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成本增加导致经济效益下降的原因分析_管理费用论文

财务管理成本增加导致经济效益下降的原因分析_管理费用论文

关于财务管理费用增加引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费用论文,探析论文,财务论文,企业经济效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呈现出在低水平基础上逐年下滑的特点。从根本上讲我国企业经济效益逐年下降具有增长方式和体制等方面的深层原因,但从企业销售收入的构成看,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大幅度增加。因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宏观上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的资本效益为基础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要加快相关制度建设,规范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三是要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增大扭亏力度。其中,建立健全的资本效益为基础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经济效益水平极为低下

企业经济效益特别是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普遍下滑,是1996年最为突出的现象,许多人将此归结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但事实上,企业经济效益自1989年后就明显逐年下降,从1988年到1995年,企业经济效益的核心指标资金利税率平均每年下降1.5个百分点,从1990年到1995年,平均每年下降0.65个百分点。浙江省的情况基本上与全国相同,虽然每年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明显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1)。

表(1) 全国及浙江省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的变化 %

年份 19881990199219941996

全国 20.212.29.8910.27.6*

浙江 25.415.813.211.18.26

带*号的为估算数,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浙江统计年鉴,下同。

其他经济效益指标的逐年下降趋势也十分明显。比如,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利税率1985年为24.02%,1990年下降到13.52%,1995年进一步下降到11.23%;产值利税率1985年为20.96%,1990年下降到10.41%,1995年再下降到9.19%;销售利润率1985年为11.92%,1990年为3.33%,1995年为3.09%。这种企业经济效益逐年下降的趋势,表明我国的工业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问题,而1996年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下滑所引起的普遍关注,则表明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状况已经十分严重。事实上,从1993年至今,我国工业企业的资本利润率(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一直低于银行利率,1993年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平均资本利润率约为7.17%,1995年约为4.28%。浙江企业的经济效益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资本利润率也很低,且逐年下降。1993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平均资本利润率约为9.36%,1994年约为7.27%,1995年约为4.98%,1996年预计约为4.5%。这种在低水平基础上的逐年下滑,是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逐年下滑的几个原因

总体上讲,我国企业经济效益逐年下降具有增长方式和体制制度方面的深层原因。但从企业销售收入的构成看,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增加,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税赋等因素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并不大。

从浙江省的情况看,1987年到1995年,销售成本比率(产品销售成本含销售费用)与产品销售收入的比率基本稳定,表明企业或者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因素消化在了企业内部,或者通过产品提价转移了出去(见表2),未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原材料价格上涨、折旧率提高等成本因素,基本上不是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与1989年相比,成本原因对企业平均资金利税率的影响不超过1个百分点;与1987年至1995年的平均水平相比,不超过0.8个百分点。

表(2) 浙江省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销售成本比率 %

年份 19871989199119931995

销售成本比率 83.285.988.781.583.6

修正值80.582.883.681.583.6

其中:销售费用占 1.741.352.86* * 2.54

注:由于1993年以前企业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摊在成本中,因此,1987至1991年的销售成本比率实际上要较上述数字低2.5-5个百分点,依此修正后的数字为参考数。1993年销售费用不详。

税赋的情况较为特殊。从浙江省的情况看,企业销售税赋率(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占销售收入的比率,不含所得税)基本上是逐年下降的,从1987年的7.08%下降到1995年的4.83%。税制改革后税赋对企业效益的影响也不大,1994年企业销售税赋率仅比1993年增加了0.35个百分点,而且,1995年比1994年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1996年预计比1995年更低,约为4.7%左右。但是,在企业销税赋率逐年下降的同时,也存在企业利润总额占利税总额的比率逐年下降的现象。如浙江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87年利润总额占利税总额的比率为55.2%,1991年下降到39.6%,1996年进一步下降到36.75%。近年来,还出现企业上交税金大幅度增长、企业实现利润下降的现象。如1996年浙江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上交税金比上年增长17.36%,实现利润反而下降了2.84%;其中,国有企业上交税金增长了14.11%,实现利润下降下48.93%。上述表明,税赋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比较复杂。但从总体上说,虽然企业上交税金增长快于企业利润增长具有某种不合理的成份,但规范的税赋基本上不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情况就不一样。从1993年到1996年,浙江企业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增加极快,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管理及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从1993年的5.94%上升到1996年的约11%。其中,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从1993年的4.64%上升到1996年的约6.9%,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从1993年的1.3%上升到1996年的约4.2%。这个增长幅度,远远高于企业利润的增长。1993年浙江省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财务及管理费用总额是其利润总额的1.44倍,1994年是3.24倍,1995年是3.29倍,1996年约为4.27倍。从1994年起,企业的财务及管理费用总额就超过了利税总额。1990年以后,特别是1993年以后,企业经济效益的逐年下降,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上升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比较我国与日本企业销售收入的构成,可以进一步说明财务及管理费用增加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1995年,浙江独立核算工业的销售收入中,企业生产成本约占81.1%,销售费用约占2.54%,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占1.17%,财务费用占4.05%,管理费用占6.75%,利润(含所得税)占2.96%。如果将增值税计入销售收入,则1995年企业销售收入的构成为:生产成本占78.21%,增值税、销售税金及附加占(相当于税制改革前销售税金及附加的概念)4.65%,销售费用占2.45%,财务费用占3.91%,管理费用占6.16%,利润(含所得税)占2.86%。这个结构,与80年代初日本企业的平均水平比较,差异很大。当时,日本企业销售收入结构的平均水平是:生产成本约占80%(管理费用计入生产成本,一般不单独反映),销售费用约占1-2%,销售税金约占6%,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约占2-3%,利润约占10%。相比之下,目前我国企业的税赋较低,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与日本基本相当,财务费用比率则比日本企业高1-2个百分点,生产成本及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率要高出4.4个百分点,两者相加我国财务及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要比80年代的日本高出5-6个百分点。这一差异,与销售利润率的差异基本接近,表明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过高,的确是我国企业效益较低的主要财务原因。

进一步研究发现,造成企业财务费用的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流动负债及其借贷成本的大幅度增加。1993年,浙江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流动负债为1103.22亿元,当年的财务费用总额为31.12亿元,每百元流动负债的借贷成本不足3元,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3%;1995年流动负债为1937.31亿元,企业财务费用总额为132.12亿元,每百元流动负债的借贷成本超过6.8元,比1993年增加了一倍多,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4.06%;总体上讲,从1993年到1995年,财务费用的大幅度增加对企业平均资金利税率的影响大约为3个百分点。其中,流动负债增加的影响约1.3个百分点,筹资成本因素约1.7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增加的原因就比较复杂。1993年,浙江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管理费用总额为114.32亿元,占销售收入的4.76%,1995年约200亿元左右,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约为6%,1996年这一比重已超过6%。管理费用大量增加的原因之一是企业根据规定将一些原先税后列支改为税前列支并计入管理费用;原因之二是企业新承担的社会负担,如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项目的支出;原因之三是政府部门各项收费的增加;原因之四是部分企业将相当一部分销售费用计入管理费用;此外,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和离退休职工费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省有关部门对全省600余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1995年企业离退休职工的费用支出约占其销售收入的1%,一般社会负担约占销售收入的0.42%,养老保险等支出约占销售收入的1.7%,政府部门的有关收费约占销售收入的0.5-1.5%。上述几项合计约为销售收入的4%左右,其余的2%主要是企业开支的。从1993年到1995年,管理费用增加对企业平均资金利税率的影响大约为2.5个百分点。其中,养老保险等费用的影响约0.7个百分点。

此外,亏损企业亏损额的增加对企业平均经济效益的逐年下滑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从统计资料看,浙江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呈逐年上升趋势。1995年与1987年相比,亏损额增加了约13倍,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占盈利企业盈利总额的比例从1987年的5%,增加到1995年的30%,1996年约为31%,利润总额因此而减少了三分之一,对企业平均资金利税率的影响大约为1个百分点。

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思路

总体上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出路在于两个根本转变,这就要求加快企业体制改革,使企业具有内在的提高经济效益的动力和要求。同时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资本效益为基础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直观看企业经济效益逐年下降是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逐年增加的结果,但其深层原因是企业缺乏资本效益的观念、缺乏以资本效益为中心经营企业的相应制度。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以来,并未尝试建立以资本效益为基础的激励与约束,也没有严格地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仍然沿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和承包制时期对企业的管理、考核方法。这是我国企业经济效益逐年下滑,特别是资金利税率逐年下降的体制和制度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效益低下的局面,必须结合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并建立以资本效益为基础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法人治理结构的意义,一是在于通过规范的组织程序,将企业的经理置于董事会的领导和监督之下;二是在于通过法定程序使国家产权代表、企业党组织领导和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强化民主管理;三是真正实行产权清晰、职责明确、政企分开;四是建立科学的、规范的决策、执行、监督互相制衡机制。

所谓以资本效益为基础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就是将企业经济效益的核心指标资本利润率(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作为考核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并将此作为奖励、惩处企业经营者的主要依据。这一机制的作用是:企业经营者必须尽心尽力,实实在在降低一切成本和费用,追求资本效益的最大化。

(二)加快制度建设,规范政府行为,使企业过高的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尽快降到合理的水平。

必须承认,我国企业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吃”掉的。因此,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在短期内取得效果,必须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降低财务费用的努力要有多方位的考虑:一是可以考虑调整利率结构,适当降低短期存、贷款的利率,一年内的存、贷款利率可在现有的水平上再调低0.7-1个百分点,使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利息支出能降低15-20%。二是采取有力措施压缩企业三项资金占用。目前,企业三项资金占用数量很广,压缩三项资金占用的工作涉及面很广,难度很大。因此,必须下大决心整顿经济秩序,加强经济法的执法力度,为企业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企业也要加强自身努力,合理确定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存货,加快资金周转。三是继续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使企业流动负债能适当减小,减少利息支出。

降低管理费用首先要求规范各级政府的各项收费,使企业的规费负担率控制在确定的范围内,如不超过0.5%。而且,市以下各级地方政府的收费,要有省政府的许可。其次,要尽快规范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的收缴办法,以及在交纳上述各项保险后离退休职工费用、医药费用等支付办法,尽快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要进一步规范管理费用的列支办法,加强约束,特别是要加强对企业赞助、捐献的约束,并确定企业管理费用率的最高限额,近期最高比率可以考虑确定为4%,长期可确定为2-3%。第四,适当调整税制税率及其收缴办法。管理费用的大幅度增加的原因之一是企业的避税行为,对此,一是可以考虑降低所得税率,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和其它企业,或开发区内的新办企业,所得税率统一,同时强化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工作。二是强化个人收入调节税的征收工作。三是可考虑对企业赞助、捐献、交际等费用课税。

(三)加大扭亏工作,重点要放在制度创新上。

亏损企业亏损额的增加是导致企业平均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加大对亏损企业的工作力度,要有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最重要的是制度创新,为企业增盈扭亏建立长期的制度保证,以达到“治本”的目的。制度创新要结合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及建立以资本效益为基础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一是要建立“预警”机制,要在企业发生亏损之前就采取果断的措施。当企业的核心效益指标资本利润率下降到最低标准或事先确定的考核标准时,无论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无论企业经营者原先的业绩、贡献有多大,都要立刻启动“走人机制”,同时立即进行审计,并要有“赔偿机制”。二是要建立连带责任制度。经营班子或决策班子的其它成员要根据其在决策中所起的作用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对亏损企业或核心效益指标已低于最低标准的企业,要相应削减全体职工的工资、奖金、福利。三是追究企业主管部门或投资主体有关领导的责任。四是利用兼并、剥离、托管、破产等手段,加强对亏损企业的重组工作。有关部门要研究出台亏损企业的管制办法,强化对亏损企业的监督、管理、重组、扭亏工作。

(四)加快结构调整,加强对高效行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发展。

虽然企业平均效益下滑是各产业的共同现象,但在各产业中,经济效益是不平衡的,有的仍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比如,1995年浙江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平均资金利税率为8.35%,但机械、电子、医药、石油化工等主要产业,其资金利税率均高于平均水平,约在9%-12%之间。这种经济效益各产业不平衡的现象,为我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另一条思路:这就是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较好的主导产业,加大经济效益较差的产业部门的调整力度,使部分低效资产能从这些部门撤出来,投入到高效行业,以获得较高的结构效益。

标签:;  ;  ;  ;  ;  ;  ;  

财务管理成本增加导致经济效益下降的原因分析_管理费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