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双语教学全面改革的实验研究_英语论文

小学双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验研究论文,双语教学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国际交往日趋频繁,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媒介,其地位和作用愈显重要。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离不开大批精通英语的各类专业人才。这种人才通常称作双语人才。双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双语教学。因此,从小学实施双语教学,培养汉英双语人才,已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关系我国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双语人才的培养仅靠传统的外语教学是难以奏效的。

从小学实施汉英双语教学,逐步将英语作为部分学科的教学语言、部分课外活动的语言,则可以有效克服传统英语教学学用脱节的弊端,有助于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过关的目标。为此,我们确立了“小学双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研究”这一课题,并立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进行了为期六年的实验研究。

二、实验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为依据,针对我国传统英语教学所存在的弊端,从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实施汉英双语教学,实现大幅度提高小学生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目标,为培养适应未来国际化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双语人才打好基础。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改革英语教学、实施双语教学,大幅度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小学毕业时,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并超过现行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初中毕业水平。

2.通过双语教师培训,使多数学科教师能在学科教学中使用英语,全部英语教师做到能用英语讲授一门其他学科,实验班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3.通过双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促进实验班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小学毕业时,实验班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好于对照班。

三、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传统英语教学弊端分析与改进对策研究

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传统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六大弊端”:一是注重应试,方向不正。传统英语教学重知识灌输,轻技能训练,没有把英语作为技能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语言来看待,走的是一条应试性教学的错误道路。二是开设过晚,周期过长。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是从初中开设英语,少数地区是从小学中、高年级开设英语,极少有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学生英语学习的起始年龄普遍过晚,学习周期也拉得太长,极易出现厌学情绪。三是各自为政,缺乏衔接。传统小学英语教学无大纲,没有统一标准和要求,各地、各学校各自为政:有的开,有的不开;有的每周开三、四节课,有的只开两节课,目标要求也不尽一致。然而到了初中,各地、各学校大都执行全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一般都是另起炉灶,从头教起。到了高中,虽然在教材上能体现出其连续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却依然存在着教学内容重叠、低层次重复浪费等问题。四是容量不足,节奏缓慢。传统英语教学容量明显不足,有限的词汇量、视听量、说练量和阅读量直接制约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再加上教学节奏缓慢,教学语速过慢,势必影响教学效率和学生正常语速下扑捉英语信息能力的形成。五是通道单一,缺少实践。学生仅靠每周的几节英语课学习英语,缺少来自多方面的应用机会。所以,很难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六是观念有误,方法陈旧。传统英语教学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

针对传统英语教学所存在的上述弊端,我们以大外语教学观为指导,立足整体改革,进行系统的对策研究,提出了“早起步、大容量、多通道、重习得、创情境、促迁移”的英语教学策略:(1)早起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儿童语言习得关键期,强化英语教学、实施双语教学,有助于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基本过关的目标。(2)大容量。在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加大词汇量、视听量、说练量和阅读量,让他们在多听多读、多说多练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英语水平。(3)多通道。为学生学好英语多辟通道。在课程设置上,变“单课型”为“多课型”,增设英语视听课、阅读课、活动课和用英语教授的其他学科课,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实践机会与空间。(4)重习得。遵循语言习得规律,让学生在习得的基础上学得英语。(5)创情境。运用多种形式、多种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体态运作等直观情境,给学生以形象具体的感性认识,变抽象的知识灌输为形象的信息传递;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思维过程中,变被动的知识接受为主动的知识探究;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同运作下,变静态的知识传授为动态的技能训练;创设交际情境,变单向传输为双向或多向交际,变死板乏味的学术式演讲为丰富有趣的生活化交际。(6)促迁移。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研究,促进汉语对英语的正向顺迁移。主要包括认知迁移、技能迁移和情感迁移。

(二)构建小学汉英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在借鉴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和英语教学实际,我们设计了一种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使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双语教学像液体一样渐渐渗入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实施这种模式要遵循“先少后多、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程设计上,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每周至少四节课;在强化英语听说训练的基础上,从低年级开设艺英课(用英语上艺术课)、中年级增设数英课(用英语上教学课)和综英课(用英语上综合实践活动课)、高年级再增设科英课(用英语上科学课)和社英课(用英语上社会课),不断拓宽双语教学的学科领域;在双语课程的开设比重上,要逐步增多、循序渐进:低年级每周可设一至两节双语课,中年级每周可设三至四节双语课,到高年级每周至少开设五至六节双语课,使双语课程的开设率能达到总课时数的20%以上。

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不仅体现在学科课程领域,还应渗透到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领域。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课外英语视听活动(看英语电影、电视,听英语广播、故事等),课外英语说练活动(英语角活动、朗诵会、故事会等活动),课外英语阅读活动(开辟英语阅览室、指导学生阅读英文读物等)和课外英语文体活动等。要通过双语广播、双语板报、双语展览和双语标志牌等创设一个有助于学生双语学习的校园环境,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也可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家庭和社区双语教育环境。

(三)合格双语教师培训的研究

推行双语教学,双语师资是关键。当前推行小学双语教学最大的障碍在于缺少合作的双语教师,因为在传统的单学科师范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英语教师往往教不了其他专业,而其他学科教师又不能用英语施教。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们加大了对在职教师培训的力度,采取两条途径培训双语师资:一是对具有某一学科专长的英语教师进行学科专业培训;二是对有较好英语基础的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英语培训。我们边培训、边使用、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对条件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要求:对有较高英语水平的教师,要求他们尽量用英语教授学科知识;对有一般英语水平的教师,在强调用英语教学的同时,也允许他们用汉语维持其教学;对英语水平较低的教师,则要求他们在用汉语教学的同时,学会用英语表达有关专业名词、术语,学会运用一些简单的课堂英语。同时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决不可盲目从事,无的放矢。

(四)提高双语实验班学生整体素质的研究

双语教学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最终目标的。在双语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当今小学生素质发展中的某些缺陷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公民教育、科学教育、创造教育与健康教育。

四、实验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比较法、行动研究法等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1995年,我们从青岛市的两个区各选择一所实验小学作为试验点,每个试验点从一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实验班学生和教师随机选定,由教科所制定研究方案、培训实验教师,使他们掌握试验要求、方法和程序。整个研究采用教育科研人员与实验教师相结合的办法,边研究、边试验、边总结、边改进、边提高。实验规模逐年扩大,实验学校逐年增多,现已增至十个区(市)的十一所实验学校,实验周期为六年。

五、实验研究的结果

(一)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水平超过预定目标,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初中毕业班。

据统计,经过六年的实验教学,实验班学生平均掌握英语单词2500个以上、常用短语500条左右,并初步具备了听说读写和自学英语的能力。实验班学生英语学习愿望强烈、学习兴趣浓厚、自信心强、语音语调纯正,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的初中毕业班,均数显著性检验为P<0.001,呈极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小学双语实验班与初中对照班英语测试成绩比较

(实验班n=94,对照班n=92,df=184)

(二)实验班学生其他各学科成绩均高于平行的对照班。

从两所小学六年级的双语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各科期末考试成绩的统计来看,实验班的语文、数学、自然和计算机等各科成绩的优秀率均高于非实验班。(见表2)

表2 小学双语实验班与对照班各科测试成绩比较

(实验班n=208,对照班n=229)

(三)实验班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良好。

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科学素养、创造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进行了一次对比测试,发现实验班学生的综合素质均高于对照班学生,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班。(见表3、表4)

表3 小学双语实验班与对照班创造性思维测验成绩比较

(实验班N=80,对照班N=40,***为P<0.001)

表4 小学双语实验班与对照班创造性思维特性测验成绩比较

(实验班N=80,对照班N=40,***为P<0.001,**为P<0.05)

(四)实验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和教师培训,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敬业精神、理论素养、情感素养、艺术素养和科研能力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验教师的英语水平明显提高,能用英语讲授其他学科的双语教师已达60余人。实验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已蔚然成风。在整个实验研究期间,实验班教师共承担市级以上公开课和观摩课53节,受到国内外知名专家的好评。几年来,先后有8名实验教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4名实验教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18名实验教师被评为市青年优秀专业人才;共有17名教师被评为国家和省市优秀教师,2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劳模。

实验教师素质的明显提高又进一步促进了实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先后有6所实验学校被评为省市规范化学校,有9所学校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或文明标兵单位。实验学校共获各种单项奖励32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5项、市级23项。

六、讨论与建议

1.实验研究证明,“早起步、大容量、多通道、重习得、创情境、促迁移”的英语教学策略是符合英语教学规律的,是有助于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在儿童外语习得敏感期开设英语,实施汉英双语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技能的形成,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建议经济发达地区从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并创造条件实施汉英双语教学,缩短学生英语学习周期,力争在义务教育阶段实现英语基本过关的目标。

2.小学双语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实验证明,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先少后多、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双语教学原则是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我国传统英语教学走出困境的一条成功之路。双语教学应该成为经济发达地区高质量、高水平实施义务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

3.大批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当前在小学推行双语教学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双语师资短缺的问题。除了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之外,建议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应通过增设双语专业为中小学培养大批合格的汉英双语教师。

4.任何教学改革实验都应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终极目标。在小学双语教学中渗透公民、科学、创造与健康教育,是针对现今小学生素质发展中的某些缺陷和不足所做出的正确选择,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然而,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所培养的教师是单科型的,难以适应双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素质培养的需要。建议师范院校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加强跨学科课程教学,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

5.实验研究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和机制上的配套。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课程改革、教材编写、教师调配和中小学衔接等方面,为推行双语教学创设良好的条件与环境。

标签:;  ;  ;  ;  ;  

小学双语教学全面改革的实验研究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