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氧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探讨论文_王桂荣

王桂荣 (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 河南焦作 454000)

【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药氧应用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丁咯地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药氧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6.7%,对比有差距(P<0.05)。结论 中药药氧治疗方法应用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后循环缺血情况,改善眩晕症状,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药药氧 治疗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252-01

后循环指的是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等,供血部位为颈叶、枕叶、小脑、上段脊髓、丘脑以及脑干等。后循环缺血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后循环缺血可导致眩晕症状,由于椎基底动脉缺血、脑梗死或椎基底动脉疾病等原因,导致后循环缺血,从而引起眩晕。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30例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中药药氧治疗,并与其余30例单独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的患者作对比,分析中药药氧治疗对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作用,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56.2±3.4)岁。15例高血脂,19例高血压,26例糖尿病。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史、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抗血小板凝集、调节血脂、调节血糖、调节血压等基础治疗。采用静脉滴注方式,滴注200mg丁咯地尔+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治疗半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采用中药药氧进行治疗。将冰片、三七、丹参、石菖蒲、天麻等中药制成复方煎剂浓缩液,通过氧气雾化方式给药,在氧气湿化瓶内加入50ml中药浓缩液,使患者吸入氧化药液,低流量给氧每间隔2小时一次,每天早晚1次中药药氧治疗,连续治疗半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疗效评价

后循环缺血主要表现为眩晕,常伴随四肢乏力、视觉障碍、呕吐、头晕、头脸麻木、头痛等症状,观察患者上述症状改善情况。若患者经治疗后,眩晕、呕吐及恶心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生命体征稳定,无神经系统病状,则可判定为痊愈;若患者经治疗后,眩晕症状基本消失,突然站立时有轻微眩晕感,则可判定为显效;若患者经治疗后,眩晕症状明显改善,眩晕次数减少,眩晕程度明显降低,则可判定为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则可判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数据差异用(P<0.05)表示。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在30例观察组患者中,共有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在对照组30例患者中,共有4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注:两组对比(P<0.05)

3.讨论

后循环缺血是临床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可伴随出现步态不稳、短暂性意识丧失、肢体乏力、面部麻木及跌倒等症状。中医理论指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主要由于淤血、阻窍、痰湿等原因引起,使元神受损、脑窍缺氧,从而导致眩晕[1]。冰片、三七及石菖蒲等中药具有祛痰开窍、活血化瘀等功效,将其混合制成中药复方煎剂浓缩药液,放入湿化瓶,再加入氧气即可制成药氧,患者通过鼻腔吸入后,可进入血液中,达到开窍醒脑、祛痰熄风、活血化瘀之功效[2]。在这个过程中,氧气是药液的载体,可充分发挥药液作用,使药液在血液中扩散。采用中药药氧法治疗,可有效提高人体肺泡向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脑部供氧量,从而达到改善脑部缺氧缺血的状态[3]。中药浓缩药液主要针对痰湿蒙窍、淤血阻窍等病因而制,应用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制作简便,服用方法简单,可有效避免中药口服苦味,吸收快,效果好,安全有效。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西医常规治疗后,采用中药药氧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对照组单独采用西医治疗,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可见,采用中药药氧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缺血状态,改善眩晕症状,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对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药氧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隋术强.应用晕止定眩丸治疗眩晕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12(10):216-217.

[2]李育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症56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08(01):162-163.

[3]陶昆,贾天华.中西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2,10(02):124-125.

论文作者:王桂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0

标签:;  ;  ;  ;  ;  ;  ;  ;  

中药药氧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探讨论文_王桂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