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相关知识浅析论文_叶铭清,夏晨

日本建筑相关知识浅析论文_叶铭清,夏晨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日本建筑世界有名,本文就日本建筑与自然的和谐、日本建筑与创新技术等方面就行了浅析,方便开展今后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日本;建筑;和谐;创新

1日本建筑的意境-禅意空间

自从佛教禅宗思想在日本的传入,便深刻影响了日本后续文化的发展。其中,建筑理念就深受“禅”的影响,慢慢地就衍生出一种独特的空间设计表达方式,即禅意空间。传统的日本建筑门窗构件中多用纸门和纸窗,而这种纸门、纸窗创造出的空间效果是在追求禅学的一种境界,纸本身就是一种透明而又不透明的材质,而就是因为它这种特性,使光影转落在纸窗或纸门上时,可以撇开自然的具象形状,通过斑驳的光影展开一幅超越自然的禅意画面,而透过纸射入室内的光显得如此的温柔,就犹如一种“禅悟”的朦胧之境。在日本现代的建筑设计中,依旧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让人无处不在感受着禅意空间的空灵之美,就像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其内部的展览空间多用玻璃幕墙来划分,SANAA试图通过玻璃来达到传统纸张材料的效果,光的变化可以减弱玻璃原有的性质,光在透过一层层的玻璃时受到的反射效果是朦胧的,并且更加空幻,整个空间就有了“禅”的味道。SANAA的作品注重人对空间的认知,他们善于运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材质来塑造出轻盈、流动的禅意冥想空间。与此同时,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建筑同样有“禅”的味道,安藤的作品言简意赅,他所塑造的空间是内敛的,在喧嚣的外围环境中创造一个静谧的自省空间[1]。安藤倾向于提炼有秩序的美学理念,透过自然因素来设计一个个完美的小空间,让人能在其中聆听到自然永恒的脚步声,就像安藤的“水之教堂”一般,整个建筑就是正方形的体块在平面上的重叠。环绕它们的是一堵“L”形的独立清水混凝土墙,墙壁显露着自然的质感,空间略显昏暗,尽头的十字架却是熠熠生辉,整个具象的自然抽象出神性的自然,随着十字架周围的景致随着四季的变化,留下生命时间的无常逝去,而有常就在于空间自然冥想的禅意,是一种经由建筑表达的自然意义。日本建筑设计师通过现代主义的手法来诠释日本传统的美学思考,即对于禅意空间的表达。

2日本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图1 住吉的长屋

从日本的传统建筑到现代建筑,不变的依然是它的建筑理念,即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面对日本现代的都市化生活,很多建筑师都在思考如何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安藤忠雄就试着打破原来僵硬的模式,重新追求人与自然的关系,住吉的长屋就是他对于自然的呼喊之作,住吉的长屋最有特色的就是那个天井,这个天井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庭院,这个天井空间的存在是妨碍到在其中生活的人的活动的,一般的庭院天井是个独立的,丝毫不会干扰到人的行为活动,而住吉的长屋会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困难,明知如此,安藤为何这样呢?在他的理念里,他希望把自然融入到建筑中,小的空间里也需要一个存放自然认识的地方,有了自然整个空间才不会显得无力,有了自然的空间才是一个“大”空间。日本建筑多倡导这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运用自然中的因素来抽象构成建筑的一部分,使得整个建筑融入自然,形成和谐共生的状态。

3 日本建筑与创新技术

技术创新的目的是要设计施工快、解决方案多、建造成本省、完成质量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面对都市化加强的情况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同时,日本是个多灾国家,地震和海啸台风灾害频发,这就促使建筑企业去研究加强建筑的抵灾能力,以减少灾害带给人类和建筑本身的伤害。建筑相关技术的创新,也可以有效缓解日本趋向老龄化而缺少年轻劳动力的现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工作强度,可继续留用年龄大的工人,以降低社会的失业率。通过技术研究创新,机器工人的出现和模式化的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大流,对于善于创新的建筑企业而言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市场份额的最大化,获得高额的利润。所以,在整个日本建筑行业中,技术创新是每一家建筑企业的首要战略,而一些大型公司相较于小的企业,创新资金投入占整个公司运营资本的大部分,对于他们而言,唯有积极主动的创新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同时,他们所谓的创新更多的是对于一项新技术的迅速试验,在实际应用中还是需要由时间来检验,还需谨慎。

4日本建筑业存在的问题其对建筑安全的影响

日本建筑在施工进程推进中,由于受到地形,地质等相关因素的限制,一些具体施工上无法做到规范和标准,这对于建筑本身就会有一个不小的隐患存在。与此同时,由于工程实行分包制,不同门类的工匠混合一起作业,这种移动的作业方式,无法对工人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保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大大提升了作业的机械化程度,通过一些机械设备的迅速化工作,降低了工作强度,但同时机械操作的失误,也会对建筑整体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5解读获普利兹克奖

并非建筑专业出身的安藤忠雄,却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大奖。安藤的作品言简意赅,讲究的是几何形、场地和自然的有机结合。安藤一直注重空间几何形体的纯粹性,他常用几个简单的几何体块将建筑与场地相联系,将场地所具有的的特点,通过抽象提取和简化,把这些元素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创造出契合当地的建筑,而不是均质化的。安藤忠雄始终认为普普通通的几何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清晰的定义空间。安藤的作品都严格按照贯穿的几何顺序进行控制建筑与场地的关系。例如小筱邸是由一组平行排列的矩形混凝土体块组成,有效避免了与场地上树木的冲突,整个建筑半埋在一个绿色斜坡中,是独立的,但符合自然环境条件。

清水混凝土的运用是安藤忠雄建筑的一大特色。安藤忠雄对混凝土的热爱是受到混凝土外观质朴的影响。在混凝土应用中,采用高端手法去除混凝土原有的粗糙度,形成平整顺滑的材料表皮。并把这种材料本身作为建筑的装饰,不会产生额外的负担。白日里,混凝土墙面在阳光的作用下,会形成别样的光影效果,夜晚,当柔和的月光打在平整的表皮上,就会有一层朦朦胧胧的光质感,大大减弱了人们对于混凝土材质原有的厚重感受。安藤忠雄在材料的运用上来加深与建筑本身的对话。

安藤的作品是一种需要你亲自去体验的建筑,这就是为什么你不能从图片中感受到空间变化的美。从外观上看,安藤的建筑多为素净的,且多为直线、材质简单的建筑,但空间的连接与构成极为讲究。简单的几何形状通过清水混凝土表面来围绕着光和影,形成一个充满凝练感的空间。现代建筑的设计中融入了日本传统的美学思考。正如安藤忠雄所说,它不应该继承传统的特定形式,而是应该发扬它的根本精神,把它传递到下一个时代。对于传统的延续不应该停留在表面,对外部和内部的精神内核的探索才是重点,这也是为什么安藤忠雄能成为一代建筑师的原因。

参考文献

[1]王育林.日本建筑新动向[J].世界建筑,2004,88-91.

论文作者:叶铭清,夏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  ;  ;  ;  ;  ;  ;  ;  

日本建筑相关知识浅析论文_叶铭清,夏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