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治疗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论文_吴蕾

长沙市中心医院 湖南长沙 410011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72例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对照组:给予患者5-氟胞嘧啶与两性霉素B,观察组:应用5-氟胞嘧啶与两性霉素B。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72.22%低于观察组94.44%,两组实施比较,差异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癫痫、听力障碍、梗阻性积水机率低于对照组,实施比较,差距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2.78%与残疾率2.78%低于对照组的死亡率8.33%与残疾率8.33%,相比较,差距大(P<0.05)。结论:对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实施鞘内注射方法,疗效符合临床需求,可减少对机体损伤,利于小儿机体早日康复。

【关键词】小儿细菌性脑膜炎;不同方法;临床研究;

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是因为化脓菌诱发的脑膜炎症,此疾病属于是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中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率最高,若不及时开展质量,会引发神经系统后遗症,增加患者死亡率。虽然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疾病发生率低,但是 一旦确诊疾病,不仅有一定治疗难度,患者还会有残疾、死亡以及并发后遗症等情况[1],为提高对小儿细菌性脑膜炎临床治疗效果,此次研究应用不同方式对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开展治疗,分析临床疗效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共72例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6人。

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5个月至9岁,平均年龄(4.76±1.33)岁。

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6个月至10岁,平均年龄(4.82±1.40)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患者;②家属自愿签订同意书;③小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机体发热以及头疼情况。

剔除标准:①先天性疾病;②中途退出者;③血液传染性疾病;④精神系统疾病;⑤器官器质性病变。

1.3 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应用甘露醇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对脑细胞实施相对应治疗;

对照组:给予患者5-氟胞嘧啶与两性霉素B,应用静脉滴注方式,前者剂量为2.5g/2次/日,后者剂量为1g/2次/日;

观察组:应用5-氟胞嘧啶与两性霉素B,应用鞘内注射;前者剂量为1g/2次/日,后者初期剂量为0.11mg/2次/日,根据机体康复情况,逐渐增加0.1mg,1mg为最大剂量。对两组患者实施30天治疗。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开展评价,具体分为:改善:通过一系列检查,患者机体指标恢复正常,机体恶心呕吐以及发热等情况消失;有效:通过一系列检查,患者机体指标有所改善,机体恶心呕吐以及发热等症状明显好转;无效:通过一系列检查,患者机体指标无任何改善,机体恶心呕吐以及发热等症状无好转;总有效率为改善率与有效率之和。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后遗症情况,例如癫痫、听力障碍以及梗阻性积水情况。出院后,对患者进行死亡,记录两组患者死亡率与残疾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72.22%低于观察组94.44%,两组实施比较,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小儿细菌性脑膜炎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是疾病较为严重,若不及时开展治疗,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根据临床数据得知: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有着极高的死亡率与残疾率,治疗后,还会有后遗症情况发生[2]。所以,实施正确、合理的治疗措施会影响小儿患者的生活水平。

对小儿细菌性脑膜炎传统治疗方案就是应用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采用静脉滴注方式,但综合临床效果来看,疗效并不显著,不符合临床需求。而应用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采用鞘内注射方式,临床治疗效果理想,而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后遗症情况发生,利于机体体温与白细胞水平恢复到标准范围值内。但是有相关研究称:鞘内注射会因为患者治疗依从性、操作复杂性受到影响[3]。所以,可在治疗过程中,开展相关护理服务,告知患者治疗流程,有任何不懂之处可询问,保持正确心态接受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相关事件,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机体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从而保证此次治疗效果[4]。

通过此次研究中得出: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采用静脉滴注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72.22%低于采用鞘内注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44%,治疗后,采用鞘内注射者出现癫痫、听力障碍、梗阻性积水机率低于采用静脉滴注,采用鞘内注射患者的死亡率2.78%与残疾率2.78%低于采用静脉滴注的死亡率8.33%与残疾率8.33%,这有力证明了: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应用鞘内注射的重要性。此次研究不足之处为:选择标本数量较少,可能会存在不足之处,等到扩大样本后可进一步探讨[5]。

综上所述:对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实施鞘内注射方法,疗效符合临床需求,可减少对机体损伤,利于小儿机体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婴元,徐艳,昊菊等.美罗培南的临床评价[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12,1(3):137-141.

[2]陆权.儿童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 2,8(3);201-241.

[3]刘心洁.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3(10);726-727.

[4]张俭,赵莉梅.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79例临床护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5):472-274.

[5]吴清.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18-20.

论文作者:吴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不同方法治疗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论文_吴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