的行业不同,不仅要面临国内复杂的经济环境,还要面临国际市场 上产生的问题和压力。1998年起美国、墨西哥、中国、印度尼西亚、加拿大、土耳其、泰国 、南非、印度等许多国家提议要对俄罗斯冶金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至今已有55条反倾销制 裁措施出台)。这些国家认为,俄罗斯低价销售钢铁产品对那些国家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很大 的冲击。1998年和1999年美国与俄罗斯曾为此问题吵得不可开交。1999年美国和俄罗斯经过 几 轮谈判后终于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协议就是《钢铁一揽子协议》。这个协 议使俄罗斯的钢铁企业在美国市场上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境地。按照这个协议,俄罗斯钢铁企 业生产的热轧型材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价格不得低于255美元一吨,而国际市场上的平均价格 只有230美元一吨。这个协议还对俄罗斯的生铁、初轧钢坯等其他美国市场紧缺的半成品作 了严格的价格和配额限制。在该协议签订后的几年里,国际市场上的钢铁和钢铁产品的价 格在不断下跌。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热轧型材的国际市场平均价格为215美元一吨 ,而在2001年上半年,则跌到了160美元一吨。这样,《钢铁一揽子协议》和国际市场钢铁 价格相互作用,一方面使美国的钢铁市场得到了彻底的关闭,另一方面,也使俄罗斯的钢铁 企业蒙受了很大的损失。数据表明,俄罗斯对美国的钢铁出口1998年以来呈直线下降趋势: 1998年为美国进口钢铁的29%,1999年为9%,2000年为10%,2001年也在10%以下。据俄罗斯 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现在能在美国市场上生存的唯一一家俄罗斯冶金企业是新利佩茨克冶 金公司,每年向美国出口约200万吨钢铁产品。其他俄罗斯冶金企业都被迫退出了美国市场 ,转向了其他国家。最近几年俄罗斯钢铁的主要买主是亚洲国家(占俄罗斯钢铁出口量的35.2%)

,北美国家(占俄罗斯钢铁出口量的14.8%), 非洲和中东国家(占俄罗斯钢铁出口量的14.8%),欧洲国家(占俄罗斯钢铁出口量的13.6%)。 其中中国是最大的买主,向中国出口钢铁最多的企业是西西伯利亚冶金公司,每年要向中国 出口228万吨钢铁。另据我们分析,俄罗斯至少有4家以上的大企业向中国出口钢铁,出口最 多的占其产量的90%,少的也有25%。

由于《钢铁一揽子协议》规定了一系列苛刻的价格和配额限制,使俄罗斯冶金企业无法再 在美国市场立足,遭受的损失估计达14亿美元之巨,于是它们竭力说服和鼓动政府退出这个 协议。但是,鉴于目前俄罗斯同美国的复杂和微妙的关系,俄罗斯政府是否会下决心退出这 个 协议,目前还很难说。

俄罗斯钢铁企业在面对国际市场上的反倾销风波的同时,还要同国内市场上的倾销作斗争 。廉价进口的钢铁产品也使俄罗斯的钢铁企业蒙受了不小的损失。虽然目前的外国钢铁进口 量仅是俄罗斯钢铁出口量的10-15%,但许多俄罗斯钢铁企业已经叫苦不迭。俄罗斯进口的钢 铁产品中50%是钢管,主要来自德国、意大利和乌克兰。乌克兰由于关税很低,它的钢管要 比俄罗斯便宜一半。所以乌克兰对俄罗斯的钢管出口从1999年以来增加了一倍多,2000年达 到 了78万吨,占去了俄罗斯钢管市场的17%。这自然要引起俄罗斯钢管企业的不满和抗议,因 为据俄罗斯钢管工业发展基金会的估计,俄罗斯钢铁行业每年为此要损失5000万美元的利润 。因此,2000年俄罗斯开始对乌克兰实施反倾销调查和制裁。2001年4月10日,俄罗斯和乌 克兰两国政府经过讨价还价签定了一项协议,规定乌克兰在2001年向俄罗斯出口钢管的配 额为62万吨。初看起来,似乎俄罗斯的钢铁企业赢得了胜利,但是俄罗斯的钢铁企业仍然忧 心忡忡,因为这个协议只有一年有效期,如果不马上延期的话,乌克兰的钢管仍将利用关税 优势继续对俄罗斯的市场形成冲击。

同时,就俄罗斯钢铁企业本身来说,也存在着下列一些严重的问题:

首先,由于市场需求的原因,大多数钢铁企业开工不足,有30-40%的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利 用。

其次,炼钢设备过时老化,只有10%的现有生产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35%的设备已经 彻底老化和过时,必须进行现代化改造。据统计,俄罗斯的钢铁有三分之一是用爷爷辈的设 备(如平炉等)生产的,而世界上大多数冶金大国都已经采用了吹氧转炉和电弧炉。据国际生 铁和钢铁研究所的调查,目前只有独联体国家、东欧国家、中国和印度还在使用平炉这种落 后的生产工艺。

第三,劳动生产率较低。数据表明,俄罗斯钢铁生产中的劳动消耗要比先进国家高1.5至2 倍。在新一轮的价格竞争中俄罗斯的钢铁将因生产成本高而明显处于劣势。

第四,产品结构不合理,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占据了钢铁产品的大部分,大大影响了 钢铁企业的赢利能力。

第五,钢铁企业本身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比较糟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以改善。

如果俄罗斯钢铁企业要使自己的劳动生产率以及设备和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并使自己的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很强的竞争力,需要斥资上千亿美元进行工艺和设备改造以及环境保 护。这对它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寄希望于联邦政府拨款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许 多钢铁企业都主动采取措施,自筹资金、制定企业现代化改造和发展的规划。比如马格尼托 戈尔斯克冶金公司就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该企业准备在十年期间用先进的和利于环保的电 炉炼钢技术取代平炉炼钢方法,建立一个板材轧制的新企业。新利佩茨克冶金公司也制定了 自己的五年发展规划,准备投入的资金达11亿美元,其中7亿多美元是自筹资金,其余为外 来投资。北方钢铁公司也准备投入1亿3000万美元对设备和生产工艺进行现代化改造,到200 3年全部摈弃旧式的平炉炼钢方式,采用吹氧转炉和电弧炉进行连续生产。据估计,这些措 施将降低产品成本10-15%。另外,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也是势在必行。俄罗斯工业和科学技术 部第一副部长安·格·斯维纳连柯表示,俄罗斯今后将加大对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研究,提 高这些产品的生产比例。(注:[俄]《消息报》2001年7月17日。

据他估计,俄罗斯的钢铁企业已经开始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2 000年的研究经费已经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以上。但是,钢铁企业要进行现代化改造也并非 易事,阻力和不利的因素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正如俄罗斯国家杜马冶金矿山专家委员会主 席安·斯科奇所说,俄罗斯的国家税法目前还很不完善,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这将很大程 度上阻碍企业的现代化进程。(注:[俄]《星火》杂志2001年7月号。)例如,一个企业要贷款1亿美元进口设备,就要支付10%的 关税和20%的产品增值税。但这些税款不是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那样从利润中征收的,而是 从 贷款中征收的,这显然是很不合理的,不利于提高企业引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现代化改造的积 极性。此外,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也很不合理,一些钢铁企业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垄断性行业 和服务行业的收费高得离谱,例如,铁路运输费就要占了金属产品价格的30%。这大大削弱 了钢铁企业的赢利能力和造血再生功能。

四、前景展望

未来几年俄罗斯的钢铁工业在国内外的市场前景仍不容乐观。

国际市场钢铁价格一降再降,尤其是美国从中浑水摸鱼,火上浇油,影响着国际市场钢铁 价 格的走向。鉴于这种情况,各钢铁出口国不得不把目标瞄准余地不大的国际市场,抢占所剩 无几的市场份额,尤其会加强对东南亚国家的销售竞争,而这恰恰是俄罗斯钢铁出口的主要 市场。如果亚洲市场再失去的话,俄罗斯在国外的钢铁市场将几乎荡然无存。

至于俄罗斯的国内市场,则由于作为主要买主的石油和天然气企业的停滞不前,而其他需 要钢铁的行业也不会短期内振兴,钢铁销售不会有很大的增长。钢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取 决于它同政府和一些垄断行业的相互关系。目前在俄罗斯国内市场上倾销的可能性愈来愈小 ,这是因为政府加强了纳税的要求和监督,垄断行业若拖延纳税,将立即受到严厉的经济惩 罚。专家们认为,要想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并得到很好的回报,钢铁企业应 当 同政府搞好关系,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行政资源,比如向中央和地方政府索要各种优惠政策, 甚至要求降低关税和退税等。如果这一块的潜力得到发掘,俄罗斯的钢铁企业还会有很大的 效益增长,还可以有进一步的发展。

经济分析家认为,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缩小和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俄罗斯钢铁企业的收 益率将逐渐降低,逐渐由暴利回归到比较正常的利润水平。受影响最大的将是第二梯队的企 业,因为它们的主要市场和客户都在国内。日子最好过的仍是第一梯队那三家最大的钢铁企 业——北方钢铁公司、马格尼托戈尔斯克冶金公司和新利佩茨克冶金公司,因为它们的利润 率很高,而且有非常稳定的国内外大宗定单。钢管厂家的日子也会相对好过些,因为石油天 然气行业对钢管的需求还是比较稳定的。当然,石油价格的高企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退一 步讲,即使石油价格有所下跌,也不会立即影响到钢管生产企业,而且即使有影响,也最多 是对钢管产量的影响,钢管生产企业仍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不会陷入亏损的局面。中国的西 部开发和西气东送工程也给俄罗斯的钢管生产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希望,一些俄罗斯钢管生产 企业都准备跃跃欲试。此外,钢管生产厂家正在投入巨资研发新产品,以夺回被国外钢管产 品所占领的国内市场并抢占更多的国际市场。例如,下塔吉尔冶金公司准备斥资7亿2000万 美元生产新型的大口径加长钢管,预计三年以后产品可以投产。(注:[俄]《消息报》2001年7月17日。

该产品不仅将填补国内 空白并取代进口产品,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会有很强的竞争力。对煤炭、采矿和废钢铁再加 工企业来说,前景可能会不太好,因为鉴于目前国际和国内的市场情况,冶金企业会逼使它 们降价,以确保自身的利润和效益。

从另一方面来讲,不利的市场环境也有一个好的方面,就是大大减少了钢铁行业和市场的 投机现象。在这个行业能够生存的将是那些真正能提高企业效益、能够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 、有长远规划的企业家,热衷投机和短期行为的企业家将被淘汰出局。预计2001年底还会有 新一轮的淘汰,不善经营的企业家将会面临破产和淘汰,代之而起的将是目光长远、执著开 拓的企业家。

此外,最近俄罗斯的钢铁行业还出现了兼并和重组的动向。一些企业提出了强强联合的意 向并有所动作,几十家赢利能力不强的中小型企业被无情地排挤出了市场。集团化和多元化 经营也是一些俄罗斯大型钢铁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许多有实力的钢铁公司正在准备建立集 团公司,首先向与本行业有关的运输业和服务业进军,以打破这些行业的垄断。有的钢铁企 业(如北方钢铁公司)甚至还要把经营范围扩大到汽车、机械制造等行业,以提高企业的产品 附加值,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总之,俄罗斯钢铁企业面临的是机遇小于困难和挑战的局面,最近几年会乘势维持一定的 发展,但期望值不可太高。

标签:;  ;  ;  ;  

俄罗斯钢铁工业的现状与展望_钢铁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