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服务、交通区位与旅游经济空间错位研究_旅游经济论文

区域旅行服务、交通区位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位论文,区域论文,交通论文,旅行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14)04-0090-05

       0 引言

       由交通、旅行服务等构成的旅游出行系统对旅游者的外出旅行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1]。通常情况下,服务水平高、交通发达的区域,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此即所谓的服务、交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步性。但在某些情况下,服务较发达或交通区位较优越的区域,其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此即所谓的空间错位性[2]。国内关于空间错位的研究集中在地区居民职住关系方面,通过研究居住与就业地的关系,为减少通勤成本、提高城市效率提供决策依据[3-7]。

       近年来旅游界通过引入空间错位理论,开始研究旅游资源、区位等相关因素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错位现象[8-10]。国内学者对旅游空间错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关系上,部分学者探讨了个别省份旅游空间错位现象[11-13]。纵观上述研究,多数只是定性分析了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错位现象,虽有个别学者对特定区域旅游空间错位问题进行了量化研究,但未见对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旅游空间错位程度开展系统性的量化研究。鉴于此,本文利用重力模型、旅游空间错位指数模型和二维组合矩阵,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旅行服务、交通区位及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程度进行量化研究,以期为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 数据来源与整合分析

       1.1 旅行服务分析

       围绕旅游需求链条,满足旅游者全部或部分旅行需求的服务即为旅行服务,主要包括旅游地为游客提供的出行咨询、订票、导游服务、食宿交通安排等一系列相关服务。按照数据可获得性原则,通常以地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相关网站及旅行社等主要旅游服务机构、组织和企业的数量(简称“旅游服务机构数”)作为旅行服务指标。通过2012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旅行社行业统计公报》、各省市区旅游统计公报及相关网站,收集到当年全国各地区旅游服务机构的数量,依据式(1)计算各地区的旅行服务指数[14]:

      

       1.2 交通区位分析

       交通区位可达性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物质、人员交流的便捷程度,它直接影响着该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为了使各地区交通区位可达性的测评具有统一性和可比性,本文采用旅游交通区位指数,利用地区铁路里程、公路里程、内河航道里程及民航客运吞吐量这4个指标值的加权和计算各地区的旅游交通区位指数。

       根据各地区2012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中国民航局、各地区交通运输厅网站,收集到当年各地区的铁路里程、公路里程、公共交通运营车辆数、民航旅客吞吐量等指标数据,并对这些指标值进行标准化计算:

      

       区位可达性分析中交通要素的权重值可取0.35、0.35、0.25和0.05,分别代表铁路、民航、公路、内河航道的权重[8]。公式如下:

      

       其中:TL代表旅游交通区位指数,

分别代表铁路里程、民航旅客吞吐量、公路里程、内河航道的标准化值。

       1.3 旅游经济分析

       旅游总收入是反映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可用旅游经济指数表示,数据来源于2012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各省市区旅游统计公报。旅游经济指数的计算公式为[8]:

      

       2 旅行服务、交通区位与旅游收入的重力模型

       从几何学的观点看,空间错位是指紧密相连的两种生产要素,其几何重心在空间上呈现一种分离现象[15]。旅行服务、交通区位作为旅游系统中的出行系统,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本文引用重力模型,通过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旅行服务、交通区位和旅游收入的重心分布测度,描述三者之间的空间错位状况。公式如下[16]:

      

       通过计算,我国区域旅行服务的几何重心为东经115.53°,北纬33.39°;交通区位的几何重心为东经114.91°,北纬33.21°;旅游经济的几何重心为东经115.11°,北纬32.39°。其中,旅行服务和旅游经济的重心相差0.42个经度、1个纬度,旅行服务和交通区位的重心相差0.62个经度、0.18个纬度,交通区位和旅游经济的重心相差0.2个经度、0.82个纬度。根据我国31个省市区所处的地理坐标,发现旅行服务、交通区位及旅游经济都偏向于我国东部地区,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交通区位优势,旅行服务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重力模型仅从宏观上描述了旅行服务、交通区位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无法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的旅游空间错位现象,可用组合矩阵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旅游空间错位程度进行系统分析。

       3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错位分析

       3.1 旅游错位指数

      

       3.2 旅行服务、交通区位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分析

       3.2.1 交通区位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分析 根据式(1)—式(4)计算出我国31个省市区的旅行服务指数、交通区位指数和旅游经济指数(表1)。以旅游交通区位指数为纵坐标,并将其划分为好(>50)、较好(30~50)、中等(15~30)、较差(5~15)、差(0~5)5个等级;以旅游经济指数作为纵坐标,将其划分为高(>80)、较高(40~80)、中等(20~40)、较低(10~20)、低(0~10)5个等级[8]。两者相互交叉形成旅游交通区位与旅游经济的二维组合矩阵,在每个交叉方格内填入所归属的地区(表2)。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交通区位较好的地区是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和浙江,这6大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从而证明了交通区位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天津市的旅游交通区位指数为57.2669,远大于我国旅游交通区位的平均值24.4880,说明天津市地理区位优越,交通发展较超前,但受旅游资源条件限制,其旅游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与交通区位存在一定的错位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交通区位处于中等水平,其旅游经济也大多处于中等水平。交通区位条件落后的是青海、西藏、甘肃、宁夏、新疆等,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这些省区的交通区位指数也在不断提高。

      

      

       3.2.2 旅行服务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分析 以旅行服务指数为纵坐标,并将其划分为好(>60)、较好(35~60)、中等(15~35)、较差(5~15)、差(0~5)5个等级[9],以旅游经济指数作为纵坐标,两者相互交叉形成旅行服务与旅游经济的二维组合矩阵,在每个交叉方格内填入所归属的地区(表3)。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旅行服务指数较好的地区包括江苏、广东、北京、浙江、山东、河北、上海、辽宁、河南、山西、安徽、湖北、内蒙古等。其中内蒙古地区的旅游发展受到交通区位、旅游资源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与旅行服务指数存在一定的错位现象;天津、贵州等旅行服务指数偏低的地区,其旅游经济处于中等水平,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错位现象。

      

       3.2.3 交通区位与旅行服务的空间错位分析 以旅游交通区位指数作为纵坐标,以旅行服务指数为横坐标,两者相互交叉形成旅游交通区位与旅行服务的二维组合矩阵,在每个交叉方格内填入所归属的地区(表4)。从表4可以发现,旅游交通区位较好的地区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天津,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北京是首都,其他地区均为沿海省市,交通区位优于中西部地区,优越的交通区位促进了这些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旅行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样,一些旅游交通区位较差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也影响到旅行服务水平的提高。

      

       3.2.4 交通区位、旅行服务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程度 根据式(7)—式(9)计算我国31个省市区旅游空间错位指数(表5)。比较我国31个省市区的旅游空间错位指数,取各地区的旅游空间错位指数绝对值来表现各地区旅游空间错位程度,并按错位指数值的大小将这些地区划分为[9]:1)高错位区(3~5):仅仅有广东1个地区。广东省的旅游空间错位指数呈现高度的负向错位,即广东省的实际旅游收入远远高于预期旅游收入,说明广东省旅游经济发展迅猛,旅行服务和交通区位相对于其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2)中错位区(1~3):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海南、四川和贵州9个地区。其中江苏、辽宁与贵州3省的旅游空间错位指数为负值,表明这些地区的实际旅游收入大于预期旅游收入,旅行服务与交通条件的改善跟不上旅游经济的发展。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海南和四川6个地区的旅游空间错位指数为正值,说明这些地区的旅行服务与交通区位建设较完善,旅游经济的发展还有上升空间。特别是北京、天津、上海的交通区位指数位于全国最前列,但这3个地区的实际旅游收入小于预期旅游收入,显示其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还很大。3)低错位区(0~1):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21个省市区。说明我国旅游空间错位程度不大的地区占绝大多数,整体而言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行服务水平、交通区位条件基本同步。

      

       4 结论

       通过重力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旅游空间错位分析发现,旅行服务、交通区位及旅游经济重心都偏向于我国东部地区,表明我国东部地区交通区位条件优越,旅行服务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利用旅游错位指数模型和二维组合矩阵对各地区旅游空间错位程度的定量分析可知,我国旅游交通区位较好的地区是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和浙江,旅行服务指数较好的地区包括江苏、广东、北京、浙江、山东等,这些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一些交通区位较差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也影响到旅行服务水平的提高。广东省的旅游空间错位指数呈现高度的负向错位,其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预期。总体而言,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行服务水平、交通区位条件基本一致。进行空间错位分析有助于我国各省市区根据自身旅行服务、交通区位的实际情况,探索挖掘潜力、发挥优势以进一步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收稿日期:2013—09—01;修回日期:2013—12—25

标签:;  ;  ;  ;  ;  ;  

区域旅游服务、交通区位与旅游经济空间错位研究_旅游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