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波普”艺术及其对设计的影响论文_陈家鑫 项炜

浅谈“波普”艺术及其对设计的影响论文_陈家鑫 项炜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20世纪60年代时期在英国兴起的“波普”文化、“波普”设计及其对后世设计的影响。“波普”与60年代的文化、艺术、思想、设计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它不仅仅指的是大众所享有的文化而更具有的的反叛正统的意义,其主要面对的是青少年市场。但这主要是一种来自青少年对传统的宣泄,虽然热闹却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即便如此,“波普”艺术仍然对其他国家、其他每一时期的设计师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后世的设计向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着。

关键词:波普;青少年;打破传统;复旧风

“波普”一词指的是POP,这个词来源于英语中的大众化的、流行的(Popular)。然而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与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思想、设计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后,它就已经不仅仅是指大众化的文化了,反而是有反叛传统的意义,这便是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在所有的西方国家中,英国便是最集中反映这一设计风格的国家。

英国作为在50年代因为政策失误而在现代设计运动中落后的国家,几乎失去了19世纪中期发起工艺美术运动时的那种先驱的地位和作用,但在60年代的“波普”运动中英国设计却急速发展了起来,并且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果。“波普”运动,这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运动,它的一些形式,例如艺术形式、设计形式都受到广大青年大众的追捧热爱,但这样也并不能改变它的意识形态基础和知识分子反文化的精英立场。

在英国的这场可以称之“前卫”,称其“标新立异”的运动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被誉为英国波普之父的里查·汉密尔顿。他的作品常常给予人一种颠覆观念的震撼,最著名的作品是他在1956年所利用美国大众文化的一些特别内容而拼合创作成的《到底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变得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他通过对美国电影女明星玛丽莲·梦露的肖像、电视机、录像机、通俗的海报、美国家具、起居室、健美先生、写着POP的棒棒糖等普通照片的拼合而表现出了美国大众文化的内涵,这对年轻一代的艺术家都影响颇深。而也正是因为作品中健美先生手上拿着的棒棒糖上写着POP,并且POP是英文中棒棒糖(Lollipop)的结尾,也衍生出了“波普艺术”一词。

英国的“波普”艺术蔚然成风,使“波普”艺术这一词汇很快的在设计上显露出来,这也是从英国开始而影响了其他国家。和这场运动一样,他们的设计只是为了反对以包豪斯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设计师们把目光放在了富裕的青少年身上。这些设计师们大多为不依赖传统的新一代,与其遵守传统,他们更在意的反而是用各种明快的色彩、丰富的图案装饰来表达自己这一代人的习惯和喜爱。他们主要从平面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三个方面来突破所谓传统的束缚。

“波普”艺术对平面设计上最大的影响在于把各种新型的材料混合运用在其中,或直接拿各种现成品做成平面广告。利用这两点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因此,无论材料是玻璃或是金属,全都可以被运用到平面设计当中,这种材料多样化的运用开拓了平面广告设计的新格局。其次,英国的“波普”设计中,最集中、突出反映在时装设计上,时装设计也是英国“波普”设计中出现的第一个运动。波普艺术带来的新兴生活理念——大众文化的集体狂欢,这一理念给服装设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往的传统服装设计都为了贴合体形而严格剪裁,服饰的外貌形态也更靠近艺术设计院校里的标准,时时刻刻都给予人一种“精英”化的模式状态,与大众文化相隔甚远。然而,“波普”艺术鲜亮明快的色彩,奇特的组合方式,各种材料的运用都给当时的时装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西部牛仔、摇滚朋克一族等的特殊另类服饰都被大众所接受。同平面设计相似的是,服装设计中过去为大众所斥的材料(例如塑料、人造皮革等)也成了新兴的大众宠儿,并在设计师的无限想象力之下展现大胆前卫、色彩斑斓的模样。相较于以上两种类型,家具设计是三者中最难摆脱传统的一种,原因在于它必须保持家具耐用的特点然而它却又具有较多的和传统风格关联的部分,这也成为了其挣脱传统的束缚。这种束缚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被打破。一家名为“哈比塔特”的家居零售店中所销售的多为色彩造型简练但是却十分绚丽的家具用品,同时店内也销售从其他国家所进口的其他产品。由于其家居充满“波普”风格的气息,也深受年轻一代的热爱。而另一个改变了家具设计无法打破传统这个僵局的人便是彼得·穆多什。他设计了一种“用后即弃”的儿童椅,它是用纸板折叠而成的,表面的图案也十分的新奇,具有廉价但表现性十分强烈的双重“波普”特征。同时,纸质的耳环、手镯甚至是纸质的服饰都流行了起来,除了纸质产品,还有许多充气式的沙发座椅也出现在了大众视野中。这些另类的设计所传达的信息都十分简洁明了:在大众的新物质文化中,功能主义不再是设计师首要考虑的问题,而是先分析市场的要求,尽量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而不是为了功能良好而设计。

但是,“波普”运动轰轰烈烈的追求新颖、追求古怪、追求新奇却又缺乏实际的社会文化的坚实依据。因此这场运动就像是青少年的宣泄,来势汹汹却也消逝的迅速。早在这场运动进行的中期,设计师们就出现了力不从心的模样,单纯追求新奇早已无法维持这场设计运动的继续,他们掀起了一场“复旧风”。为了延续自己的设计,设计师们参考借鉴了长期被批评的维多利亚风格及“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风格。明明是一个以反对传统为核心的运动,最后居然返回到了历史,回归到了传统,可以说是多么讽刺。到此这场运动也走到了尽头,也可以说明单纯从形式上发展探索却没有实际的支撑是多么的单薄且不可靠。

即便如此,我们也无法忽视的是“波普”运动中所显示的新型的设计风格给我们所带来的影响力。它通过观察人们生活中最大众化的事物,把观看者和设计者都通过设计融于生活中,打破了传统艺术呆板单一的形式,让艺术不显得高高在上而是更贴近大众的生活,让大众感受到艺术亲切、趣味、充满情感的一面。同时,它也促进了现代设计趋向商业化发展,它打破传统艺术和商业的界限,将绘画、摄影与其联系,促使了艺术和商业的交流。最重要的一点是,设计师们开始思考“设计目的”这个重要的问题,使设计不是为少数人服务,而是服务于大众,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中去。

因此无论是最终回归传统的讽刺还是起初为了摆脱束缚的目标,“波普”艺术的每一点都折射了一个时代,都是一个让人难以忘却的时期。

参考文献

[1]周婧晗.浅析波普艺术对现代流行服饰设计的影响[J].文史艺术,2013年第9期 :134

[2]龙思诗.浅谈波普艺术对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2016.9.3:201

[3]王超.波普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第7期:89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陈家鑫(1998.01—),女,浙江丽水人,学生,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设艺分院,环境设计专业。

第二作者:项炜(1996.12—),女,浙江杭州人,学生,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设艺分院,环境设计专业。

论文作者:陈家鑫 项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浅谈“波普”艺术及其对设计的影响论文_陈家鑫 项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