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论文_张琳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论文_张琳

安康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陕西安康 725000

摘要:随着经济与工业的同时发展使得农村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农民的收入和基本保障大幅提升,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重。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面临的难题及原因,寻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途径。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环境治理

引 言

当前,农村经济进步明显。但与此同时,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依然严重,土地、水、空气等资源质量较差于城市。“十三五”是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离不开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重中之重。[1]“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性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中国的建设不仅包括城市,更包括农村,城市要美,农村更要美,“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美丽中国建设中,美丽乡村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环,只有提高农民生态环保意识,改善当前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才能建设成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

2.当前农村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1 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偏低,是导致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的主要原因。2014年,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的行政村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 10% 左右,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占 47.0%,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占 10.0%。[2]大多农村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还很原始,基本上是拉到郊外的大型垃圾场堆放。即使做一些处理,方法也极其简单。于是,在农村周围便出现了许多巨大的垃圾场。这些生活垃圾中有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玻璃物品和废旧电池等,成分复杂。可利用率低。即使部分已建成污染治理基础设施的农村地区,也因为责任主体不明确、运行维护资金不落实、管护人员不足、规章制度不健全等原因致使设施不能正常运,环境污染加剧。

2.2 种植、养殖业造成污染

种植业污染源主要由农用化肥、农药、农膜和农田秸杆等构成,起源分散,成因复杂。种植业污染源造成生态环境的冲击是多方面的,最明显和直观的影响是对地表水、江、河、湖泊和地下水源的污染。它具有潜在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在治理和控制上有一定的难度,也不容易被人们重视。此外,养殖业也是农业生产的另一污染源,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表明,我国畜禽养殖业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的排放量分别为 1268万吨、106万吨和16万吨,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 41.9%、21.7%、37.7%,分别占农业源排放量的 96%、38%、65%。近年的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也显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在全国污染物总排放量中的占比在上升,一些污染物排放量现在接近 “半壁江山”,已成为流域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2.3工业开发造成的污染

在一些农村,炸山开矿、挖河取沙、围湖造田、乱砍树木造成了对生态系统功能严重的破坏。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片面追求利益经济指标,以不惜牺牲农村土地为代价,肆意开采矿产。致使大量土地退化、耕地质量下降,这不仅使农村土地养分大量流失,而且使流失的地表土进入江河湖泊。造成严重淤塞,致使蓄洪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一些牧区过度开发工业,导致草原剧减,出现严重的沙进入退局面。

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存在难题的原因

3.1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相较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稍显滞后,尤其是过去人人往往忽略的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更为滞后。具体表现在:其一,近年来,各地方政府虽然加大了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与城市相比,各地方政府对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依然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居民对其需求,例如垃圾处理站、生活废水处理厂等设施的建设远远不足。其二,各地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过多地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农村生态环境,在引入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时候没有要求企业具备或建设相应的废气废水处理设施,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生态环保法律法规难以落实和执行

一直以来,国家极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除了《环境保护法》以外,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具体的与土壤、水、空气等具体的法律法规条文,积极推进着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但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出现难以落实和执行的现象。其一,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依据当地制定的相关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其二,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队伍建设不足,满足不了监督和管理的需求。其三,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农村生态环境执法过程中没有做到严惩不贷,甚至出现了为了地方经济利益出现了得过且过的现象。

3.3农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最终还需要农村每位居民来共同完成,但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和农村居民均存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的问题。其一,部分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缺乏对当地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识,认识不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紧密性,缺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理念和行动,直接影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实施。其二,一些基层的农村干部虽然意识到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但由于缺乏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只顾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纵容相关企业和个人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其三,农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农村居民为了提高产量和收益,种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饲料、农药和地膜等,生活中又随意丢弃和排放废弃物,破坏了土壤和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路径

4.1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要实现的是人与人资的和谐发展,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要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农村种养殖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农村种养殖业生产方式过度追求的是利益,大量使用化肥、饲料、农药、地膜等,导致土壤、地下水、空气等严重污染。我们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运用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农村种养殖业生产方式转变,由过去靠数量求胜转型为靠质量求胜。其次,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入农村第二产业,没有具备良好的生态环保能力的企业不能盲目引入。最后,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尤其是要以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发展农村旅游业等,提升农村居民生态环保意识和行为能力。

4.2完善农村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保障。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须也要加大农村生态环保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加快农村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地方政府应积极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同时还要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参与进来,有效应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其次,地方政府应积极规划和布局农村生产生活废水废气、污水、固体垃圾等各类处理设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的迫切需要。第三,大力提高农业废弃物的可利用率,例如提升秸秆利用率、推动农村沼气建设等,多渠道地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4.3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立法和执法力度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监管,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在国家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制定各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条例,同时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监管。首先,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当地农村生态环境标准和条例,让执法者有法可依。其次,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监管力度,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者。最后,加快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队伍建设,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保驾护航。

5.结 语

总之,以上就是我个人见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把农村环境问题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及早规划、及早防范、及早治理。要把农村环保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不断创新农村环保体制机制,探索农村环保工作规律,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环境,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惠远,刘煜杰,张强,于泉洲.关于深化我国“十三五”时期农村环境保护的思考[J].环境保护,2017,45(Z1):10-13.

[2] 王波,王夏晖.我国农村环境“短板”根源剖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02):93-97.

[3]姜明佐.有序进行新农村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吉林农业[J],2016(1):110.

[4]张雪瑞.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农业经济[J],2016(7):8-9.

[5]吴东雷.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环球人文地理[J],2015(14):237.

论文作者:张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论文_张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