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农村治理体系问题研究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农村治理体系问题研究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农村治理体系问题研究

蒋红丹

(中共辽阳市委党校 辽宁 辽阳 111000)

摘要: 农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研究完善农村治理体系问题,进一步理顺农村治理关系演变,找出治理难题,建立健全农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对于更好地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农村脱贫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通过分析影响农村治理体系完善的制约因素,探讨完善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治理体系的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治理 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按照“产业融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而农村基层治理作为“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治理体系,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一、影响农村治理体系完善的制约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基层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治理模式,但是由于农村基层社会存在着基层政府和村民自治两种力量,相互还存在博弈的复杂情况,农村治理环境正经历从封闭到开放、从传统到现代的大环境,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制约着农村治理的现代化。

CYP2C19基因多态性 采用拟合优度检验脑梗死组(χ2=6.138,P=0.189)和对照组(χ2=4.684,P=0.321)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即入组研究对象有群体代表性。两组rs4244285 GG型(χ2=4.766,P=0.029)、A等位基因分布(χ2=4.695,P=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GA型、AA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s4986893 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1.惯性思想观念影响

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基层治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但是由于受基层政府长期管控下的行政思维影响,很多村民和社会组织对农村基层民主、公共治理等问题不够关心,村民政治参与、治理主体意识不强,习惯于对不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漠不关心,也有部分村民受自身条件限制,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法制意识淡薄、“人情意识”浓厚。基层社会里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文化观念影响尚存。同时部分基层政府也是受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不愿意主动下放权力,导致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不能有效互动。

2.多元治理格局尚未形成

尽管理论上多元共治的互动治理格局是非常科学的,但是实践中执行起来具有一定难度,有的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倾向严重,公共服务理念缺失,在处理问题方式上倾向于直接发号施令和行政手段,以确保其政治地位,在管理职能上存在越位现象。而有的村民自治组织由于自身职能弱化,也是直接听命基层政府,导致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失效。还有的村民个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缺乏政治责任感,民主意识不强,导致多元治理互动格局尚未形成。

3.基层治理制度保障不足

一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理念。基层政权组织者要调整自身角色,转变管控意识,增强服务、沟通意识,有意识下放权力,成为领导者、引导者、监督者、服务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主体意识。二是增强村民、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治理意识。积极提升广大村民和各类组织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主人翁地位,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三是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积极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创造条件组织各类人才培训班,通过经常性的学习教育转变各治理主体的思想观念,提高政治站位,使自己思想和行为与新时代同步。

二、完善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治理体系的路径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基础,人民是党的执政基石,基层是党的力量来源。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治理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提升治理能力。

1.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树立先进治理理念

一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缺乏科学有效的制度。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是国家自上而下推动的[2],应该具有一整套科学合理、运行规范的体制机制,规范各治理主体之间职责、权限、运行程序等,既给民众参与基层治理提供合法渠道,也为规范基层政府职权、主动接受多元互动治理格局提供依据。二是现有一些规范农村治理关系的法律法规过于粗略笼统,在具体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漏洞,对于一些问题缺乏明确的解释,导致多元主体互动缺乏科学完备的制度支持。

2.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治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治理体系”的目的和结果,想要真正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任务是从治理理念、能力、方式、制度方面构建建立一整套科学、完整、有效的“治理体系”。

所以,有过感冒惊风的孩子,家中可备小儿牛黄清心散、猴枣散,同时常备泰诺林或美林等退热药,对预防惊厥起到一定的作用,及时就医,以免体温升高引起惊厥的发生。

一要优化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要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积极从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中选聘人才到村任职,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积极为村党组织书记成长搭建良好平台,以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二要增强思想引领能力。通过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稳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共同建设美丽乡村。三要提升沟通协调和服务能力。尤其是协调好基层“两委”之间互动关系,基层党组织要重点发挥服务功能,既保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又避免行政权力过度集中的偏执化,以达到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PGDM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加强孕前、妊娠早期血糖筛查工作,早期发现漏诊PGDM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对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促进母婴健康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

3.激发农村各类组织活力,创新治理方法

一是搭建各类组织人才参与治理载体。农村基层各治理主体中的代表人物可以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式积极建言献策,共谋发展大计,形成多层次协商管理格局。二要建立完善新时代农村讲习所,为村民传授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注入动力,引导各类人才为发展农村经济、关爱留守儿童、整治乡村环境、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出计献力。三要加强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用现代科技和沟通手段创新治理方式,利用手机微信群、QQ群等加强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联系沟通,及时了解群众需求与意愿,及时反馈群众诉求,达到人民满意效果。

4.优化乡村治理体制,完善治理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1]一要始终坚持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同时也要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明确基层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权限。基层政府有自己的领导责任,但是也要保障村民自治组织的自主性和意愿,保持其独立的自治权,这样才能实现良性互动,避免各种矛盾纠纷。二要注重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强大合力。引导社会协同、公众积极参与,广泛建言献策,积极发挥监督作用。拓宽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的渠道,保障人民群众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方面能充分行使自己民主权利。三要完善法治保障。法治是基础,要引导各治理主体积极树立法治理念,依法办事,强化法律在规范市场运行、维护村民权益、化解基层纠纷等方面的权威地位,使农村基层互动治理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四要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乡风,彻底清除旧的遗风陋俗,倡导新时代文明婚恋观等。从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角度形成优势互补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以弥补治理制度保障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

[2]李紫娟.农村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8(1):247-248.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16-0248-02

[基金项目] 2018年度辽宁省行政学院系统科研协作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农村治理体系问题研究”(2018xzxykt 059)。

[作者简介] 蒋红丹,中共辽阳市委党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责任编辑:孙瑶

标签:;  ;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农村治理体系问题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