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标因果复句与并列复句嵌套的不对称现象考察论文

有标因果复句与并列复句嵌套的不对称现象考察

郭 争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 汉语中关联标记配套共现的因果复句和并列复句的互套情况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现实中此两种复句的嵌套存在四种类型:因标套并列、果标套并列、因标果标均套并列和并列前后均套因果。经考察发现因果复句的套用能力强于并列复句,因果复句中果标的嵌套能力强于因标。从逻辑语义基础、关联成分的离析度以及心理认知的角度分析了造成这种不对称的原因。

关键词: 因果复句;并列复句;嵌套

多重复句中经常出现关联成分套用的现象,以传达出更为复杂和多层次的逻辑语义关系。我们注意到,在各类复句嵌套层级中,存在诸如“因为……所以……”和“一边……一边……”这类复句嵌套过程的不对称现象。例如:

(1)因为每天上学要很早离开家,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是一边吃饭,妈妈一边帮我系鞋带。(《读者(合订本)》1997年)

(2)因为挨拧比挨打还难受,所以韩寒自知将要挨打的时总是一边抱头,一边护屁股,能逃则逃。(《知音》2010年7月刊)

在我们的语文生活中却没有将“因为……所以……”的复句结构完整嵌套入“一边……一边……”中的情况。

各类复句的嵌套情况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复句关联成分的差异。关联成分是复句的重要句法和语义标记,关联成分的套用反映了复句结构和逻辑语义的内在包孕关系。“因为……所以……”和“一边……一边……”套用的差异,体现了因果复句与并列复句之间嵌套的不对称性。

3.主动了解金融政策。通过各银行互联网主页及柜台、政银企对接活动、金融机构融资产品推介会等多渠道、多途径了解融资政策和融资供给信息,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找准合适的融资产品,争取早日达到贷款、发债或上市条件。

关联成分套用形成复句之间的包孕关系,这一现象被王力先生最早注意到,王力在《中国现代语法》中称之为“包孕句”[1],这一现象也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如邢福义的《复句研究》[2],王维贤的《现代汉语复句新解》[3],张斌[4]、周刚[5]等,其中周刚指出:“在多重复句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联成分(包括关联连词和关联副词,一般称为关联词语),各自管辖不同层次的分句,形成包孕和被包孕的关系,这种现象叫做关联成分的套用。”[5]92相关研究多从分析复句层次的方面间接衍生出来,缺乏系统性,亦不够丰富完善。根据现有研究,我们尚未发有学者对因果复句与并列复句的套用情况进行系统地比较分析,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考察关联标记配套共现的因果复句与并列复句的嵌套情况,以期进一步认识关联成分嵌套这种语法现象,以此管窥庞大的复句系统,为探究更加复杂的复句形式提供借鉴。

一、因果复句与并列复句互套的类型

因果关系往往前一部分表示原因,由因标引导;后面一部分表示结果,由果标引导[6]。原因和结果往往是配套共现的逻辑概念,其形式标识——因标和果标标志着不同的逻辑成分,各自具备的套用能力也有着不同的特点,由此我们可以把因果复句与并列复句嵌套的类型的可能存在情况分为:因标套并列、果标套并列、因标果标均套并列(此三种情况为并列复句被套入因果复句),并列前项套因果、并列后项套因果和并列前后均套因果(此三种情况是因果复句被套入并列复句)。

(一)因果复句套并列复句

1.因标套并列

(3)因为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所以必须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CCL语料库)

(4)因为准公共产品具有双效性,既有利于社会,又有利于准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所以国家在财政、管理上也应有所干预,达到效益最大化。(陈晓春《非营利组织营销学》)

(5)由于他的成果既有理论上的创新,又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一直得到很高的评价。(CCL语料库)

以上均为因果关系关联成分套用并列关系的关联成分。在例(3)中“因为……所以……”表示说明性的因果关系,“一边……一边……”表示时间上的并列关系,工作与学习同时进行作为原因,产生客观事理上认为的处理结果,即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例(4)例(5)中“既……又……”表示事理上的并列,分别是对“双效性”和“成果”的解释,原因分句中包含并列的关系。可知例(3)、例(4)、例(5)中的句子都是并列成分担任原因,产生了单一性的结果,并列成分存在于因标中,使整个层次的因果复句构成“二对一”的结构。

2.果标套并列

(6)因为出发点是无关紧要的,所以这些矢量既可以表示从同一地点开出的4辆汽车的速度,也可以表示在不同地方以指定的速率和方向行驶的4辆汽车的速度。(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

例(6)和例(7)中,第一层为“因为……所以……”引导的因果句,处于句式的高层;第二层为“既……也……”引导的并列句,处于底层。所以其层次划分为:

(7)因为她的心情已经有些紧张,所以她一面走,一面竭力摇着那水桶的提梁。(雨果《悲惨世界》)

静电喷雾试验是在温室大棚内进行的;温度保持约22℃、湿度70%左右;喷嘴离地面高度为1.2m,与水平面向上成20°夹角。室内设置A~E共5列,每列设置0~7共8个采样点(共计40点,其中3点被喷雾机占用),在每个点上放置80mm×60mm的采样光面纸。药液采用混合有红色色素的清水,固定喷雾机的出口压力为2.0MPa,液体的喷出量为123mL/min,采样点放置在离地面0.15m的高度,以减小地面对采样点收集雾滴沉降的干扰,如图1所示。

(8)由于科学技术活动是探索未知的活动,所以它既具有较高的回报率,也具有较高的风险性。(CCL语料库)

总的来说,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生态文明的定义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虽然阐述的重点与视角有所不同,但对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理解有着基本的一致性。综合参考学界的主要观点,笔者认为,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中,遵循其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重关系所取得的一切物质、精神、文化和制度成果,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并列的一种文明形式,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理念、新方向。

因为出发点是无关紧要的,丨(因果)所以这些矢量既可以表示从同一地点开出的4辆汽车的速度,丨丨(并列)也可以表示在不同地方以指定的速率和方向行驶的4辆汽车的速度。

因为她的心情已经有些紧张,丨(因果)所以她一面走,丨丨(并列)一面竭力摇着那水桶的提梁。

可以看出,单一的原因导致了多项具有并列关系的结果,果标套并列的类型中,其因果结构是“一对二”。

3.因标果标均套并列

(9)因为美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家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所以美国农家的必备车是既能载人又能装货的“皮卡”。(CCL语料库)

(18)这种方法做出的菜,又难看又难吃。(CCL语料库)

(二)并列复句套因果复句

复句套用体系中,理论上应存在三种并列复句套因果复句的类型,即并列前项套因果、并列后项套因果和并列前后分句均套因果。通过语料库的检索,仅得到了少量的并列前后分句均套因果的情况:

(10)这件事既是因为他胆小,所以没办成,也是由于警察太多,因而他难以下手。(CCL语料库)

例(10)的结构层次很明显,并列的情况是两组结构类似的因果复句,构成“二对二”的结构关系。

而有关并列句只存在前后单一嵌套因果复句(即并列前项套因果和并列后项套因果)的实例,本人未收集到相关语料,也无法通过自省的方法生产该类复句。可以认为,在现实语料中,复句套用体系不存在并列复句嵌套因果复句的情况。这是多重复句关系中一种隐性的不对称现象。由上述复句层次划分开情况可以看出,因果关系关联词语的套用入并列关系的复句,使得句子的原因—结果的语义表达更加完善充实,其逻辑语义关系较单纯的复句来说更加复杂,构成复句内部的一个包孕层次。

有关说明性因果复句对并列句嵌套中的不同情况,笔者在CCL语料库中检索(因果复句以“因为……所以……”“由于……因而……”为关键词,并列复句以“既……又……”“既……也……”“又……又……”“也……也……”“一边……一边……”“一面……一面……”为关键词)并筛选,得到315条有效语料,并对检索结果做了如下的统计:

表1 因果句与并列句嵌套类型的频数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因果复句套并列复句现象比较普遍,并列复句套因果复句的情况几乎没有,在复句套用体系中构成一种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在说明性因果句套并列句的内部,也存在不平衡的情况,果标的套用频数大与因标,而因标果标同时套用的情况极少,可以认为关联成分的嵌套能力存在差异:表结果的关联成分>表原因的关联成分>表并列关系的关联成分。

二、制约关联成分嵌套能力的因素

(一)逻辑语义基础

复句作为一种语言形态,是思维活动的物质表现形式,必须要在人类思维逻辑的制约下生成,所以复句可以视为几个命题按照一定逻辑语义关系组织而成的复合命题,复句的关联成分大致类似于逻辑中的命题联结词,内在的逻辑关系统摄着所有的外在的分句间的语义及形式的关系。通过考察复句内在凝固的逻辑关系,可以一定程度把握其外显不对称的成因。徐阳春就指出:“(逻辑语义关系)是对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单位的语言片段在相互组合中所表现出的内在的语义联系的抽象,反映在复句中,则具体表现在分句与分句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7]34

结合以上分析,因果关系成分与并列关系成分在嵌套上的不对称现象,有其内在的逻辑动因。

我们来看一句关联标记隐藏的复句:

(四)训练实践中必须重视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力量;以肩为轴的摆动力量练习;以髋为轴的加速一制动摆动练习,它是短跑动力的源泉,是实现快速伸髋和积极着地技术的基础。

他们解释清楚了,这件事就好办了。

这句可以同时表示条件、假设、因果三种事理的关系。即: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见表1。水泥采用山西文水生产的P·O 42.5水泥;砂为山西汾阳普通河砂,细度模数为2.92;再生粗骨料为太原市某小区拆迁废弃混凝土,粒径5~20 mm;天然粗骨料为太原某石场破碎的石子,粒径5~20 mm;减水剂为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钢纤维为郑州禹建钢纤维有限公司生产的铣削型钢纤维,产品特性见表2;受拉端钢板和试件粘结所用胶为南京天力信粘钢胶。本试验的钢纤维掺量按钢纤维体积含量分别为0%、0.3%、0.5%、0.7%和1%,用再生粗骨料替代30%的天然粗骨料。

她竭力睁大眼睛,假睫毛根根翘起,显出非凡的专注,说,哦,我以为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呢,没有人告诉我!原来你都看在眼里了,你能这样说,我非常高兴。

如果他们解释清楚了,这件事就好办了。

只要他们解释清楚了,这件事就好办了。

因为他们解释清楚了,所以这件事好办了。

可见表示假设、条件、因果关系的标志关联词都有着共同的逻辑基础,即表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蕴含关系。它们分别与多样性的客观事理结合构成不同的逻辑语义关系,故此三者在逻辑基础上可以互相套用。如:

(11)因为只要一立春,天气就开始回暖,所以我那时最期待春天。(CCL语料库)

(12)如果我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去参加比赛,就会提前告知你。(CCL语料库)

2.4.3 肾脏病患病率知晓情况 结果(表3)表明:再次问卷调查时,认为肾脏病为“常见”疾病者较初次问卷调查时增多(P<0.001),认为肾脏病为“少见”疾病者较初次问卷调查时减少(P<0.001)。其中,再次问卷调查时,讲座组认为肾脏病为“一般”疾病者较初次问卷调查时减少(P<0.05),认为肾脏病为“常见”疾病者较初次问卷调查时增加(P<0.001)。

而在并列句中,表并列、选择、递进等关系与广义因果句的三种语义关系之间并无逻辑共性,存在逻辑基础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因果关系成分和并列关系成分共现的情况不会很多(根据CCL语料库检索得出的有效语料数量仅315例)。在逻辑分析中,不同命题联结符号的结合力呈现递减的规律:┐ >∨ >∧ >→ >↔,结合力越强的逻辑联结符号,与命题的联系越紧密,在语句中外显的距离就越近。因而像“一边……一边……”这种合取关系的逻辑语义形式,结合力强于类似“因为……所以……”的表蕴含关系的逻辑语义形式,故前者难以根据事理关系套叠后者,并列复句嵌套因果复句的情况较少。所以,逻辑中命题联结符号所代表的内在逻辑关系的结合力,造成了说明性因果句无法被自身结构结合力更强的并列关系成分所嵌套。

此外,“因为……所以……”所表达的说明性事理关系,反映因果聚合与彼此间的顺承,因和果之间不是严格的平行关系,故对句法形式和语义限制较低;反观并列结构,并列平举的事理关系往往要求分句间在结构和意义上保证平行,因此在逻辑上因果关系的外延大于并列关系,故“因为……所以……”就更加容易套用表并列的逻辑关系。

在逻辑关系中,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所承载的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表示蕴含关系;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承载联言判断,表示合取关系。同样的,在表达假设关系和条件关系的复句中,其承载的逻辑关系和和因果关系复句一致,因此,邢福义把条件句、假设句、因果句都纳入广义的因果复句。

(二)关联成分的内在特性——离析度

刘云引入了关系词语“离析度”的概念,指出“复句关系词语的离析度是指固定搭配成对的复句关系词语离析的能力”[8]17,即两两匹配的关系词语分离的能力,并以形式化的衡量标准的考察出关联词语间的离析能力的差异。关系词语的嵌套,也是其离析度的形式表现之一。离析度越高,其嵌套其他关系成分的能力就愈强。音节数、词类以及句法特点等都是制约关联成分离析度的重要因素。

1.音节数

我国银行多数为国有控股银行,行政色彩依然较为浓厚,经营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不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公司治理:一是不断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之间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避免党委会对以上“三会”的过多干预;二是健全资本约束机制,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三是建立有效的人员选聘机制,不断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四是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不断完善这四方面工作,才能进一步提高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化程度,银行业高利润也才能有更加坚实的体制基础,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小企业发展的功能。

复句关系词语离析能力与其音节数相关。可以认为关联词语的音节数对不同类型复句的嵌套存在影响。一般情况下,单音节关联词的套用能力要弱于双音节关联词。如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既……也……”等,这些关联成分一般不能套用其他关联成分,反而常被其他双音节关联成分套用。

(13)因为做这份额外的兼职,既影响身体,又耽误时间,所以趁早别想了。(CCL语料库)

(14)由于他的身材既高又壮,因而常常被人称作“巨人”。(《读者(合订本)2006年》)

单音节的关联词语往往成对进入复句,很少省略,多表示并列关系,其意义和形式结合紧密,中间不能再插入其他关联成分和结构关系,难以形成多层结构。故双音节的“因为……所以……”中,可以嵌入单音节的“既……又……”“既(也)……也……”的并列结构。

汉语词汇历史演变趋势之一就是双音节化。在汉语的演变中,单音节词难以准确的记录和表达日趋丰富的概念,故借助于已有的单音词,通过拓展其音节数,更高效地承载信息的意义。比如,说明性因果关系标志“因为”一词是由在上古时期一般的单音节词“因”演变来的,比较可知“因”必“因为”的语义句法限制条件更多,使用频率也更低。反观并列复句,关联词语往往是以单音节(如“既……又……”“既……也……”“又……又……”“也……也……”等)或是重复的双音节(如“一边……一边……”“一面……一面……”等),这种单音节的关联词语往往凝固性更高,形式和意义均要求呼应并一致,整体性强且难以分离。而刘云[8]总结的各种复句关系类型中,因果关系关联词“因为……所以……”的离析度最高,因而嵌套能力最强,被嵌套能力最弱,可以套用离析度较低的并列类关系词语。

2.词类特征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主要指城市中具有减灾、防御、避难及灾后恢复作用的各类城市绿地,主要功能是供避难者避难及对避难者进行紧急救援。具体包括防止火灾发生和延缓火势蔓延,减轻或防止因爆炸而产生的损害,成为临时避难场所(紧急避难场所、发生大火时的暂时集合场所、避难中转点等)及最终避难场所、避难通道、急救场所、灾民临时生活的场所、救灾物资的集散地、救灾人员的驻扎地、倒塌建筑物的临时堆放场等,中心防灾公园还可作救援直升机的起降场地。

同时,计算船长综合了理论允许最大值与原《办法》限定的最大船长,在其区间内差额选值计算,得到对应的允许最大船宽,结果见表4。

位于昆明主城区的云南顺丰金碧辉煌营业点,快递小哥们麻利地卸货、分拣、装车,皮带机、滚筒机有条不紊地运转。面对“双11”包裹大幅增长,快递小哥们已应对有序,驾轻就熟。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重要标志,在复句中起到标明复句关系的作用,邢福义根据关系词语隐性的逻辑基础,将其进一步分为“显示、选示、转化、强化”四种功用[2],可以说,这四种功用集中体现了关联词语本质上的关联性,而不同关联词语的关联性强弱是有差别的,也即离析能力的差别。

在当前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机电安装已经成为其中的重点,不仅对于水利工程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也决定了水利项目的运行水平。因此在现代研究中,机电安装成为贯穿于整个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始终的关键点,做好造价管理,对于确保机电安装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从词类的角度看,丁俊苗考察发现:连词的关联性强于副词[9]。连词是起连接功能的词,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语义关系。而副词的语法功能是作状语修饰谓词语,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别:连词类关联词语的作用主要是标明分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连接的成分要有在前后呼应,“结构形式上具有粘附性,不能单独成立,必须以另一段话语为依存”[3]。虽然同为虚词,但在复句中,其语义明确,表明逻辑语义关系具有独立性、明晰性和显性的特点,关联强度是最强的,如“因为”、“如果”等。而表示关联的副词和连词的区别在于副词在整个复句结构上独立性不如连词,与组合的成分关系松散,很多时候就需要借助语境理解。例如:

例(15)中,后一分句连词“那么”和副词“就”共现,可以发现“如果”与“那么”相互配合,表条件关系,“那么”关联后一分句;而“就”虽可以承接前一分句,标明条件结果关系,但其是处于条件关系的下一个层次,即“那么”关联的范围大于“就”。例(16)中的“那么”后面出现了逗号,显示了其独立性更强。“那么”和“就”分属连词和副词,可见连词的关联强度是要强于副词的。这与刘云(2008)的结论“连词的离析能力要强于副词”是一致的。

如果改为“突然下大雨了,所以我不去上学”,则因果的说明性关系的强度就会一定程度降低,而如果去掉“因为……所以……”则其逻辑语义关系就会发生歧义,分句之间还可能被理解为条件关系。

(16)如果人类文化不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那么,人类文化的保存、积累与发展就成为绝对的不可能。(CCL语料库)

(15)如果允许违规行为不受惩罚,那么纪律的权威就会为违规行为所侵蚀。(涂尔干《道德教育》)

因为下大雨,所以我不去上学。

我们知道,连词只具备标明关系的连接功能,而表关联的副词除了连接功能以外,还作为某个句子成分,担任句法语义关系。根据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10]、王自强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11]、周刚的《连词与相关问题》[5]等书及词典中对连词和副词的分类,这里认为表并列关系的副词有:“一边……一边……”“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时而……时而……”“间或”“偶或”“忽而……忽而……”“既……又……”“既……也……”“又……又……”“也……也……”“有时……有时……”“则”等等。而连词只有:跟、和、及、同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而、因为……所以、由于、所以、从而、故、故而、结果、可见、免得、是因为、是由于、因此、于是、“之所以……是因为……”、致使等等。表示因果关系的副词包括:便、才、就、则、难怪、原来、反正等。

可以发现,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多为连词,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多为关联副词,而连词的关联能力强于副词,关联能力影响嵌套能力,故前者可以嵌套后者。

3.句法特征

汉语小句之间的组合需要依据一定的句法规律实现,句法特征一定程度上标示着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故句法特征是制约关联成分套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处主要考察出现在因果关联词与并列关联词后所引导成分的差异。

A组

(17)我们既要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又应该沉着冷静,稳扎稳打。(CCL语料库)

原因分句中农家是“生活单位”和“生产单位”两种属性,因而结果上要求农家车辆具备“载人”和“装货”的两种功能结果。两组四个小句,两两并列,分别构成因果,形成了结构上“二对二”的关系。

(19)他一边走路一边思考问题。(CCL语料库)

B组

(20)因为下雨,所以今天的比赛推迟。(CCL语料库)

(21)因为吃坏了肚子,所以他请假回家休息了两天。(CCL语料库)

2.6 在2#仓滑模施工时为增加上人梯的稳定,也须进行连墙件预埋钢板的埋设,其水平间距L1=1.2m,每层5个,竖向间距为 H1=3.6m。

(22)因为小李一直体弱多病,所以他吃得也少,精神也不好。(CCL语料库)

(23)由于他既聪明又有老练的业务水平,因而入职以来一直受到领导的肯定。(CCL语料库)

上述关联词语嵌套的差异就是句法特征所制约而造成的。A组复句不能套用其他关联成分,而只能被其他关联成分套用,后边要求出现动词性的词或短语,并且形式要求一致性强,构成平行的并列关系。B组的说明性因果关系词可以套用并列关系词,后边出现的句法结构比较灵活,不必有严整的形式和意义的结构,既可以是词、词组,也可以是句子、复句,且前后分句的句式不必要求一致,意义也不需要存在平行的结构上的对应关系,如B(20)“因为”后搭配了动词“下雨”,后一分句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B(21)句前一分句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后边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单句;例(22)、例(23)前后分句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可见如果一个关联词后能承接的句法结构多,那么它套用其他关联成分的能力也就越强,故说明性因果关系词自然就可以套用并列关系词。

(三)认知动因

语言不是封闭自足的体系,作为思维的载体,语言与人的普遍经验和认知能力密切相关。从语表出发探究复句的语义套层,须了解复句语义所隐含的普遍的人类认识特征。一个复句形式的产生,必然伴随着一个认知过程,而这一过程也一定会影响到这个复句的语义,从而形成不同的复句的语义层次关系。

认知语言学中存在“象似性”原则,即语言符号及其结构序列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理据的、可以被论证的属性。因果复句的语言形式和语义的构成是根据表达需要任意搭配的,实质上这种语义关系的形成受制于人类基本的思维能力。

根据givón提出的顺序象似性原则[12],人类对世界的基本认识按照从原因到结果的探究顺序,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之间第一性的关系就是时间上或事理上前后接续关系,故相同条件下叙述顺序对应所描述事件的顺序,其在语言中则体现为汉语的因果复句都遵循着先因后果的认知顺序和表述顺序。

通常人的思维是顺向的、线性的,在信息编码与接收时,往往已知信息先于未知信息,原因置于结果之前,所以因果复句的典型标志就是“因为……所以……”,这是符合自然和时间的感知顺序的。

而表示并列范畴,在认知上是纵切的、非线性的,如“一边……一边……”表示时间上的一致性;“既……又……”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平列,不存在认知上的推理过程。

以下图1-3为因果结构和并列结构在互相套用时的认知顺序:

图1 因果结构套并列结构

注:其中A、B为因果关系,a、b为并列关系。

图2 并列结构套因果结构

注:其中A、B为因果关系,a、b为并列关系。

图3 并列结构的前后项均套因果结构

注:A、B、C、D 为因果关系,a、b为并列关系。

从图1、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表示横向线性关系的A→B和保持纵向平行关系a·b分别对应因果关系结构和并列关系结构,只有保证了A和B的线性顺序与a和b的平行顺序,其才能保持结构上的对称性,句子才能成立,如图一所示。否则,如图二,高层结构的a和b(并列结构)是不对称的结构,这就是并列句无法嵌套因果句在形式上的认知动因。而图三也就解释了为何只有并列复句的前项和后项分别嵌套因果复句,整个复句才能成立的原因。

从距离象似性看,根据givón提出的相邻原则——形式关系是意义关系的临摹[13],形式的距离越小,意义的关联度越高,语义关系密切的成分在结构上也比较靠近。结合因果句与并列句,因果句从“原因”到“结果”的需要经历一个推演论证的逻辑过程,而并列句中并列项的认知过程是同步的,并列的前后项之间只能对等地结合,无法实现观念事理上的交错,在形式和功能上需要保持最大的一致关系。根据马清华整理分析,满足并列结构要求的“对等”“对照”“相似”的心理认知上的联想频率之和为23.15,高于原因——结果的1.325[14]56,即并列结构的词语相互之间引发联想频率高于因果结构,故并列结构的心理·语义距离更小,在人的认知上结构更为凝固,产生了更高的意义关联度,导致了并列复句内无法嵌套因果复句,而反过来因果复句因其因果项内在的语义距离较大,故结构的松散度较高,可以将并列句嵌入其中。

复句套层体系中,关联标记配套出现的因果句和并列句的嵌套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因果复句整体结构较为松散,可以在各个分句上嵌套并列复句;相反并列复句的凝固性强,对各分句的限制条件较高,无法分别嵌套因果复句。通过对CCL语料库中相关语料筛选并统计,考察其嵌套情况发现:在各种关联成分中,因果复句表结果的关联成分嵌套能力最强,表原因的关联成分嵌套能力次之,而并列复句表并列的关联成分嵌套能力最弱。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从关联成分内在的性质特征考察,发现其受逻辑语义基础、关联成分内在的离析度的制约,即合取关系与蕴含关系的逻辑联结符号结合力的强弱,以及两两匹配的关系词语分离的能力(离析度)的限制,并在音节数、词类和句法特征上都得以印证;另一方面是外部心理认知制约的结果,从象似性理论来看,线性认知的因果关系与非线性认知的并列关系相比,因果结构的心理?语义距离高于并列结构,因而并列结构的意义关联度更高,在人的认知上更为凝固,造成了两种类型的复句在互相嵌套时的不对称现象。

注释:

①因复句的关联标记往往配套出现,故本文主要关注关联标记配套共现型的因果复句和条件复句,而非关联词仅单个出现的情况。同时为方便研究,本文的复句采用邢福义(2001)《汉语复句研究》的分类:因果复句主要指狭义的、典型的说明性因果复句,即因果句,且因标和果标配套共现,以“因为……所以……”为代表,不包含假设句、目的句和条件句等;并列复句主要是并列项表示事理、行为状态等共存的并列平举关系结构,且形式上关联标记前后配套共现,包括“既……,又(也)……”“又(也)……,又(也)……”“一边……,一边……”“一面……一面……”等。不包括选择和连贯关系的并列结构,如“不是……而是……”“或者……或者……”等。

②文中“因标”和“果标”的说法,来自朱斌《汉语复句句序和焦点研究》,意为“原因标记”和“结果标记”。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中华书局,2014.

[2]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王维贤.现代汉语复句新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5]周刚.连词与相关问题[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92、15.

[6]朱斌.汉语复句句序和焦点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

[7]徐阳春.复句关系的语言、逻辑考察[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9(3):32-38.

[8]刘云.复句关系词语离析度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6):15-21.

[9]丁俊苗.论关联词语的关联强度与层级体系[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6(7):50-55.

[10]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1]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12]GIVÓN T.Isomorphism in the grammatical code:Cognitive and biological considerations[J].Studies in Language,1991,15(1):85-114.

[13]GIVÓN T.Syntax:A functional-typological introduction:Volume II[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0.

[14]马清华.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A Study on the Asymmetry of Nested Causal and Paratactic Complex Sentences with Marks

GUO Zhenɡ

(College of Chinese Literatur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79,China)

Abstract: There is an obvious asymmetry between the causal complex sentence and the juxtaposition complex sentence in Chinese.In reality,there are four types of nesting of these two types of complex sentences:cause tag nested compound sentence,result tag nested compound sentence,causal tag nested compound sentence,and before and after sentence nested causal sentence.Through investiga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applying ability of causal complex sentences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parallel complex sentences,and the nesting ability of result markers in causal complex sentences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cause markers.The reasons for this asymmetry a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ogical semantic basis,segregation of correlative components and psychological cognition.

Keywords: Causal Complex Sentence;Compound Sentence;Nested

中图分类号: H1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66(2019)06-0036-08

DOI: 10.16069/j.cnki.51-1610/g4.2019.06.006

收稿日期: 2019-03-10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小句中枢理论的有标复句层次关系自动识别研究”(16JJD740013)

作者简介: 郭争(1994—),男,河南南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辑、校对: 王兴全]

标签:;  ;  ;  ;  

有标因果复句与并列复句嵌套的不对称现象考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