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_经济论文

在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_经济论文

在全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研讨班开幕式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讨班论文,开幕式论文,协调发展论文,讲话论文,在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今年8月1日至8日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在烟台举办了全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研讨班,这是今年区域经济研究方面一项重要的活动,本刊本期刊发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副司长潘文灿同志在研讨班开幕式上的讲话,其中一些观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刊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地区差距问题是地域研究的一项长期的课题,本刊将继续刊发这方面的文章,希望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国家计委培训中心和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共同举办的全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研讨班今天开幕了,参加这次研讨班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区、市计委的代表,共计50余人。这是新的国土地区司组建以来举办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研讨活动,各省区市计委领导和国土地区处(办)的同志对这次活动十分重视,对这次活动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尤其是我委培训中心,为这次研讨班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在此,我代表参加研讨班的全体同志向为这次会议作了大量准备工作的培训中心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现在,我想就当前国土地区工作的开展和这次研讨班的有关内容讲几点意见。

1 举办这次研讨班的目的和意义

这次研讨班是根据1994年底和1995年初全国南北两片国土地区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国家计委转发的1995年国土地区工作要点的要求,结合当前国土地区工作的实际情况举办的。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国家计委在研究“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远规划中,也要求加强对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今年以来,各地计划部门正在紧张地围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的制订开展工作,以及编制1996年计划,在规划的制订过程中,有关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诸多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远规划中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认为,为了进一步认识和把握这些问题,很有必要请各省区市计委从事国土地区工作的同志坐在一起,共同就这些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研讨,以便取得一致的认识,为“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远规划的制订做准备。同时,由于这些年来区域经济发展十分活跃,区域经济运行中有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我们研究,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区域经济的运行机制也发生了变化,国土地区工作也作了一些新的调整,如我们从去年开展了对地区经济的监测和预测工作,对实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了前期工作。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从事国土地区工作的同志要从自身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研究。这次研讨班我们请了有关方面的专家给大家讲课并研讨,也要求大家准备了交流材料,希望大家能珍惜这个机会,共同努力,通过学习、交流和研讨,大家会学到一些新的东西,并能从兄弟省区市获得好的经验。

2 关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关问题

2.1 当前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这次研讨班的主题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前一阶段,按照委里的统一部署,我们就此问题从1993年开始就开展了研究工作,但同时也感到,其中有许多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目前,地区经济运行中存在许多问题,困扰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1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对外贸易方面占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使之获得了中西部难以取得的附加利益。而内陆地区经济发展与沿海地区相比相对缓慢。特别是中西部的老、少、边地区及其他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的山区,仍存在着相对和绝对贫困,一部分人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

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中期,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地区间差距扩大是客观存在的,在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也存在这种差距,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过份地追求地区间的公平,会造成宏观经济效率的下降,影响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速度。但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也会影响地区合理分工的实现,影响产业的空间转移与扩散,最终同样会影响区域经济运行效率,影响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影响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人民生活实现小康水平。因此,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地区间差距不断扩大的势头得到控制,然后使之逐渐缩小。

2.1.2 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仍有待于健全和完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家在资金、物资、外汇等要素方面的分配权越来越分散,财力、物力集中度越来越低,地方政府的财力不断扩大,在地区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国家和地方的事权、财权没有明确的划分与制约,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分级调控体系,国家对地区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有所减弱,致使一些地区盲目发展加工工业,在产业和产品和引进外资方面出现小规模、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趋向,从而抑制了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丧失了地区分工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

2.1.3 地区间的经济关系仍未完全理顺,经济摩擦时有发生。由于区域市场的发育仍不完善,区域间仍未形成明确的区域分工体系,在现有价格体系和利益机制的作用下,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在某些地区的表现还很明显。对资金、能源、水资源原材料的争夺时有发生,对区域市场的分割在某些地区也很严重。如前些年为争夺原材料的“棉花大战”,“蚕茧大战”等,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这些年来这种经济摩擦又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2.1.4 老工业基地和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的地区经济增长缓慢。从这些年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看,老工业基地和全民所有大中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经济增长普遍相对缓慢,企业效益和地方财政状况较为严峻。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企业技术老化、投入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客观因素外,体制的因素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这些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市场发育不完善,转型和转轨的进程缓慢,根本的出路是通过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机制,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步伐。

2.1.5 中西部地区许多省份的扶贫任务仍十分艰巨。目前,全国仍有7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这些人口大多分布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的山区。这些地区的扶贫难度很大,遇到自然灾害,仍然有返贫的可能。这些地区能否在本世纪末彻底脱贫,将关系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

2.2 关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问题

我们在考虑“九五”和到2010年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时,要把防止地区间发展差距拉大,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加以研究。我们认为,目前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是发展中的差距,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着历史、自然、地理和政策机制等多方面原因。一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的一系列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发展起来的政策措施,在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段时间内难免要加大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距。二是东部地区在历史上经济基础好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益水平比中西部要高。三是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充分利用其较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抓住机遇,利用较好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大量吸收外资,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东部地区改革起步早,经济机制转换较快,市场发育程度较高,人们的商品观念和市场意识比中西部强,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

应该看到,当前在防止地区间差距扩大方面,面临着一些十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1)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对地区间发展差距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沿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开放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外部条件。(3)东部地区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自我发展能力大大增强,国家增加对中西部地区资金投入的余地也增大。(4)国家通过产业政策等手段,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基础产业价格偏低的状况也有了很大改变,将使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严重不足和基础产业发展迟缓的状况得以缓解。(5)中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较好的开发前景,自身发展的潜力很大。(6)国家实施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2.3 基本思路

从目前的情况看,研究今后二十年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基本点。一是到本世纪末我国将初步建立起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在本世纪内我国经济发展将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三是到2000年我国顺利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后,我国仍然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新的经济体制的运行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2.3.1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差距的扩幅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部分地区的发展差距与东部地区开始缩小。以人均GNP表现的相对差距年均扩幅低于“八五”期间的平均水平,如果考虑到人口变动因素,人均GNP相对差距争取保持不再扩大。

2.3.2 中西部沿长江、沿主要交通干线、经济中心城市周围地区和沿边部分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有所缩小,争取提前实现翻两番目标。上述地区工业、交通、科技、文化比较发达、经济发展条件比较好。这些地区有些是“九五”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地区,还有些地区是对外开放的主要通道。随着国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和对外开放的拓展,这些地区的经济将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2.3.3 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农业、能源、原材料基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要有显著提高,为经济的起飞奠定基础。这些地区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开发和加工潜力很大,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交通、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的投入,这些地区将有一批大型建设项目上马或完工,如长江三峡水利设施、新疆石油开发、西南水电建设、陕北油气田开采、神府东胜煤田扩建、东昆铁路以及一批农业基地的建设等,对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3.4 贫困地区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消除绝对贫困。贫困地区脱贫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全国重点扶贫县的86%,计510个县位于中西部。国务院已经制定《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支援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基本解决了目前全国农村7000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这将有力地促进中西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

2.3.5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

3 对研讨班的有关要求

目前正值各地制订“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远规划的关键时期,大家能够抽出时间参加这期研讨班,说明各省(区、市)计委领导很支持,同志们很重视。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次研讨班一定会取得成功。在此,我想对这次研讨班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3.1 保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这次研讨班,我们请来了国务院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经济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为我们作报告,我想,通过他们的讲课,同志们一定会在理论上有所收获。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不断完善,有许多新的东西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领会。我们在年初制订的全国国土地区工作要点中要求大家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现代市场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以便使我们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更好地适应国土地区工作开展的需要。我们也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才决定开办这次培训班,认真学习,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真正能够提高自己,学有所获。

3.2 理论联系实际

参加这次研讨班的同志们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各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地计委国土地区工作部门的职能和主要业务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各地区的同志在工作中从实际出发。但同时也要认真学习研究兄弟省区市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我看了一下部分地区提供给我们的交流材料,可以说各有特色,各有所长。许多好的经验很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如有的地区在对地区经济的监测和预测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有的在国土规划修编方面走在前面,有的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有所建树。这里,我想说明的是,每一个地区的工作开展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有所侧重。因此,希望通过这次交流,看看其它地区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再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工作的重点。

3.3 为今后国土地区工作的开展出谋划策

目前,正值“九五”规划制订和各级计划部门机构调整阶段,对各级国土地区部门来讲,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能否开创新的局面,在计划工作中占有相应的位置,关系到今后国土地区工作的发展方向。我们也想借这次机会,征求大家对今后国土地区工作开展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祝这次培训班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圆满成功。

(收稿日期:1995-08-18)

标签:;  ;  ;  ;  ;  

在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