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133例慢性阻塞性肺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刘妍妍

探讨133例慢性阻塞性肺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刘妍妍

刘妍妍

(河北省迁西县人民医院呼吸科 河北唐山 064300)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患者133例,对其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133例慢性阻塞性肺患者经过有效内科护理措施,患者的咳嗽、咳痰、气短症状明显减轻,病情显著好转。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患者症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5-0059-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是世界上第四位的主要死亡原因。[1]临床上老年人属于多发人群,主要症状为气流受阻,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和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积极给予有效护理措施,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患者临床症状意义重大。本文笔者对我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3例慢性阻塞性肺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133例患者,均随机选自我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提出的)诊治标准。其中男76例,女57例,年龄在61~85岁,平均年龄为69.13±6.25岁;病程为6~25天,平均病程为12.3±5.7天;18例患者有吸烟史,目前仍吸烟者13例。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且患病时间较长,经济压力较大,从而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恼、紧张、恐惧、多疑敏感抑郁悲观等不良心理,不利于病情稳定及改善。因此,护理人员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如对患者热情接待,友好交流,耐心听取患者的诉求,详细的入院介绍能使之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并耐心做好健康教育;同时,协助患者了解该病发生的原因、诱发因素、预后及转归,让患者对疾病的长期性和难治性客观认识,告诉他们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病情会得到较好改善,生活质量会显著提高,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心理反应,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争取病情早日好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日常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保持病室内舒适、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每天进行室内开窗通风1次,每次保持30min,切忌避免对流,同时给患者披戴好,注意保暖;其次,病房周闱环境禁止吸烟、喧闹,去除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味,以防刺激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另外,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休养,若患者属于慢性阻塞性怖疾病合并有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呼吸困难时,取端坐位;当病情稳定、呼吸困难减轻后取半坐卧位;同时,因患者活动受限,以防局部皮肤受压过久产生褥疮,应加强翻身,必要时可睡充气床垫。

1.2.3氧疗护理 护理人员取加长双腔鼻导管给COPD患者戴好长期持续氧疗,纠正低氧血症,保持吸氧低流量、低浓度,l5~24h/d;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会引起睡眠障碍,加强夜间氧疗有助于睡眠;同时,护理人员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咽部或呼吸道遭分泌物、胃肠道反流物,避免堵塞给氧导管,并检查导管本身扭曲、滑脱等;对肺部感染严重、呼吸道分泌物多患者,护理人员应给患者多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护理措施,并鼓励患者主动咳嗽、排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疗的效果。

1.2.4呼吸道护理 加强呼吸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稀释排出。对神志清醒尚能配合者指导有效咳嗽,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指导患者先行5~6次深呼吸,后于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到咽喉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或患者取坐位,两腿上置一枕顶住腹部,使膈肌上升,咳嗽时身体前倾,头颈屈曲,张口咳嗽将痰液排出。痰液用纸包裹,放入垃圾袋,避免污染环境。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咳嗽无力,阻塞呼吸道,使用吸痰器吸痰。正确的吸痰方法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最有效措施。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加重缺氧,需反复吸引时,中间可给氧。

1.2.5生活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个体情况,制定饮食计划,以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多饮水;同时,指导患者加强体育锻炼,做有氧运动,如步行,应循序渐进,时间由短至长,不断改善机体功能,改善心肺功能和耐力,提高机体抵抗力,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1.2.6健康指导 护理人员将COPD的基本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呼吸功能锻炼技巧及体能锻炼措施向向患者耐心讲解和示范,使患者呼吸功能得到改善,使病情趋于平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2.结果

实施有效临床护理措施,使133例慢性阻塞性肺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所有患者病情均出现明显好转,得到患者及家属好评,促进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对全身的系统影响也不容忽视。临床上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胸闷、呼吸音减弱、食欲减退、气短、啰音、桶状胸、肺纤维化等,可具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心功能不全、睡眠呼吸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因此,临床上不仅要对症治疗,同时实施合理有效临床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中,我们通过对133例COPD患者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如心理护理、日常护理、氧疗护理、呼吸道护理、生活护理及健康指导,使所有患者病情得到较好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受到患者高度好评。

【参考文献】

[1] 刘盛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误诊12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2):562.

[2] 夏国际,黄国明.老年自发性气胸45例临床分析.实用老年医学,2002,16(1):53.

论文作者:刘妍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5

标签:;  ;  ;  ;  ;  ;  ;  ;  

探讨133例慢性阻塞性肺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刘妍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