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因整合而精彩——谈小学品德与地方课程的内容整合策略论文_陈勇

课程因整合而精彩——谈小学品德与地方课程的内容整合策略论文_陈勇

陈勇 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西岩镇中心小学 422000

【摘要】小学品德课程与地方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和价值取向上,具有诸多同质性。但是,如果要将两门课程进行并驾齐驱的全方位整合,这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同时对课程整合方法性指导的价值意义不大。因此,根据省小学阶段课程开发品德“+”的指导意见,结合小学品德学科资源开发乡土化的特点,在如何从内容上进行有效地整合,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一是依据课标梳理教材,宏观架构整合主题;二是依据目标,精挑细选微观处理整合资源;三是依据学情,精彩纷呈选择呈现方式。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 地方课程 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057-01

围绕立德树人,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与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全面梳理国家课程、地方课 程、校本课程中重复交叉的内容,提炼课程整合主题,整合相关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实施的综合性。根据这一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教学中小学品德课程与地方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和价值取向上具有诸多同质性,同时现实中执教这两门学科的老师也基本上都是同一批教师,这就为两门学科的整合提供了外在的师资条件。鉴于此,我们品德团队从课程整合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等三方面对小学品德与地方课程的整合进行了专题研究,其中课程内容的整合探索是两门课程整合的前提。

一、依据课标梳理教材,宏观架构整合主题

(1)课程性质的共同性为整合提供方向前提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地方课程》存在着不少相近的课程理念,重叠的内容标准。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

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特点。湖南省地方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内容包括湖南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项专题教育。课程设计秉承“来自本土、面向湖南、服务当地”的理念,注重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充分反映湖南的地方特色,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传承、风土人情、民间艺术等,认识家乡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感受“湖南精神”,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情感。从以上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两者都是属于活动型的综合性课程,课程落脚点相近基于生活化体验,课程教学内容选择都应该基于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地方课程明确提出要注重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

(2)内容目标共通性为整合提供内容基础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它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每个单元的课文共同形成一个鲜明的学习主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地方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乡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综合性课程,形成湖南沿革、湖南环境、湖南文化、湖南经济、和谐湖南五大主题,在每个主题下设若干个模块内容。整合,将可以统整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

由此可见,品德与地方课程都是根据主题来编排教材的。带给我们的思考就是,我们能不能按照按品德与地方课程课标,梳理他们的共同内容,然后选择几个有共性的主题进行整合。

二、依据学情,精彩纷呈选择呈现方式

情的把握提高课堂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把学情作为教学内容呈现的基本依据,会使教学内容选得有效,让学生学得高效。

1.依据学情,选择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资源呈现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教学主题、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把握好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呈现相关资源。各种资源的呈现,要适合学习需要,讲究成效。如《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第一次试教时,老师在引导学生了解五星红旗的含义这一环节,她出示了革命烈士的照片加上凝重的配乐,希望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了解五星红旗的意义。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发现,这样的资源呈现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难以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二年级学生他们好动、爱玩,喜欢听故事。根据这一特点,第二次试教,老师就改用了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资源。先语音播放革命先烈郑明德的故事,再由学生补充讲述自己了解到的故事,如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等。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统一,英勇地献出了生命,进一步感受五星红旗是由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五星红旗的含义就留在学生的心中。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悟”是个体经验的整合和提升。面对学生感觉遥远而陌生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我们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种熟悉、亲切地资源,创设情境,内化内悟。

2.资源呈现,注重体验避免形式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几年小组合作已成为热门话题,似乎一有公开课,就必然少不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刚开始做课时,我们也深陷其中。在《炎黄子孙》的教学中,我们尝试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一个小组选择微课进行学习后,再进行小组个性化的汇报。结果发现,让二年级的孩子进行个性化的汇报简直就是揠苗助长。老师引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吃力,反而没有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表达的机会。合作太难,分享不易。我们重新思考,寻找问题症结,开始重新寻找孩子更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来替换一些没有实效的小组合作。我们首先引导孩子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微课;接下来,在小组合作学习微课资源之后,不再进行小组的个性化展示,而是根据我们整合的地方资源,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闯关当中来。这样,一步步引领孩子体验,孩子学得更有滋味,也更有收获。所以,我们在组织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到孩子。关注孩子,以更好地进行资源整合,让孩子在更丰富的资源中走进生活。

整合是一种途径,也是一种策略,通过整合,能起到“1+1>2”的效果。当然,整合的研究与探索也应该“与实俱进”,就是要让小学品德课程内容的整合力求扎实、源于真实、走向丰实,从而真正使整个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在整合的东风中“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邬冬星.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浙江教育出版社.

[2]浙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编.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手册.

[3]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陈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课程因整合而精彩——谈小学品德与地方课程的内容整合策略论文_陈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