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50年来反对外国压力的历史回顾_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新中国50年来反对外国压力的历史回顾_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新中国五十年来反对外来压力的历史回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中国论文,五十年论文,压力论文,历史回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每前进一步几乎都面临着来自外部的重重压力。在我们社会主义共和国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社会政治经济稳定发展的今天,总结这些经验,具有深远的意义。

社会主义中国面临来自外部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西方反动势力从来没有放弃敌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立场,他们把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看成是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最大威胁。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贯坚持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一贯不畏强暴,坚持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正义立场。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深感不安和忌恨,于是,企图扼杀、颠覆新中国就成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因此,新中国反对外来压力的斗争,实质是世界上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和国家民族利益在国家关系上的表现。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帝国主义不甘心扶蒋反共政策的失败,威胁要对新中国实行封锁和干涉。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帝国主义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美国政府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西方国家的现实“是不可调和的”,“美国必须创造种种条件,促使这个政权垮台”(注:美:迈克尔·沙勒著:《二十世纪的美国和中国》,第149页,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于是,他们在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的同时,军事上直接出兵朝鲜,侵占台湾,对我国实行武装颠覆和军事包围,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在这种巨大压力面前,我党认为,“美帝国主义封锁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我们决不能因此就向美帝国主义屈服”(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0页,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严正声明:“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7页,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党领导全国人民胜利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冲破了美帝国主义强加给新中国的巨大压力。

50年代后期,原苏联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采取了一系列侵犯中国主权、违反中国人民意志的行动。我党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同苏联大国主义行径进行了坚决斗争,顶住了苏联施加的巨大压力。

70年代末以来,我党制定并贯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方针。西方反动势力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更感到使用武力不能最终遏制、消灭社会主义制度,于是,便利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机会,依靠他们在经济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兜售西方经济模式、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内部演变。我党对于西方敌对势力的这种新的压力形式保持着清醒的头脑。1989年春夏之交,国内反社会主义分子勾结西方反动势力掀起的动乱,严重危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危及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党和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平息这场政治风波,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但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横加指责,发起制裁中国的行动。他们宣布中止官方互访和高级接触,冻结或取消对我贷款,中止对我的技术转让和援助,推迟世界银行对我提供新贷款,并借口“人权”问题攻击我国,等等,掀起歇斯底里反华浪潮。面对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党和政府毫不退让,坚决顶回。江泽民严正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在打破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孤立、封锁和挑衅的过程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从来没有、今后也决不会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决不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和民族独立来换取别人的施舍。”(注: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9页,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9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使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惯用伎俩,在与我进行接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挖空心思地整我们。我们党和政府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使他们的图谋一次又一次破产。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这种粗暴侵犯中国主权的罪恶行径,立即遭到我国政府和人民最强烈的谴责和愤慨。江泽民明确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这一事件承担全部责任,否则,中国人民不会答应。”(注:江泽民1999年5月13日在欢迎我国驻南联盟工作人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载《人民日报》1999年5月14日。)中国政府严正要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作出公开正式道歉,进行全面彻底调查,迅速公布调查的详细结果,严惩肇事者。同时,中国政府决定:推迟中美两军高层交往,推迟中美防扩散、军控和国际安全问题磋商,中止中美在人权领域的对话。这一切,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不信邪、不怕压,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

由此可见,建国50年来,我党面对任何外来压力,采取的基本态度是:“第一条,反对;第二条,不怕。”(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98页,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我们从不干涉别国的内政,也绝不允许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以任何方式干涉我国的内政、侵犯中国的主权。这种坚定立场,充分表现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革命力量必胜的信念,表现出高昂的民族气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胜利地进行反对外来压力的斗争,归根到底是要维护和实现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顶住外来压力,维护了国家主权独立。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一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各国人民自由平等交往的必要条件。中国人民为了改变被外国列强奴役的地位,争取国家主权独立,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英勇斗争,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揭开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扬眉吐气的历史新篇章。党正是在反对外来压力的斗争中,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自主地解决它的内部事务和外部事务而不受他国干涉的权利,增强了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昂首挺胸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顶住外来压力,捍卫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始终是帝国主义势力的既定战略。历史经验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在帝国主义明火执仗的武力威胁面前,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胜利地进行斗争。但是,在西方垄断资产阶级变换手法,同社会主义国家“打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战争”时,对于西方“经济援助”、“思想渗透”等用糖衣裹着的炮弹,则易于丧失原则性和警惕性。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从切身经验中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决不能让帝国主义扼杀社会主义制度的阴谋在中国得逞。50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无论是采取军事颠覆的硬的手段,还是实行“和平演变”的软的进攻,都遭到了失败。社会主义中国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变得更加坚强有力。

顶住外来压力,激发了全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和自力更生的精神,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伟大民族。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为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注入新的强大活力。党领导全国人民反对外来压力的斗争,更是十倍百倍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进取心。历史证明,党和人民在反对外来压力的斗争中发扬光大的爱国主义和自力更生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反对外来压力的斗争中,提出了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们就提出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党抓住正确处理国家与国家关系上的根本问题,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要求,因而很快被亚洲和世界一些国家共同认为是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准则,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显示出强大生命力,这就给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以重大挫折,迫使他们在国际正义面前知难而退。由于我国一贯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改善和发展了同发达国家的关系。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积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外,我党提出各国政党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四项原则,发展新型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历史事实表明,建立在这些原则基础上的国家关系和党际关系,最有利于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反对外来压力的斗争中,制定并实行了正确的策略原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必须充分认识同西方敌对势力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新中国胜利地顶住来自西方反动势力的压力,是同中国共产党对帝国主义势力妄图扼杀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阴谋具有高度警惕性分不开的。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指出,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新中国面临的基本矛盾之一。在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上,要有“作长期斗争的决心”(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33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经常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认清帝国主义本质,并反复强调反“和平演变”斗争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这就使我党在西方敌对势力的压力面前,保持着清醒头脑,进行坚决的斗争。当今世界,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间长期的对立和斗争。在国内,反社会主义分子总是同国际反动势力互相勾结、里应外合。因此,“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长期的”(注: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26页,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第二,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社会稳定。反对外来压力,根本的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靠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新中国敢于顶住外来压力,正是因为几十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有了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社会政治局面安定团结。江泽民在欢迎我国驻南联盟工作人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社会主义中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继续坚定不移地保持社会稳定,这是我们完成各项改革和建设任务的基本保证”。这段话既是对新中国50年来反对外来压力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伟大号召。

第三,必须正确处理顶住外来压力和坚持对外开放的关系。反对外来压力和坚持对外开放是一致的。江泽民再次强调:“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这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继续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把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江泽民1999年5月13日在欢迎我国驻南联盟工作人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载《人民日报》1999年5月14日。)

第四,必须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上有一定分量,中国不会也不可能被孤立或压垮,因此,要敢于同外来压力针锋相对,充满必胜信念。我党对于外来压力战略上藐视是和战术上重视紧密联系的,在斗争中十分讲究策略的灵活性,因为“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尽管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来自外部的重重压力,但是,中国人民是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热爱和平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政治上坚定成熟、斗争经验丰富的伟大的党,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任何外来压力都阻挡不住社会主义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迈向21世纪。

标签:;  ;  ;  ;  

新中国50年来反对外国压力的历史回顾_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