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拆卸电钻清洗方法的持续改进论文_陈美,谢兰

陈美 谢兰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 408499)

【摘要】目的:提高不可拆卸电钻的清洗质量。方法:通过对不可拆卸电钻清洗后采用目测及ATP监测清洗质量,发现清洗质量合格率低,对清洗流程不断持续改进,制定出标准化清洗流程进行清洗。结果:改进后的标准流程清洗的498把不可拆卸电钻采用目测及ATP监测合格率均上升。结论:采用标准化清洗流程,能提高不可拆卸电钻清洗质量的合格率。

【关键词】不可拆卸电钻;清洗方法;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352-02

复用器械清洗质量是影响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器械上任何残留的有机物,都会形成细菌或芽孢的保护膜而影响灭菌效果,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1]。有资料显示,对医疗器械进行彻底地清洗可显著减少附着有机物的含量以及3-4个对数的细菌数量,如清洗效果不彻底,则会导致整个消毒灭菌过程的失败[2]。因此,清洗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清洗环节中,不可拆卸电钻结构特殊,有腔隙、齿缝且不能拆卸,因电动按扭处及电池腔不耐湿而不能进行机械清洗及湿热消毒,按常规的手工清洗流程进行处理,目测监测合格率为80%,ATP监测合格率仅为45%。我院于2013年10月开始专门针对不可拆卸电钻实行专人清洗,不断对清洗过程持续改进,然后制定了标准的清洗流程,标准的清洗流程通过6个月对498把不可拆卸电钻清洗后进行质量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院不可拆电钻的清洗方法报道如下:

1.方法

1.1 操作前的用物准备

器械清点分类台、软水高压水枪、纯水高压水枪、高压气枪、清洗小蓝框5个(①号清点分类框、②号酶洗框、③号软水擦拭框、④号纯水擦拭框、⑤号消毒框)清洗小桶4个(分别盛装鲁沃夫1:270全效多酶清洗液、软水、纯水75%酒精);灭菌纱布块(低纤维絮小毛巾)5张、消毒后的软毛牙刷、管腔刷、棉签、带光源放大镜、ATP监测仪。

1.2 标准清洗流程

1.2.1冲洗

清点后取出电池,将电池盖关闭,钥匙将电钻夹头打开到最大位置,用高压水枪冲洗夹头内腔及钥匙孔5秒,反复5次。

1.2.2浸泡

将冲洗后的电钻夹头部及钥匙放置于鲁沃夫1:270全效多酶清洗液专用小桶内,浸泡5分钟。

1.2.3洗涤

用消毒后的软毛牙刷对电钻夹头固定齿缝部位及连接处在多酶桶内进行充分的刷洗,管腔毛刷对夹头内腔及钥匙孔进行搅拌擦拭,用钥匙将夹头不断张开闭合反复操作5次。用沾少量酶液灭菌纱布块擦拭电动按扭上、下、左、右侧面、缝隙及其周围凸起部位10秒,按压电动按扭3次再重复擦拭操作。然后打开电池盖,继续用沾少量酶液灭菌纱布块对钥匙、电钻外表面、电池盖及电池腔内部进行擦拭,擦拭完毕盖上电池盖,放入②号蓝框中。

1.2.4软水擦拭

打开电池盖,用半干软水纱布块擦拭钻头表面反复3次,将电钻夹头端及钥匙浸入软水桶内,用纱布块擦拭3次,放入③号蓝框中。

1.2.5 纯水擦拭及漂洗

换清洁手套后,打开电池盖,用半干纯水纱布块擦拭电池腔内部及电池盖内面反复3次,关盖。钥匙将电钻夹头打开到最大位置,用纯水高压水枪冲洗夹头内腔,反复操作3次,将电钻夹头端浸入纯水小桶内,用纱布块反复擦拭3次,放入④号蓝框中。

1.2.6 消毒

1.2.6.1非耐湿部件

用75%酒精纱布块对电钻的外表面、齿缝、夹头及内腔进行擦拭消毒。

1.2.6.2耐湿部件

电池盖及钥匙放在湿热消毒器内90℃3分钟,处理完毕放入消毒的⑤号蓝框中。

1.2.7干燥及上油

用高压气枪进行干燥,重点部位是电钻电池腔内部、夹头内腔及齿缝处,然后用专用油重点对齿缝及夹头内进行保养。

1.3 质量监测方法

1.3.1 目测监测

1.3.1.1 肉眼检查

对每把清洗后的电钻的外表面、电池盖内外面、电池内腔、钥匙、钥匙孔、电动按钮等处用肉眼仔细检查是否光洁、有无血液、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表面有任何残留物及斑点均判断为不合格。

1.3.1.2 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对每把清洗后的电钻用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查夹头齿缝处是否有血渍、污渍残留物质。有血液、污渍判断为不合格。

1.3.1.3 95%酒精棉签检查

对每把清洗后的电钻用95%酒精棉签搅拌夹头内腔及齿缝,棉签变色及有残留物为不合格。

1.3.2 ATP荧光监测

每批次清洗后的电钻随机抽取一把,用ATP测试棒分别涂擦电钻夹头内腔、齿缝、电池内腔及外表面,按操作规程进行测试,监测结果≥20为不合格,10~20之间为临界值,10≤为合格。

2.结果

6个月对498把不可拆卸电钻进行清洗后采用目测监测及ATP监测清洗质量,监测结果见表1,其中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有1把出现血渍,95%酒精棉签检查出现棉签变色2把、少量污渍残留物1把,目测合格率为99.2%;ATP监测2次不合格的数值分别为52、36;1次临界值数值为18。临界值按不合格计算,ATP监测合格率为99.1%。

3.讨论

为了保证清洗效果,在清洗过程中的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3.1 清洗用的纱布块或低纤维絮小毛巾必须进行灭菌处理,每个程序不能交叉混用。

3.2 每个程序的蓝框不能混用,⑤号消毒框要及时进行湿热消毒后才用于盛装消毒后的电钻。

3.3 电钻夹头内腔、齿缝及电动按扭是处理的关键部件,夹头内腔及齿缝处要反复旋紧、松动,充分冲洗和刷洗,电动按扭擦拭时纱布不能过湿,必要时用棉签或干牙刷进行处理。整个清洗过程电钻按扭处不能有任何液体进入,电池盒内保持干燥。

3.4 电钻有锈迹时先用棉签沾取适量的除锈剂进行局部除锈处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电动工具成为骨科不可替代的主要工具之一,如使用清洗不合格的电钻,病人存在很大发生院内感染的安全隐患。院内感染一旦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延长了患者疾病康复的时间,增加了患者所承担的医疗费用负担,同时对医务人员的健康及安全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3]。不可拆卸的电钻因其结构的特殊性,采用常规的手工清洗流程,不能达到很好的清洗效果。因此,我们加强监测,不断持续改进,针对性拟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化清洗流程并严格执行,能提高不可拆卸电钻清洗质量的合格率,从而为病人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骆平.妇科门诊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7):2628-2629.

[2] 李桃.医疗器械两种清洗消毒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59-60.

[3] 花锦兰.诊疗器械有效清洗方法探讨.护理研究,2006.20(3C):246-247.

论文作者:陈美,谢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  ;  ;  ;  ;  ;  ;  ;  

不可拆卸电钻清洗方法的持续改进论文_陈美,谢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