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围术期护理观察论文_韩旭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围术期护理观察论文_韩旭

韩旭

(武汉市中心医院 湖北武汉 430014)

【摘要】目的: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的急性心梗 患者行围术期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3月到2015年4月于笔者单位行PCI治疗的AMI患者共50例,在围手术期为其实行相应的护理,观察护理后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护理后全部痊愈出院,无人有严重并发症。结论:围术期护理通过术前准备、术中控制、术后处理实现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对于行PCI治疗的AMI患者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关键词】PCI;急性心梗;并发症;围术期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2-0182-02

AMI是一种程度较为严重的冠心病,临床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临床常以PCI手术为患者进行治疗。该术法以机械方式将处于闭塞状态的冠状动脉直接开通,有恢复血流的效果[1]。该术法是侵入式术法,术中影响因素多,为了保证术后良好预后,需要为患者行围术期护理,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现作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3月到2015年4月于笔者单位行PCI治疗的AMI患者共50例,行心肌酶与心电图检查,确诊为AMI无误。其中,男性患者有33例,女性患者有17例,年龄最小者45岁,年龄最大者86岁,平均(67.05±15.48)岁。梗死类型如下:前壁梗死22例,下壁梗死16例,非ST段的抬高性心梗3例,其他类型心梗9例。

1.2 方法

1.2.1临床治疗 将患者在6小时之内送入造影室,于股动脉处穿刺,作局部麻醉,对冠状动脉进行血管造影。按照所得图像对发生全闭塞或者次全闭塞的动脉血管行PCI手术治疗,以球囊或支架进行血管扩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围术期护理

1.2.2.1术前 AMI患者在最初发病的4小时内有极大的猝死风险,针对其强烈的心室颤动,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急诊准备。患者一经入院立刻实施心电图检查,并给予氧气吸入,令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硫酸氯吡格雷等急救药物。取其左侧肢体,作周围静脉置管。将患者假牙、衣物及身上的各种装饰品脱下,以免影响急诊操作或给术前检验结果带来干扰。在行血管造影之前,要准备好各类药物、导管及造影仪器,还要提前做好碘敏试验,以免患者因碘过敏而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除此之外,AMI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心理负担,患者因发病后的长时间不适而出现紧张焦虑情绪,部分患者因强烈的濒死感而处于深度恐惧之中。在实行PCI手术之前应为患者提前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如告知患者PCI手术属微创类手术,创伤小,不必对此持恐惧态度;告知患者术中注意事项,消除其忧虑的同时,可以提高患者配合度。

1.2.2.2术中 AMI病情瞬息万变,患者随时可能在术中发生各种危险,如血管痉挛、血流过慢、血栓堵塞、血液无复流或支架脱载,等等[2]。患者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则会感到心律失常、心痛加剧,部分患者出现心脏骤停、血压骤降、心源性休克等问题,最严重甚至直接死亡。术中应加强对并发症先兆的观察,时刻关注患者在心电图、动脉压、神志状态以及凝血功能上出现的变化,做到尽早识别、尽快处理,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

1.2.2.3术后 为患者在术后安排1~2天的绝对卧床和1~3天的足量供氧,确保受损的心肌可以接触到足够的氧气。针对造影剂问题,要安排患者多多饮水,加快其排泄,预防便秘的发生。饮食应以低钠低脂肪的软食为主,不得进餐过饱。做好心理护理,消除其不良情绪。除此之外,还要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热痛表现,及时为其更换敷料,预防感染。

若患者感到胸痛、胸闷,有心慌气短表现,护理人员应为其监测新电波的ST段表现,一旦患者发生心绞痛,要以心电图判断是否再次出现心梗;若患者感到恶心,可能是低血压先兆,这时应为患者测量血压,并为患者提供升压药物,若血压仍然较低,则要交由医生进行处理;部分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发生术后出血,出血位置包括手术切口、牙龈、消化系统,对此应先行止血、扩充、迅速补充失去的血液,再做相关对症处理;股动脉穿刺时置有鞘管,保留期间对其肢体有所制动,未免形成的血栓在拔管时发生脱落,应注意拔管时的动作。

除此之外,因PCI术后的半年左右仍有发生动脉狭窄的可能,故应积极进行出院指导,引导患者调整不良生活习惯,使其按照医嘱规范服药,并定期回院进行复诊。

1.3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17.0加以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卡方值加以检验。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结果具有明显差异。

2.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成功率高达100%,且在护理后全部痊愈出院。无人有严重并发症,仅有3例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2例患者血压低,1例患者有心室颤动。经对症处理后,全部恢复正常。

3.讨论

急性心梗的特征是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并发症多,临床救治不及时将给患者自身及其家庭带来严重伤害。临床多以PCI手术进行治疗,该术法创伤微小、疗效显著、起效极快,可有效降低AMI的高死亡率与高并发症率。目前,PCI手术已经成为我国治疗AMI的主流方法。

围术期护理在本质上是一种综合性护理、全程性护理,护理人员通过术前准备、术中监测、术后维护三个阶段对患者病情、体征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其目的在于预防患者在术中和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即使患者出现并发症也可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有效的救治。从其护理内容可知,围术期护理针对患者发病前后的应激状态进行了对应处理,患者的体征得以被平稳下来,故对于AMI患者的PCI治疗结果,具有显著的巩固作用。本文结果中100%的PCI成功率,轻度的并发症表现,便是其显著护理效果的体现。而张洪云所著《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3]也对其显著效果给予了证实。

4.结语

在AMI患者行PCI治疗的围术期为其进行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谢小丽.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56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8):70-71.

[2]刘慧凤,舒红,刘立骏,施维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围术期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0):55-56+62.

[3]张洪云.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59-60.

论文作者:韩旭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9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围术期护理观察论文_韩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