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住院患儿口服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探讨论文_娄欣霞,尚清(通讯作者)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住院患儿口服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探讨论文_娄欣霞,尚清(通讯作者)

郑州市儿童医院 康复科一区 450053

在儿科住院病房里,口服药的发放是患儿住院期间接受治疗的重要部分。口服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引发护患纠纷的原因之一,也是影响患儿安全的重要因素【1】。口服给药是最常使用、最方便又比较安全的给药方法,是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口服药的发放与疗效紧密联系在一起,传统的方法是将口服药物发放给家长,同时进行口头交代,由于患儿家长缺乏对药物知识的了解,未严格按照用药时间、方法、剂量进行服药,造成患儿漏服、误服、多服或少服【3】,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不仅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因此引发医疗纠纷【4】,因此,对口服药不良事件进行探讨,既能使医护患三方关系和谐,也能使住院患儿在住院期间得到安全的护理。品管圈就是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组成的小集团,选定质量改善的主题,以PDCA循环法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的活动【5】。将其应用于护理工作,可以达到提高护理效率、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们康复科共发生隐患、缺陷20例,其中管道问题1例,用药错误12例,小儿坠床3例,护理文书2例,操作不当2例.12例用药错误中口服药不良事件共8例,发生率占同期护理安全隐患、缺陷的40%。

1.2研究方法

采用品管圈工作方法进行研究、实施和总结,其主要内容是:依据我们儿科特点开展品管圈,于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开展了降低儿科住院患儿口服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并取得了预期效果。

1.2.1在品管圈活动中,通过调查医嘱系统中2015年1月5日至12日我科发放口服药次数,并自制了口服药服药到口情况调查表,每日发放给患儿家属填写并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7天我科发放口服药158次,发放后正确服用口服药67次,正确服药率84.90%.未做到正确服药的91次,其中漏服45次,服药时间错误20次,服药方法错误15次,误服5次,服药呛咳2次,包装未去除1次,少服或多服3次,圈员凭借经验和工作实际情况,对护士,病人,管理 制度、其他4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2.1.1首先是患儿家长的原因:因各种原因,患儿家长不理解护士对其健康教育内容,患儿家长已期已形成不正确服药习惯,角色淡化不重视护士宣讲内容,根据以往习惯服药,文化程度低,缺少药物知识,主观意识强不配合自行停止,对孩子过于溺爱,不想孩子吃口味苦的药,家长遗忘等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1.2其次从护士身上查找原因:年轻护士安全意识淡薄,对患儿病情了解不全面,责任心不强,未做好三查七对,业务知识不扎实,缺乏药物知识,不熟悉药物性状,不能查出药房发药有没有错误,特殊药物未做到特殊对待,新病人未告知家长有口服药。

1.2.1.3再其次是管理制度方面:科室核对口服药程序过于简单,人力原因不能真正做到服药到口,对护理人员给药风险管理培训不足,发药流程不够细化,对护士药物知识培训不够,护士长监督力度不够。

1.2.1.4其他方面:药物整盒发放,给患儿自惫口服药,药房摆药错误,餐前、餐后、餐时口服药未分开放置、分开发放,未向患儿家长交待药物注意事项。

1.2.2 根据以上原因制定相应改进措施

1.2.2.1对于口服药发放流程不完善,特修订口服药环节操作流程,对于护士查对不到位,加大对护士的培训,考核力度,对于药房摆药工作量大,护士与药师共同摆药。

1.2.2.2制定了长期口服药摆药发药流程。认真打印治疗单,转抄口服药卡、核对、规范放置,制定口服药发放流程,两名护士共同核对。

1.2.2.3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对新修订的流程进行培训,并人人考核过关。另外专人收集科室常用口服药说明书,将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进行汇总。

1.2.2.4严格查对制度,确保发药到口并回收口服药袋,发药时告知家长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2结果

品管圈实施前后口服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0.45%,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0.03%,实施前后患儿家长满意度也比原来有所提高。

3讨论

3.1品管圈有效提高了患儿对口服药发放的满意度,只有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做好口服药不良事件管理,才能不断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而品管圈主要依靠PDCA循环来完成,通过PDCA循环的应用,增强了护士主动学习性和为患儿解决问题的责任感【6】

3.2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患儿口服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士亲视患儿家长服药到口率,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为了使口服药到在不良事件中减少达到预期目标,减少用药护理缺陷的发生,小组成员通过品管圈活动对给药错误进行了原因分析,找出最根本原因,进行选题、目标设定及原因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

3.3 安全问题一直是护理工作的主题,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保证【7】。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8】。品管圈活动强调主圈员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9】在应用品管圈进行口服药不良事件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要想提高护理质量,仅凭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只有找到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落实,定期进行效果评价并不断改进,才能真正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儿安全。

参考文献:

【1】陈立华。32起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7:108-109。

【2】皱建,罗比可。口服药样板资料在住院患者口服药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1,25(9B):2383-2384.

【3】熊衍君,雷中劲,李红艳等。儿科患者口服用药的安全护理,护理学报,2010,17(11B):70-72。

【4】林丽跃,王美兰,谢强丽,等,持续质量改进在为老年患者发放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9B):60-61。

【5】许海欧。QCC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3(12):121-128.

【6】潘文敏。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维护门诊管理中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1):41-43.

【7】周文琴,吴荣。中医护理文书书写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8,8(7):31-32.

【8】石晶,程青虹,王子迎。品管圈在国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农垦医学,2011,33(5):458-460.

【9】杨丽,王卫琼。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4):44-45.

Δ通讯作者:尚清(1965.01-),女,河南邓州人,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

论文作者:娄欣霞,尚清(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住院患儿口服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探讨论文_娄欣霞,尚清(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