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对策论文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对策论文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对策

胡海悦(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摘要: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一大批企业快速成长,但是许多企业由于发展过快并且将重心全部放在了经济效益上,所以忽略了财务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和管控。而财务风险作为事关企业生死的重要因素,忽视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危机往往是致命的,由此引发的企业破产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本文对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做出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风险防范;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入,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在给企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挑战和危机,面对这些危机,企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被淹没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是企业自身无力改变的,但是企业可以从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入手,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财务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之一,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能否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现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财务风险的扩大化经常威胁到企业的核心利益。从整体的层面来说,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其可以保证企业内部财务问题的安全,防止企业因为内部财务问题而走向消亡;其次,企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高度相关,企业的财务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稳定运行。总而言之,企业的财务安全应当受到高度的重视,企业应当及早了解到造成财务风险的原因,并相应的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求尽快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在新的网联、信联背景之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营运与风控能力将从本质上得到提升,做大做优平台后在资产获取、风控水平、用户体验、技术研发等方面,更具优势。最终,互联网金融会彻底揭掉它的“神秘”面纱,成为金融体系的底层设施,构成个人信用值的重要组成,并助力金融步入真正的互联网社会。

二、财务风险控制理论概述

(一)财务风险控制的概念

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是指企业在其内部通过调动各种资源、人力等进行完善的控制体系建设,从而确保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够被很好的掌控,处于一个合理区间之内,防止因风险过高导致企业运行受限。从具体来说,其主要财务风险和控制制度两个部分。财务风险主要指的是来自于企业内部或者外部的风险,外部风险表现为市场经济环境、国家政策等不可抗力因素对企业造成的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是指因企业内部各种资金比例的失衡或者是由于经营不善等问题导致的风险。控制制度是一种手段,其表现在企业的财务风险中主要是实现对企业内部风险的控制,从而确保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安全区间总是可控的,以免对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害或者导致企业因风险过大而破产使企业难以为继。

(二)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被称为防护性控制,防护性控制是指在财务活动开始前或者财务风险发生前就提前制定一系列的相关财务运行规范,所有的财务运行过程都将在规范的约束下进行,从而从制度上防止风险的发生。第二种被成为前馈性控制,这种控制方式需要依靠防护性控制,在其制度约束下所进行的财务行为,通过前馈性控制中的科学的风险预测方式,对于财务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准确预测,为降低相关风险程度、制定解决策略制造窗口期。第三种控制手段被称为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在财务运行过程中,风险出现萌芽的初期,通过对于运行过程中计划与实际的细微差异,及时发现风险,遏制风险扩大的苗头。

1.5.1 置管部位 外周静脉留置针可以选择颈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根据相关报道,颈静脉CRBSI发生率较高;下肢静脉易引起静脉血栓,不宜静脉留置针,仅仅一次性应急穿刺短时间使用,输液完成后拔除;上肢静脉是外周留置针穿刺的首选部位[9]。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监督机制不健全

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对于加强企业财务安全至关重要,对于财务风险监督机制的完善首先从明确财会工作的职权划分上开始。为了保证财务风险控制人员能够真正的对于企业每一笔资金流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必须改变以往企业相关负责人或者管理者对于财务事物横加干涉的情况出现,企业应当为财务人员设立专项的权限,即一些重要的财务信息只能由相关拥有此权限的财务人员进行处理,并对于越权干涉财务工作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与此同时,要设立责任人制度,责任人直接进行财务工作,对相关财务工作直接负责,若财务风险出现即通过责任人进行相关风险调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另外,还应当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的财务风险监督部门,这个部门平时并不参与到财务工作中去,与财务部门相对独立,但是其有权定期对于财务部门的信息进行核查,并在核查过后向公司高层上报结果。当财务风险出现后,财务风险监督部门可以第一时间发现产生风险的原因,及时止损并指出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财务预算风险控制薄弱

企业的财务预算不准确是引发企业重大财务风险的一大因素,现有的大多数企业的财务运算形式还是在沿用传统的预算控制方式。在这种预算控制方式中,财务的预算产生过程是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的开展。即财务部门会根据企业相关的业务首先推出一个大概的数字,然后将这个整体数字通过各个部门逐级细分,从而确认到每一笔细分资金。这种运算产生方式中由于缺乏相关数据的支持常常导致在预算产生后其结果相当的不准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实际产生资金与预算资金严重不符的情况,导致企业不得不进行二次采购或是多次采购以满足业务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在业务开始的初期便没能准确地预估其所需要的资金成本,在实际业务进行过程中也无法根据已经制定好的财务数据进行具体执行工作,多次报账或者重复采购不但大大的拉长了整个业务的周期,同时也使得业务运营的成本大大上升,更为重要的是其极有可能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失灵而发生重大财务风险使得企业无法继续经营。

(三)财务风险评估不及时

预制光缆及槽盒应在光缆测量长度前确定安装路径,确保光缆测量路径与光缆槽盒路径一致,由于光缆槽盒安装往往受限于电缆桥架,光缆槽盒的路径确定应经业主、设计、施工单位共同确认。

(四)财务风险控制人员素质偏低

要强化企业的财务预算风险控制体系,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预算产生过程中从上而下的预算产生顺序,转而变成由下而上的预算产生顺序。传统的预算产生顺序在资金总额的逐级分配结构中极为不合理。但是自下而上的预算产生过程则不同,其在预算产生的初期,会要求各部门仔细进行预算分析,并随后上报本部门所需要的预算,在所有部门上报之后将预算数据进行汇总,从而得出所需要的总预算。这种模式从各部门的实际预算出发,相当于所有部门预算之和,而不是将总数按照大概的数据进行模糊分配,从而大大的提高了预算的准确度,降低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其次,在每一个经营周期结束后,要对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预算计算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对于能够准确的上报预算的部门要予以嘉奖,以此鼓励企业内部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推动财务预算向着更加准确地发展。

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的策略

(一)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监督机制

近年来,企业由于财务风险没有得到控制而导致企业破产的案例比比皆是,而在这些案例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监督体系不完善或者根本没有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监督体系,这就造成在风险尚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初期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其后等到风险无限扩大的时候企业在向采取补救措施为时已晚。从客观上来说,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在企业运行稳定的时期也许并没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没有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企业在风险发生的时候往往是极为脆弱的。这种监督机制在企业财务运行的过程中,会对每一条财务信息都进行严格的确认,并在每个周期和财务部门细致的确认相关的财务工作是否符合流程,企业的资金或者现金流是否与财务报表一致。当出现差异时,意味着风险有可能发生,监督机制将会及时将风险上报并追根溯源,找出风险发生的原因。没有监督机制的企业,其财务的运行完全不受监控,不管是外部原因还是内部原因导致风险发生时,企业都不会再第一时间对风险做出有效应对,从而造成风险扩大化并且失控。

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是保障企业财务稳定的重要手段,风险评估机制的缺失导致一些隐形风险无法被及时甄别,从而客观上放纵了财务风险扩大化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不及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在风险发生前,即在该财务运行过程开始前,企业的财务部门没有做到对财务数据的准确核对,在数据开始产生前也没有及时的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于财务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将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降到最低。其次,在风险发生的初期,由于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缺失,对已经发生的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者说没有立刻开展相应风险的评估工作,从而在风险出现的初期错失良机,没有对风险采取有效的遏制措施。财务风险评估的不及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以归类为制度上的缺失,制度上的缺失导致在实际操作出现问题时没有明确的体系或制度可以遵守,也就无法及时的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二)强化财务预算风险控制

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财务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将对于财务工作的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在许多企业中,财务人员只是根据工作内容单一的进行指令性的执行工作,当财务运行出现错误时进行简单的弥补工作,但是却没有意识到这种错误可能会造成重大的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认识不到位,缺少相应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是许多财务工作人员的通病。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两点原因,第一,个人角度来说,其在接受财务教育时只是简单地重视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于企业利益的重视和对于财务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的重视,从而使得其严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这种恶果在其日后的财务工作中显现出来。第二,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在财务人员进入企业内部的财务岗位时,企业忽视了对其进行再教育的重要性,只对于这些人的专业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估,并没有向他们强调风险防范的意识,也没有定期的开展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相关宣讲,造成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低下。

(三)设置科学财务风险评估周期

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估周期是企业减少财务风险的良策,这个周期要成为制度性的存在,每到一个周期强制性的定期开展财务风险评估。在这个制度中,周期设立的依据是最为重要的,科学的风险评估周期能够有效的避免企业的财务风险,但是若是周期的设定过于随意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在风险评估周期的设立上,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以事实为依据,还要兼顾财务部门的工作特点来确定。过长的周期容易导致企业无法及时的开展财务风险评估工作,从而错失良机,该机制的设立也就失去了意义;果断的风险评估周期容易导致财务部门的工作负担过重,影响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造成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大幅下降,反而会增加财务风险自内部萌生的可能。因此,科学周期的设立应当严格参考企业的经营周期并与之高度契合,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四)提高财务风险控制人员素质

财务工作高度依靠专业的财务人才,因此相关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是财务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提高财务风险控制人员的素质首先要从专业素质开始,对此国家应当做出相应的政策支持在高校内对财务专业的学生开设财务风险控制的课程,并且通过各种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使其在受教育阶段就拥有较高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在进入企业之后,企业应当定期开展财务风险控制活动,这种活动可以是讲座、宣讲甚至是互动问答等,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增强员工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确保其在财务工作之中有高度的敏感性,将风险控制细化到员工个人身上。另外,企业还应当对于员工的个人道德素质进行有效甄别,由于企业财务工作受人为因素影响极大,若员工被竞争对手进行利益诱惑,则有可能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无限扩大。因此,对于进入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定期开展职业道德培训,加强员工的个人道德水平,使其在财务工作中严守道德底线,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

丁未(1907年)三月,“徐淮患水,待赈甚迫。南洋学生乃合徐汇学生,假座李公祠,演剧三日,得资助赈。演《冬青树》剧,悉用古代衣冠,实开今日各剧社演历史剧之先河。顾以地处荒僻,不便交通,顾知者鲜而卖座稀”[2]56。

五、结论

现今,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极为的复杂,各种风险都有可能是企业陷入不利的境地,财务工作作为企业的核心工作之一对于企业能否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是多方面的,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提高相关风险控制人员的个人素质等都只能是手段,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思想层面加强企业相关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使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在企业内部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设过程中,企业要做到及时的风险预防、正确的预警分析和完善的风险解决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务必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切不可简单的照抄复制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况瑞玲.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建设[J].中国国际财经 (中英文 ),2017(13):96-97.

[2]唐吉娟.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 ),2015(7):229-230.

[3]李苏.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建设模式分析[J].财会学习 ,2016(21):256.

标签:;  ;  ;  ;  ;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