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分析论文_向国超

湖北省来凤县革勒车镇卫生院,445700

【摘 要】目的:分析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不同术式分为参照组(n=32,给予肛裂切除术治疗)和试验组(n=32,给予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1%显著优于参照组70.6%,两组间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慢性肛裂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肛门功能,值得临床使用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慢性肛裂;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临床疗效

慢性肛裂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任何年龄段的男女患者均可发病。其主要是指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之后出现的溃疡现象。其是导致患者严重肛痛便血的主要原因,且自愈率非常低,从而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1]。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肛裂的最科学有效的方法,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应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已经在慢性肛裂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了理想的治疗学效果[2]。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观察目标,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观察目标,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②病程≥6周,保守治疗无任何效果,符合手术适应症;③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签署协议书。排除标准:①妊娠、哺乳期或月经期女性;②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结核病、艾滋病等;③肛肠疾病如结直肠瘤、溃疡性结肠炎、局部化脓的慢性肛瘘等。其中男37例,女27例,患者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2.5±6.5)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病程(4.9±1.5)年;其中II期肛裂36例,III期肛裂28例。按照不同术式分为参照组(n=32)和试验组(n=32)。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予以统计对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试验组给予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选择侧卧位,对肛管肛门四周皮肤以及直肠黏膜下段进行常规消毒,采用20mL利多卡因(1%)对肛管进行菱形局部浸润麻醉,充分放松肛门。将石蜡油涂抹在双手中指、食指上,四指进行5min扩肛,待肛门得到满意松弛效果为止;肛裂两侧采用血管钳夹住,对肛裂皮瓣进行牵拉,对创面范围予以确定,肛裂三角性皮肤到齿线位置使用手术刀逐一切除,充分下移后位黏膜,确保引流无阻。皮片按照自后向前的顺序切除,内括约肌纤维选择手术刀处置切开的方式,以保证肛门松弛度符合要求。对后位切口予以延长,对括约肌进行手术操作时,必须保证其非阶梯状,以免对引流效果造成影响;对皮瓣进行游离,通过对肛裂下部分内括约肌进行切断的方式对肛门进行松解,直至肛裂顶部;切开皮片过程中要采用2把血管钳予以固定;确保创面充分暴露,黏膜使用血管钳固定,使用纱布一角充分松弛黏膜,保证分离深度充足,使用血管钳充分下移黏膜。使用2/0可吸收薇乔线进行3-6针左右的缝合操作,促使下移黏膜完全固定在暴露着的内括约肌上,其他部位适宜在齿线以下;采用止血海绵进行填塞,使用纱布敷料作包扎固定操作。参照组给予肛裂切除术治疗:麻醉方法、体位选择等同试验组。对暴露的部分内括约肌予以切断,同时一并切除皮下瘘、感染的肛窦等,修剪整齐裂损边缘增殖部分,待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采用止血海绵填塞创面,并采用纱布进行加压包扎。

1.3 疗效评价标准

所有临床症状消失,裂口完全愈合为治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创面或裂口比治疗前有所缩小为好转;临床症状、裂口均无任何改变,病情甚至持续加重为无效[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使用(%)描述总有效率并予以x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明显。

2 结果

试验组34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其与参照组34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0.6%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下表。

表 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截止到目前为止,临床尚不完全明确肛裂的具体发病机制和发病原因,公认度较高的结论是高括约肌张力诱发导致肛管后中线严重供血不充足造成的。缺血性溃疡是慢性肛裂的本质所在,治疗时必须对内括约肌张力进行降低,恢复正常肛管皮肤血液供应,切实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免发生恶性循环。

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是近年来临床新推广应用慢性肛裂的手术方案,其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手术创伤面积,避免组织不必要的损伤,同时还能对术后排便造成的污染几率进行控制,降低术后疼痛感。这种手术方式符合外科微创理念,不仅可以对肛裂进行彻底治愈,还能对术后肛门疼痛、出血等进行改善,缩短住院时间,保护肛管正常组织,促使肛门功能得以尽快恢复[5]。

本组研究发现,试验组临床治疗效果与参照组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由此证明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慢性肛裂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肛门功能,值得临床使用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司浩,王慧敏.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1):3515-3517.

[2]王振宜,刘华,孙建华等.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09(4):402-409.

[3]彭万翔,刘新国.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36(15):185-186,189.

[4]许爱军.改良纵切横缝术和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老年性肛裂效果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9(13):3673-3674.

[5]梁学敏,简丽丝,林爽等.不同术式治疗肛裂184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244-2245.

论文作者:向国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1

标签:;  ;  ;  ;  ;  ;  ;  ;  

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分析论文_向国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