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社科院第十一次合作会议纪要_邓小平理论论文

华东地区社科院第十一次合作会议纪要_邓小平理论论文

华东地区社会科学院第十一次协作会议纪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华东地区论文,社会科学院论文,会议纪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华东地区社会科学院第十一次协作会议于1995年10月10日至14日在上海松江召开,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承办。出席会议的有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辽宁、湖南、上海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代表共32人。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出席了开幕式,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金炳华作了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作了主题报告,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尹继佐、松江县的领导等。

这次会议交流了去年十月黄山会议以来各院科研、改革、管理和事业发展情况,着重研讨了如何加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宣传,如何为当地改革开放、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尤其为实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服务,如何加强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科理论研究体制等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如何振兴发展,一直是各地社科院十分关注的问题。这次会议表明,各地社科院近几年,尤其是1994年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正在逐步走出低谷,摸索出一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道路。概括起来,体现为三个方面:

1.科研是中心。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社科院仍然必须坚持把科研工作放在第一位,拿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尤其是一流水平的传世之作,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贡献。这既是社科院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生存发展的根本。近几年,各地社科院党政领导班子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抓科研上,尤其是加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宣传。各地社科院都先后成立了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或相应机构,撰写、出版或发表了有较高价值的邓小平理论研究专著、论文、研究报告;召开了多次有较高水平的邓小平理论专题研讨会,对各地学习、研究、宣传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地社科院还加强现实问题研究,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报告、发展战略报告,为企业制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行方案、组建企业集团可行性研究等。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也起到了扩大社科院影响的作用。

2.改革是动力。社科院要有活力,很重要的一条在于要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科研究体制。加强自身改革的力度,是社科院走出困境、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近几年,各地社科院都从本院实际出发,在深化改革上做文章。有的院实行定编定岗、压缩人员、精简机构,拉开分配档次,引进竞争机制;有的院不拘泥院于所两级建制,成立各种现实问题研究中心,或有当地特色的研究机构;有的院加强了和实际工作部门同志的合作研究,或合办研究所。改革的深化,促进了社科理论研究的繁荣。

3.事业发展是保障。近几年,各地社科院在事业发展上都有较大的进展。有的院利用智力优势搞咨询服务,并积极与经济部门搞联合开发,有的院采用联合办所形式取得社会的支援,有的院积极争取课题研究项目,获得必要的经费资助,多种形式并举,增强了经济实力,既弥补了科研经费的不足,也增加了职工的收入,对调动职工积极性起了重要作用。

各地社科院代表都深有感触:社会科学事业的振兴发展,既要靠社科理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更要靠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近几年,各地党委和政府对社科理论研究事业是十分重视和支持的,各地在研究、制定当地改革开放、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时,都把社会科学院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有些省市经常召开社科理论工作者座谈会,倾听意见和建议,通报形势和任务;有的省市增加对社科理论研究经费投入,包括增加课题研究经费、设立出版资助经费、划拨人才培训、设备添置、住房建设专项经费等;有些省市还动员社会力量,尤其是财力雄厚的机构、企业建立各种基金,资助社科理论研究,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这几年,社科理论研究事业有新的发展,是与党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分不开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科理论研究“有为”,才能“有位”,这已经成为与会同志的共识。当前,社科理论工作者的“有为”着重表现在推动学习、研究、宣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快改革开放、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上,并要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社科理论工作者必须在深入学习、认真研究、广泛宣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取得新成果,作出新贡献。这次会议上,各院比较充分地交流了过去两年和今后几年,包括“九五”期间,学习、研究、宣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做法和设想。归纳起来,着重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健全邓小平理论研究机构,有的院准备在原有的邓小平理论研究室基础上,组建省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二是加强邓小平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有的院将科研骨干充实到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并指派副院长担任“中心”领导。三是积极开展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宣传,有的院举办学科带头人学习班,以此推动科研人员学习《邓小平文选》和《纲要》;有的院不仅承接国家、省市邓小平理论研究课题,还设立了本院邓小平理论研究课题;有的院准备结合当地实际召开一系列邓小平理论研讨会;有的院还要创作宣传邓小平理论的电视片。代表们一致同意,要把学习、研究、宣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研究必须在不断“深化”、注重“实践”、突出“重点”、强调“发展”四个方面下功夫。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跨世纪的宏伟奋斗目标,这就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社科理论研究。各级政府也迫切希望社科理论工作者成为决策咨询的智囊团、参谋部。与物质文明建设相适应,精神文明建设任务也十分繁重。同时,社会科学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它生产的是精神产品,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精神文明建设,特别需要注意社会效益。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是社科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建议》要求“加强社会科学研究,特别要加强对‘九五’期间和21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当前,在前进过程中,有许多新的课题需要研究,新的难点需要攻克,新的政策需要要探索,新的矛盾需要解决,新的经验需要总结。因此,我们要百倍努力,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特别要突出对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中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

社科理论研究在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中作用发挥的程度,又是与自身改革深化的程度密切相关的。当前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快社科人才培养,已成为两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少地方社科院的科研体制“大而全”,一方面造成学科设置雷同,科研成果往往是低水平的重复;另一方面造成科研力量分散,难以攻克研究难点,难以承接重大研究课题。同时,也加剧了经费短缺,成果出版困难。代表们一致感到,科研体制改革迫在眉睫,改革的重点是优化学科结构,要从各地社科理论研究的特长和需要出发,确定各自的重点学科,这些重点学科从本院看,既反映了地方特色,又集中了强干的科研力量,容易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从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看,能够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较完整的学科网络。目前,许多社科院在这方面已经做了有益的探索,有的院确定了全院的重点学科,以及各所的二级学科;有的院调整了所的结构,压缩缺乏优势的所,成立有地方特色的新所;有的院则以优化课题的形式,突出地方科研优势,达到优化学科的目的。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关键都是为了优化学科结构,使各院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得以发展。

一流的科研成果,需要有一流的人才。当前,各社科院科研人才不足和老化仍然是十分突出的问题,尤其是重点学科年轻的学科带头人紧缺。代表们一致认为,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中青年科研人才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人才培养应着重从三方面展开:一是要培养能全面掌握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理论家;二是要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培养一支学科后备队伍;三是通过学科带头人,包括学科后备队伍的骨干作用,形成一个个结构合理、有较强研究能力的科研集体。人才培养有多种途径,有的院以本院研究生部为基础,加强在职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有的院以引进为重点,提高科研人员的学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有的院采用导师制,充分发挥老科研人员在培养中青年科研骨干中的作用,还有选送优秀人才出国培训等等。加快社科人才培养,尤其是跨世纪社科人才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与会代表深深感到,在这跨世纪的伟大时代,面对跨世纪的宏伟奋斗目标,社科理论工作者必须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振奋精神,努力奋斗,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不辜负党和政府领导对理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完成历史赋予理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与会代表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能够经常对地方社科院进行业务指导,建议每隔2~3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社科院协作会议,交流经验,促进社科事业发展。对松江县委、县政府给予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会议商定,华东地区社科院第十二次协作会议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承办。

标签:;  ;  ;  

华东地区社科院第十一次合作会议纪要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