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论文_田华轩

加强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论文_田华轩

湖北省咸丰县民族实验小学 445600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但要让学生获取基础知识,而且要促成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新方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创造思维的特点是创新,这就要有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怎样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呢?我们认为,在平时教学中,经常选择一些探索性强的数学知识或问题,充分放手,实行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首先通过教具演示,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量出求周长所需的数据,由此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接着教师出示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计算它的周长,课堂上会马上热闹起来,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各自互不相让地讲述自己的想法。部分学生列出了6+4+6+4=20(厘米)的算式,大部分学生列出了6×2+4×2=20(厘米)的算式,少数学生列出了(6+4)×2=20(厘米)的算式。通过比较,学生掌握了大家认为较好的方法,这样安排,使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进行变式训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活动作用范围的广泛和全面的程度。它表现为思路开阔,能全面地分析问题、多方向、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多角度地研究问题。在解题时,将问题逐步引申,使解题思路顺利迁移,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较好地培养和发展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教学“工程应用题”给出如下题目:“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需几天完成?”本题解法较为简单,我们所感兴趣的是要引导学生对此题进行变式。

1.只变更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变1: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需几天完成?

变2: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若甲队先修5天,乙队再加入合修,还需几天完成?

2.同时变更条件和问题。

变3:一段公路,甲、乙两队合修需6天完成,如果甲队单独修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需要几天完成?

变4: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需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需要15天完成,甲乙两队合修两天后,由甲队单独修,需要几天完成?

变5: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需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需要15天完成,甲乙两队合修一段时间后,甲队另有任务调出,只由乙队修,结果9天完成,甲队修了几天被调走的?这样从一个问题引出一串问题,真正收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

三、让学生学会联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要有所创——就必须提出和解决众人“没想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包含在很多平常的现象中,只有那些善于“由此思彼”的人才能想到。这种“由此思彼”的联想能力,称为思维的灵活性,它是创造思维最生动的核心。主要体现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整体思维等方面。

四、鼓励大胆猜想,培养思维的直觉性

大家都知道,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直接思维是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对于创造思维的产生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一眼看出”、“突然顿悟”,但又不能马上说出理由。

例如,前不久和一节数学复习课,我让学生用不同的解法解答这样一道习题:“一批苹果,每筐装56千克,可以装60筐,现在只有56个筐,要把苹果都装上,平均每筐多装多少千克?”5分钟后,大多数学生按常规方法列出了算式:56×60÷50-56;56×60-56。稍静,又一学生举手说:“我还有一解法,列式为60-56。”学生们哄地笑了,我也一愣,这可是意料之外的事。我连忙问他:“你是怎么想的?”他却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否定这位学生的解法吗?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把这个解法放给学生,我借此机会与学生广泛交流,最后意见得到了统一,这种解法是正确的。根据是:每筐的重量×筐数=总重量,而这批苹果的重量一定,所以每筐的重量和筐数成反比例。现在只有56个筐,筐数发生了变化,那么平均每筐装的重量也必须随着变化,把每筐的重量和筐数交换位置,平均每筐装的重量就成了60千克,而原来每筐装56千克,所以每筐就比原来多装(60-56)千克,显然,这位学生的思维属于直觉思维。

由此可见,直觉产生的思维跳跃往往是走向成功的阶梯。在培养思维直觉性的过程中,可能使学生学会“观察——猜想——论证”的思考方法,而数学乃至科学往往要运用这样的方法去发现更广阔的领域。

五、运用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创造思维是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而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导成分,因此,教学要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诸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空多填等形式进行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向各方面发散开去,不仅可以使学生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频生,而且对培养创造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创造思维不是一种孤立的心理活动,它是思维品质各个方面的有机综合。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促使他们各种思维品质的协调发展,真正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主阵地。

论文作者:田华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6月总第1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0

标签:;  ;  ;  ;  ;  ;  ;  ;  

加强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论文_田华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