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城市文化_城市文化论文

建设城市文化_城市文化论文

建立城市文化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学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对文化这个概念做广义的理解,那么,城市本身便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成果,本身便是一种文化现象。研究城市形态的学者曾指出,最早是人类创造了城市,然后城市便创造着人。应该说,城市与生活于城市中的人,始终处于一种相互创造的关系中。例如,上海这座城市,是历代生存于此地的人们的创造物,并且这种创造还会一直继续下去,而自从上海这座城市被创造出来后,它又反过来创造着上海人。上海人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生态度乃至语言、饮食、衣着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又是上海这座城市所赋予的。一个上海人,从他呱呱堕地,就不可避免地被这座城市所塑造着,当然,在他的一生中,也会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对这座城市的建设。在人与城市的相互创造中,文化因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研究中国城市历史的专家强调,古代中国人的文化观念,对古代城市形态有明显的影响,如天圆地方说、天人感应思想、风水说和伦理观念,都制约着中国古代的城市模式。而渗透着这些文化观念的城市形态,也必然又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城市有着自己的精神文化空间,它与城市的物质空间相互影响、制约,并共同构成城市的空间形态。衡量一个城市是否称得上是大都市,精神文化空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尤其那种国际化大都市,除了经济十分发达外,还须有充分的精神文化空间,还须有浓郁的精神文化氛围。对于城市,不同学科的学者可以从不同的专业角度进行研究,并产生不同的学科。例如,有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人口学、城市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等等。而文化既然是城市形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就完全应该有一门城市文化学。今天,一方面,乡村也在逐渐城市化;另一方面,由于电视等现代科技产品的普及,城市文化也便利地向乡村辐射,城市文化已不仅仅是城市里的文化,也正在覆盖着广阔的乡村。这样,对城市文化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从宏观上来说,城市文化学要研究城市的精神空间与物质空间之间的关系,要研究城市与城市人之间的关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文化系统与政治经济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弄清怎样相互影响和制约,就需要有一种冷静的学理研究。弄清了两者怎样相互影响和制约,也就能使两者的关系处于最和谐、最合理的状态。一个城市,它的广大的居民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审美趣味,与城市的经济建设、布局规划、建筑风格、精神氛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研究这两者的关系,也是城市文化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审美趣味,等等,也是一种文化,甚至可以说构成文化的基础性部分。凭经验我们就能感觉到,每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特性,都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生活节奏、文化气氛,都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物质和精神面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城市最广大的居民的生活方式、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而城市的物质和精神形态,又强化和巩固着居民原有的生活习惯和心理情感模式。一个城市的形态与该城市最广大的居民内在的精神形态,有着一种对应关系。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仅有城市社会学是不够的,城市文化学也有许多事情可做。

城市文化学以形态完备的大都市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当然应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宏观研究必须建立在深入细致的微观研究上。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剧场、美术馆、展览馆等机构,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器官。这些机构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文化功能,也是城市文化学的研究内容。

文学艺术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值得研究之处很多。例如,怎样提高城市文学的品格,就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国家的乡土文学具有悠久的传统,即使在现当代,优秀的作品也大多属乡土文学之列。以城市为审美对象的作品,在艺术成就上普遍不够令人满意,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作品不多见。中国的作家,哪怕是生长于城市的作家,在艺术地审视、把握和表现城市生活上,也还显得经验不足。怎样才能将都市生活作为审美对象,怎样才能让作家在都市生活中保持一种审美敏感,这个问题亟需理论上的探讨。

对文化的各个分支,都要进行具体的研究。文学是这样,电影、电视、戏剧、音乐、美术等各艺术门类也如此。在文化的各个分支中,又有宏观与微观之分。例如电视所发挥的文化功能,可以说无论怎样估价都不过分。电视已经成了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的东西,成为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于最广大的城市居民来说,电视是获取文化食粮的主要途径。电视所传播的各种信息,对改变和重塑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研究电视与城市人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城市文化学的重要课题。电视的节目多种多样,既应该在宏观上考察电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也应该对各种节目进行专题性研究,看看体育节目、科技节目、音乐节目、广告节目,等等,各自发挥着怎样的功能,对现实生活起着怎样的影响。例如电视剧,在电视节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许多城市居民的业余时间,都是在电视剧的陪伴中度过的。但我们国家目前的电视剧,在整体上水平不高,粗制滥造、胡编乱造的现象也有目共睹。怎样才能提高电视剧的艺术品位,对此,城市文化学也完全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做出思考。

电视剧、流行歌曲的一类文化现象,被称作“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在城市文化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但我们今天的“大众文化”往往与大众生活很脱节。城市大众不可能参与“大众文化”的创造,但“大众文化”的创造者能否更深入地了解、体察大众的所思所虑、喜怒哀乐,从而让自己的产品更紧密地与大众生活相联系,尽可能少一些虚假、做作,多一些真实、自然。在这方面,流行歌曲存在的问题可能更明显。现在的流行歌曲,主要在青少年中流行。这是因为流行歌曲主要表现的是青少年的情绪,是青少年的失落与惆怅、哀愁与感伤,其中,爱情歌曲占了很大比例。年岁稍长的人,对这些歌曲很难发生兴趣。但中老年也有歌唱的需要,也应该有表现中老年人情感思绪的歌。怎样让“大众文化”更真切地表现大众的生活,怎样让“大众文化”更真切地表现大众的生活,怎样让“大众文化”满足各年龄段和各阶层的人们的文化需求,也是一个摆在城市文化学面前的课题。

以上只是举出一些具体例子。城市文化学的研究范围,当然并不限于这些。

城市文化中,必然有着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两个部分。诸如文学、音乐、美术、书刊,甚至影视,都有各自的雅俗两种类型。雅俗之间,必然有着矛盾、冲突,必然有相互排斥的一面。但也不仅仅如此。雅俗也有相互哺育、相互支持甚至相互转化的可能。在人类的文化史上,雅俗文化相互从对方那里吸取营养从而使自身焕发出新的生机的现象,并非鲜见。随着时代风尚和普遍的文化趣味的变化,雅变成俗和俗变为雅的例子也不难找到。因此,城市文化学不仅要研究雅俗两种文化怎样共存共荣,还要努力寻找雅俗两种文化相互沟通相互养育的途径。在现代城市文化中,雅俗两种文化不应该是在一种相互隔绝相互漠视甚至相互轻视的状态中共存共荣,而应该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并且相互启示相互扶持。

在城市文化中,仅有高雅和通俗两种文化,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发达的雅俗共赏的层次。雅俗共赏,在实践中很不容易,但却并非不可能。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到雅俗共赏,在过去的追求中有哪些经验教训,都值得认真研究。

城市文化总难避免商业性的一面。商业因素必然对城市文化有着某种程度的制约、支配,有时商业因素甚至达到主宰着文化生产的程度。对于这一点,必须采取正视的态度。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文化也成为一种商品时,不可能让文化完全摆脱商业影响。应该看到,文化的市场化、商品化,不仅对文化有不利的一面,同时也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怎样让这有利的因素充分发挥出来,怎样处理好商业性和文化品格之间的关系,也是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身在中国,我们研究城市文化,应该吸取世界发达国家城市文化研究的成果,应该参考这些国家城市文化的现状。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趣味和现实条件都不同,各个国家的城市文化也应各具特色。在参照借鉴其他国家城市文化的基础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标签:;  ;  

建设城市文化_城市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