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隙感染12例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_李玲莉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隙感染12例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_李玲莉

李玲莉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 荆州434000)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12~2015年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隙感染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2例患者在积极治疗配合有效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隙感染微创有效,配合专业护理,提高了治愈率。

【关键词】椎间孔镜;腰椎间隙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腰椎间隙感染是当今脊柱外科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椎间盘是人体最大的无血供应组织,机体的免疫功能难以发挥,抗生素也很难在其中形成有效的抗菌浓度,因此即使大剂量联合使用抗生素,效果也不明显,痛苦极大,给病人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1]。我院于2012~2015年以椎间孔镜治疗椎间隙感染12例。其中原发性椎间隙感染3例。椎间隙结核3例,椎间盘微创术后感染2例,椎间盘开放性手术后感染4例。均以椎间孔镜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护理要求较高,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2~2015年,我院行椎间孔镜治疗椎间隙感染12例。其中原发性椎间隙感染3例。椎间隙结核3例,椎间盘微创术后感染2例,椎间盘开放性手术后感染4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2-63岁,平均49岁。椎间隙感染部位L3/4,2例,L4/5,8例,L5/S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血常规、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实

验室检查,并行X线、CT及MRI检查初步诊断,并经术后病理结果确诊。

1.2病情观察 12例患者均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8例在术后原症状消失,4例患者症状缓解,切口仍有轻微疼痛,但术后5-9天内因咳嗽、翻身、便秘等可再次诱发切口疼痛,给予曲马多100 mg,肌注,症状缓解;3例患者翻身、弯腰、站立困难,原手术切口有明显压痛,低热持续数天。

1.3治疗效果12例患者均先行保守治疗控制急性期后,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术,后用生理盐水加庆大持续冲洗,并置引流管1根,疼痛即明显好转,16周治愈。

2护理

2.1心理护理根据个体化差异进行护理,耐心地向患者讲述手术精确定位,切口小,出血量少,创伤小,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及时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心理,从而减轻疼痛 [2],并取得其理解与配合。营造良好的医患沟关系,确保诊治的顺利进行。

2.2疼痛护理

12例患者主要以腰痛为主要症状,可向臀部或者下肢放射,咳嗽、打喷嚏、翻身、弯腰即可引起剧烈疼痛。我们应仔细观察引起患者疼痛的每一个动作,操作尽量集中进行,避免过多翻身搬动患者,引起疼痛,并告之尽量避免不正确的卧床姿势。在精神上常给予患者安慰、鼓励,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曲马多、哌替啶等镇痛药缓解疼痛。亦可通过聊天、听音乐等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患者疼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体位护理

患者绝对卧床,睡硬板床不仅能够缓解腰部疼痛,又能防止感染扩散。指导患者定时轴向反身,以防止褥疮发生,翻身时,动作要轻柔,不能过猛,以免加重患者疼痛。患者小便时使用接尿器,避免使用大便盆而抬起臀部引起胸腰段的脊柱向前屈曲。患者大便时尽量使用一次性尿垫。每班要进行皮肤观察再进行交接。

2.4术前护理

术前护土应向患者交待手术目的、方法,及与开放手术相比较的优点,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以更好的配合医生工作;并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翻身姿势,搞好个人卫生,严格查体有无感染源,术前备皮,常规消毒。根据具体麻醉方式,告知饮食注意事项及禁饮食时间。

2.5术后护理

2.5.1采用平移法将病人移至病床,动作轻柔,尽量减少震动,减少血压及脑脊液波动引起的头晕等症状,注意保护引流管,避免脱落。

2.5.2术后去枕平卧硬板床6h,观察生命体征并如实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向医师报告,急时处理。

2.5.3引流袋应低于身体平面,防止引流液逆流,确保冲洗引流通畅,每日应冲净引流管内的沉淀物,防止堵塞管道,影响冲洗效果。每日应严格记录引流物颜色,性状,量,及时向医师汇报,注意保持敷料干燥,若渗湿,应及时更换。

2.5.4注意观察切口及双下肢感觉活动情况:术后注意观察伤口,若渗液过多,应及时更换。麻醉清醒后要及时询问双下肢感觉运动状况,若有异常及时联系医师行相应处理,若腰部及下肢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感觉异常,说明椎间隙感染并末控制或引起蛛网膜感染,应及时协助完成相关检查,如细菌培养、血常规等,并给予相应治疗方案。

2.5.5饮食护理嘱患者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建议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粗纤维饮食,新鲜水果、蜂蜜等。

2.5.6肺部感染、褥疮护理 做好个人卫生,确保床铺整洁干燥;保持空气清新,定时翻身拍背,排痰,并按摩受压处;采用轴向翻身,动作轻柔。

2.5.7康复锻炼术后应指导患者行双下肢功能煅炼,术后第一天即可行双足趾屈伸及双下肢交替直腿抬高活动,防止神经根粘连,且要轴向翻身,防止脊柱扭曲;患者4周后开始在床上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6周后佩带腰围离床活动,以便尽早地恢复脊柱功能,促进背仲肌韧带力量的增加,增加脊柱的稳定性[3]。但腰围不宜长期使用,要行腰背肌力量训练,以免肌肉萎缩,影响功能。

3.讨论

总之,椎间隙感染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护理工作者不仅要运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服务于患者,还要通过个体化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术前恐惧、紧张心理。术后选择有针对性的专业护理,康复功能锻炼,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刘振华,周建生.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Ⅱ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脊拄脊髓杂志,2002,10(6):350-351.

[2] LehmerJ,Marwinski G,Lehr S,et a1.Ambient odors of orangeand lavender reduce anxiety and improve mood inadental office[J].Physiol Behav,2005,86(1-2):92-95.

[3]李晶,吕国华,康意军等.术后重症腰椎间盘炎治疗方法的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2):70—71.

论文作者:李玲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8月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1

标签:;  ;  ;  ;  ;  ;  ;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隙感染12例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_李玲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