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链的分析流程与重构方法_网络节点论文

网络信息链的分析流程与重构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构论文,流程论文,方法论文,网络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TP311

收修改稿日期:2009-01-12

信息生态(Information Ecology)一词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被西方学者所使用。它被用来表达生态观念和日益变得重要和复杂的信息环境之间的关联。Davenport[1]在1997年首先正式提出了信息生态的概念,并讨论了信息生态的特征与构成。信息生态学的出现为解决当今互联网络发展面临的信息超载、信息垃圾、信息安全、信息的分布失衡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手段。信息链是信息生态的集中体现,网络信息链就是在特定的互联网信息环境下,采用某种技术手段向用户提供服务,使信息在具有信息生产、存储、传递、加工、整合、消费等功能的节点间流动增值而形成的链状序列。

1 网络信息链研究简介

1.1 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外信息生态研究领域对信息链概念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信息栈观点,另一种是与生态学食物链相似的信息链观点。严怡民认为在信息环境中,信息从信源到信宿要经过一些类似货栈一样的传递节点,并提出了S(信源)、A(信息栈代理)、R(信宿)三种信息观:S信息观指提供的信息必须是新颖的、R所需的,时效性要求高;R信息观指R接受信息的原则是真实准确、新颖、信息价值,即实现需求的程度。当多个信息需求冲突时,会采用最大功利法,即付出最小努力获取最大收益。努力过度,收益不足,信息行为就会中断。信息行为没有对立面,是信息交流的载体和通道[2]。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信息链类似生态学食物链,Davenport首先正式提出了信息生态的概念,并讨论了信息生态的特征与构成。他把信息生态定义为“信息的整体管理”,并指出有效的信息生态管理应该具备4个要素:不同类型信息的集成;进化性改变的识别;强调观察和描述;聚焦于人和信息行为。从以上4个要素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所指的信息链是不同信息人种之间信息流转的链式依存关系[1]。此外,Nardi和O’Day专门研究了使用技术的环境的信息生态,突出了信息生态中人的核心作用。他们把信息生态定义为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由人员、工作、价值和技术构成的系统[3]。可以看出,他们认为信息生态链由信息供应者、信息传递者、信息消费者和信息分解者4类信息主体构成。

现阶段,国内对信息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链的主体构成和信息链内部信息流动规律研究两个方面:李美娣在其信息生态系统结构的研究中,明确提出了信息链的概念,并强调了信息链的重要作用[4];韩刚、覃正建立了信息链基本模型,提出了信息生态链管理是围绕信息共享展开的[5];蒋录全和邹志仁从生态学食物链的角度研究了企业信息生态系统,明确提出了系统中承载信息流动的信息主体的构成和分工,实际上提出了信息链上的信息主体的构成及其分工协作关系[6];娄策群、周承聪则分析了信息人在信息链上生存所进行的信息排出与信息吸收、信息内化与信息产出、信息流失与信息供给、信息反馈等行为,并提出了对信息链上信息流进行量化分析的公式[7]。这些研究对加深了学界对信息链本身及其内部信息流规律的认识,本文的主要任务是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研究面向互联网络服务的信息链分析流程和重构原则、方法。

1.2 研究意义

信息生态强调网络信息系统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利于从人、信息、信息技术与信息环境诸要素的相互联系促进信息社会的和谐发展。网络信息链的分析与重构研究对于优化网络信息生态,增进人与互联网络和谐关系,提高网络服务企业信息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网络服务的用户满意度、忠诚度,促进政府对网络经济进行有效管理,推动网络经济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 网络信息链的分析流程

网络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离不开对其网络信息链进行分析,从信息链角度来对网络服务进行研究是有效的。网络信息链分析应当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如图1所示[8]:

图1 网络信息链分析流程示意图

2.1 确定分析目标与识别信息节点

(1)分析目标与信息链层次结构的确定

由于信息链是具有层次性的,信息链的长度和层次主要取决于分析目标和分析的范围,不同的分析目标决定了需要分析不同的信息链结构层次,对不同层次信息链的分析会达到不同的目标。

①宏观网站层次的信息链可以用来分析信息链的生态幅度,发现宏观信息链上的战略控制点。

信息链上的每个节点都有其自身形成、发展的环境,随着各种环境因子的变化,信息链节点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来适应环境,但其适应不是无限的,不同节点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不同的。将信息节点适应各种环境因子变化的范围称为信息节点的生态幅度,相应的由信息链上所有节点的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最小值的集合就称为信息链的生态幅度。通过分析各种政策、法律法规、信息基础设施、技术条件、历史文化因素、信息文化和信息伦理等宏观环境因素对信息链的影响,进而对各种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决策者对网络经济运行进行监控,调整现行政策,制定各种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从而有效促进网络信息生态的和谐发展。

可以通过对宏观信息链发现各环节在信息链中的作用,掌握信息资源的数量,进而分析出对整个信息链的发展具有控制性重要影响的战略控制点。网络服务组织应当使其网络服务向对整个信息链具有控制性影响的战略控制点延伸,如果可能的话,网络服务组织应将其各项网络服务覆盖战略控制点,或与之结成战略同盟,形成互惠共生关系,以此来巩固其在信息链内的优势地位。

②功能平台层次的信息链分析可以用来发现网络服务竞争优势的来源,即采取何种措施向战略控制点延伸。

中观层次的信息链是从网站层面来分析网络服务的竞争优势来源,从而可以进一步强化和灵活运用其他网站无法效仿的本网站特有的差异化要素,如信息节点的信息处理效率、网站社区对用户的凝聚度、优化的信息链结构等,正是这些差异化的要素构成了网站服务的竞争优势。

③微观模块层次的信息链分析可以通过功能平台内部的功能、结构变化和信息流整合把战略目标变成现实,并不断优化网络服务。

(2)识别信息链节点

信息链节点是信息链的骨架,是信息流动的关键调节因素。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网站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其信息链功能和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再加上信息链结构的层次性,导致在对信息链进行视图化分析时,信息链节点的识别成为难点。不同层次信息链的节点内容是不一样的,宏观层次的信息链节点主要是一些网站、信息组织和信息人,属于多种相关信息功能的综合体。中观层次的信息链节点大多是网站内部具有相同信息消费者的相关信息功能平台,如淘宝的交易平台、管理平台、社区功能、信用平台等。微观层次的信息链节点是构成功能平台的模块,其自身功能单一,且不能单独满足消费者的信息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微观层次信息节点还包括一些横向通用性的功能模块,如比较、检索、信息分类等。

2.2 描述信息环境与信息人特征

(1)描述信息环境

信息环境包括5个部分:信息政策、法律法规等制度性因素,软硬件技术,信息用户的习惯与经验,社会基础设施和条件,信息文化与伦理,见图2。这些环境因子通过对用户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不断作用影响着信息链的发展演变。

图2 网络信息环境因子示意图

在整个分析过程中,需要以特定信息环境为基础,为信息链的重构寻找机会,并提供方向性建议[9]。

(2)建立信息人模型

在满足特定信息需求的信息链中,信息人可以用6个概括性特征来进行描述,这些特征通过相关信息节点关系的调整对于信息链的结构有重要的影响,见图3。

图3 网络信息链节点描述特征示意图

①信息人群结构

每项网络服务都有自己的信息人群,即使信息最终流向同一组信息消费者,由于不同信息人的信息利用能力各不相同,对信息的需求程度也都有一定的偏差,所以信息人群内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人群对信息链结构和功能有重要的影响。如:Digg改进投票算法导致一些高级用户的反对,他们认为新的算法会导致高级用户与一般用户的投票权相同,使投票来源多样化,损害了他们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具有相同信息需求的信息人内部也有细微的结构差别[10]。

信息人群结构主要包括信息人内部人群结构的划分标准、不同类型人群的数量及其对信息流动、信息生产和信息链结构的影响、不同人群的行为特征和信息需求特点。

②信息需求

信息需求是信息链形成发展的动力之一,是信息人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的主要内容包括:需求信息的类型、结构,对需求信息的来源、数量、质量的要求,对需求信息获取时间、格式、结构和展现方式、获取方式、服务方式的要求等。

③平衡状态

信息人的平衡状态是信息人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获取、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的稳定关系,是指信息人获取的信息与信息需求之间、信息理解能力或信息利用能力与获取信息之间的动态和谐关系。这种平衡状态随着信息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或信息环境因子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平衡状态可以用信息生产效率或信息理解效率与信息获取效率之间的比值来表示,信息人在相关影响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平衡状态应当表现为常数。

④功能与行为

功能与行为主要包括信息节点在整个信息链中的功能、能够采取的信息行为及其相关特征等。

⑤信息输入与输出

信息输入与输出主要包括信息人输入与输出信息的类型、来源、内容、格式、结构、信息输入的方式与信息输出方式等。

⑥信息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信息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主要包括信息人对不同信息环境因子适应的生态幅度、对环境变化的自我调节与适应、自身信息需求满足和知识结构变化的不同阶段等内容。

在这一阶段要形成信息环境说明书和信息人说明书,其中包括信息需求说明书。

2.3 网络信息链的视图化描述

在确定信息链分析的层次与节点之后,为了对信息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便于对信息链分析,需要对信息链进行视图化描述,按照视图表现的内容不同,网络信息链视图可以分为静态视图与动态视图两大类。

静态视图是展示信息链节点及它们之间的静态联系的总体的视图。它包含信息节点、信息链内部各节点间的信息流动以及与外部信息流的关系,同时它也明确了各信息节点的接口和通过各接口的信息流。静态视图描述的是信息链的结构。静态视图可以与动态视图进行比较,动态视图补充静态视图并且建立在静态视图之上。

动态视图是指反映信息节点间的动态交互关系以及交互的顺序,它反映的是信息链在不同时刻的状态。着重表现参与交互的信息节点的作用范围和它们交换的信息。其中,交互信息的时间顺序用信息流箭头上的序号表示。

动态视图可以借用泳道图来进行描述,泳道图通过将信息活动分配到用线分开的不同区域来对信息链进行描述。由于它们外观的缘故,这些区域被称作泳道。泳道图中具有两个方向:垂直方向代表时间;水平方向代表参与相互作用的信息节点。泳道图能够表示信息链中的信息流和信息活动。它的制作步骤如下:

(1)明确信息链节点及其交互关系,把信息节点按照主要信息流向横向排列在泳道图的顶部;

(2)对每一个信息节点位于一条垂直泳道中;

(3)从初始化交互的信息开始,自顶向下在信息节点的垂直生命线之间安置信息,注意用箭头的形式区别同步信息和异步信息;

(4)在生命线上标出信息流的激活期,以及信息流创建或消失的标记;

(5)根据信息节点之间的关系,确定信息产生、信息获取或输入、输出条件。

2.4 采集数据与计算信息链指标

数据的采集与各种信息指标的计算是对信息链进行量化研究的基础,采集数据和指标计算的范围与解决的具体问题相关。

数据采集的目标是信息人需求和得到的有效信息量,信息供给节点信息的交换价值。有效信息量是指能够满足信息需求的最少信息量。信息交换价值是指信息所能交换到的使用价值,这个使用价值是指交换物相对于信息供给方的有用性,可以是信息,还可以是用户的访问量等其他能够为信息供给方带来效益和潜在信息流的东西。

信息链的信息指标主要包括反应信息链整体信息自给能力的信息自给率,反应信息节点信息供给能力的信息生产率、信息获取率和信息供给率,反应信息节点信息利用能力的信息利用率[7]。

该指标主要反映信息节点对信息的理解、筛选、剔除程度和处理等利用的深度。信息吸收和内化量越大,说明摄入信息的利用率越高。

2.5 网络信息链的分析思路

信息价值的实现是网络信息链的功能之一,信息链不仅是网络信息转移和传递的通道,还具有转移信息价值和实现信息增值的功能,所以从信息链的动力与功能来看,对信息链的分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对信息链中信息流动状况的分析;对信息链中信息价值实现及其价值变化的分析。

(1)对信息链中信息流动状况的分析,能够揭示各信息节点功能和信息链结构对信息流量和流速的影响,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借助雷达图来进行分析,见图4。雷达图能够将各种因素集中表现在一个圆形的图形上,反映各因素相对中心点和其他数据点的变化情况和变动趋势,清晰反映信息流动的整体情况,有助于发现信息流中存在的问题。

图4 信息链雷达分析示意图

(2)对信息链中信息价值实现及其价值变化的分析,侧重于信息人行为与信息节点功能对信息价值实现和增值的影响分析。

①通过确定引起信息价值变动的各项功能,并根据这些功能,分析形成信息活动的成本及其差异的原因;

②分析整个信息链中各节点之间的关系,确定核心节点与用户和上下游节点之间的相关性;

③利用分析结果重新组合或改进信息链,以更好地控制信息价值转移和增值,使网络服务企业产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这两种情况都需要结合信息环境对信息链的影响分析,在具体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寻找环境因子对现有信息链问题形成的影响,分析环境因子为问题的解决所提供的机遇。

3 网络信息链的重构原则

在对网络信息链进行分析后,就需要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目标和重构策略,根据一定的重构原则对信息链进行重构。

3.1 信息多途径多级利用的原则

多途径的信息传递与生产系统的转换效率高于其中任何一个途径组成的转换系统。因为信息节点在生产信息时,需要多种不同的信息内容,需要有大量的原始信息,且总有一部分信息没有得到加工利用,多途径的信息传递与生产可以提高信息链的信息生产与信息传递的效率。一个具有多级生产和输出的系统,其对信息价值实现和信息需求满足的效率高于单一层次的信息链。

3.2 提高信息生产力原则

网络信息链只有生产更多的原创信息才能更好的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的信息需求,网络信息链的生产力与三个因素有关:

(1)信息生产的活跃用户占总用户的比例,活跃用户越多,信息生产能力越大;

(2)输入的有效信息量,只有更多的原始信息材料,才能生产出更多的高价值信息;

(3)信息人的平均信息生产率,在其他两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信息生产率越高,信息链的生产力越大。

若用P表示信息生产量,D为信息生产的活跃用户在信息人群中的比例,I为信息链的有效信息输入量,K为信息人针对某种特定信息的信息生产率,则网络信息链的信息生产力公式可表示为:P=D·I·K。根据该公式可改善信息生产条件,协调信息生产力三元素之间的关系,使信息链在较高的生产率下获得更多有效信息输出,更好满足信息消费者的需求。

3.3 信息人的激励相容原则

激励相容原则是指信息链的设计要使涉及其中的每个信息人从自身需求和利益出发所做出的信息行为都能够符合信息链整体的功能目标。这就是说信息链的设计要尽可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个性化服务与信息链设计的功能目标相结合,满足信息人的多样化信息需求,使不同信息人做出的信息行为整体上的结果有利于信息链设计目标的实现。

4 网络信息链的重构方法

网络信息链具有时间、空间相结合的立体结构,它使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的高效生产和有效利用有机结合。对信息链结构的设计和重组关键是掌握好信息链各环节的量比关系,对信息进行合理组织和分配,挖掘信息资源的潜力。对于现有信息链的调整和重组可以根据信息链结构的环性特点,采用信息链加环的方法,见图5。信息链加环是指在网络信息链中增加新的成分(环节),扩大和改善信息链(网)结构,充分利用包括信息反馈在内的各种信息,提高信息生产率,以维护网络生态系统的和谐,扩大信息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按其性质一般分为4大类。

4.1 增益环

增益环是指为增进现有信息链功能、信息的质量或价值,提高信息链的整体经济效益而加入的环节。这些新加入的环节一般不能直接提供满足信息人的信息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增益环可以分为功能增益与信息增益两种。前者是指增加的环节有利于信息链现有功能的增强,如:多种相同商品参数的比较功能使网站原有的展示功能得到增强。后者是指新增环节有利于信息链中信息质量、价值的提高。有一些信息是信息人不能直接利用的,只有经过相关节点加工才可以使用。如:传统光盘介质上的信息;通过对商家销售商品评论信息的记录和整合实现对商家的信用档案功能等。

图5 信息链加环示意图

4.2 信息减耗环

信息减耗环是指为减少现有信息链在信息生产中产生的不良信息所消耗的系统资源,清除其对网络服务、信息消费者和信息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危害而加入的信息链节点。在网络信息链中,有些信息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低质量的不良信息,如:垃圾信息等。这些信息会影响信息消费者的使用感受,破坏和谐的生态环境,甚至影响整个网络服务的有效进行。它们的产生和存在只会无意义的损耗系统资源,对于整个信息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可持续发展不利。为了抑制这些环节的副作用,需要增加一些能够清理和克服这些不良影响的环节。如电子邮件的垃圾邮件过滤功能、天涯等大型社区的发言审查功能都属于这种情况。

4.3 信息回收利用环

信息回收利用环是指为实现对信息链中的各种信息反馈的有效利用而增加的信息节点。在物质和能量系统中的反馈是实现系统负反馈并最终达到系统自组织和稳定的关键。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也存在反馈,信息反馈是信息交流过程中的特有现象,网络生态由于具有开放、自由的特点,数量巨大的网民在短时间内可以产生很多对信息的反馈,有些已经得到利用,有些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和深入开发,如对文章的评论就是读者对文章质量和内容的反馈,单一的评论功能只能使文章发表者了解读者的意见,如果将读者对文章的访问量和对文章质量好坏与否的评价用数量来表示,不但可以使更多的读者通过该数量值来更快的找到好文章,还使网站多了一种信息组织方式,可以更好的向更多的读者主动推荐该文章。

4.4 功能复合环

这是一种集信息生产、加工、增益、减耗、回收利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环。主要是根据生态结构与功能统一原理,对信息链各环节进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通过填补空白生态位,增加信息产出类型,提高信息质量,实现产品多样化。

5 结语

本文强调从信息、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角度来对网络信息链进行分析,通过建立信息环境与信息人的描述特征模型,尝试将信息生态学基本理论应用到网络服务的开发中去,摒弃了网络服务开发中单纯的技术论和经验论,从信息生态系统角度,提出了网络信息链分析的流程、重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当然,对网络信息链的分析和重构不能依靠简单的定性方法,仍然需要引入定量分析,文章提出的信息链各种信息指标的计量只是对其内部信息流动的计量,下一步的工作是研究信息人特征模型中的信息行为和信息需求的计量,并进一步应用信息链动力和进化理论将信息人的行为和信息需求整合到信息链的开发中去,从而使信息链的分析、重构与网络服务的技术开发衔接起来。

标签:;  ;  ;  ;  ;  ;  ;  ;  ;  ;  ;  ;  ;  ;  

网络信息链的分析流程与重构方法_网络节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