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8万亿私人资本之路_国内宏观论文

走出8万亿私人资本之路_国内宏观论文

8万亿民间资本的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路论文,民间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微妙的时期。国民的高储蓄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低,8万亿元民间资本似乎只有数字上的象征意义。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车主要靠政府投资拉动。政府的这一措施很大程度上支撑了中国GDP的高速增长,但这一空间正在急剧缩小。最近几年,我国价格指数呈负增长,通货紧缩情形加剧。这背后,反映出的是资本紧缩,投资不旺,以及中国经济的深层问题。

20年前,中国一直是短缺型经济,长久处于隐性通货膨胀之下。供给不足主要是由于当时国内资本严重不足,资源开发能力不够。在改革开放新方针指引下,外部资本、技术、新思维的流入以及劳动力资源的解放、流动,促使中国经济发生了世人瞩目的“东方奇迹”。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投资拉动居功至伟。由于发展的起点低,当资本稍有渲泄的空间时,能量便得以充分释放、利用,作用则发挥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就也愈加显得“气壮山河、昭彰天日”。

当困扰多年的经济短缺现象一去不复返时,“买方市场”出现。竞争性领域投资过剩,预期回报指数下落,暴利机会减少,似乎中国也患上了“资本过剩症”。数万亿元的民间资本没有去处,只能躺在银行里“食利”。但同时,在一些利润较高的领域,如金融、电信、电力、石化等行业,几乎还是国有资本的专属领地。

为了驱赶银行内的民间资本,央行不断降低利率。过去10年间,人民币存款的年利率从最高峰的10.98%降至现在税后的1.8%以下。但货币政策的效用似乎递减很快,中国经济依旧在通货紧缩的边缘徘徊。

至于民间投资不振的问题,关键在于国家对投资领域有诸多限制,缺乏一个民间金融资本向实业经济转移的良好渠道,导致民间资本难以在高增长、高利润行业发挥效用。如果无法使“财尽其用”,中国经济就不会有多赢的局面。

2001年是中国受到世界空前尊重的一年。从中国加入WTO到申奥成功,中国真正成为世界之中国。未来数年里,中国将不可避免地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不过,民间资本能否被激活,是决定中国经济增强持续发展动力的关键。

不破不立。民间投资存有困惑,也就意味着僵局的坚冰即将被打破。毕竟中国需要有自己的民族产业、民族资本,在世界独一无二的诱人市场中,与强大的外资直接较量。春天已经来临,新的时代即将开始,何去何从,一切需要谨慎地把握。

标签:;  ;  ;  ;  ;  

走出8万亿私人资本之路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